打造滁州服务业经济升级版发展措施研究

2014-03-28 21:52袁晓艳王宪亮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滁州市服务业升级

葛 宝,袁晓艳,王宪亮

1 滁州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3月滁州市服务业大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组建办公室;建立了服务业政策、统计、考核三大体系,健全了协调调度等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02.3亿元,居全省第9位,与2012比持平;增长9.8%,居全省第5位,比2012年同期第10位上升了5位;在这一增速的拉动下,在省政府考核服务业指标中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省考评由2012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9位,提升 3个位次。2013年,全市三产占比27.84%,和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5.18个百分点,说明我市服务业经济整体实力还较弱,传统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比重过大,新兴的科技、金融、信息、物流等行业明显不足。

2 当前滁州市服务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滁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依然处于全省中等偏下水平,这两年的提升也只是在这一总体水平下的位次前移,没有根本性改变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层次不高、增速不快。加之近年来以工业保GDP冲刺第一方阵观念的影响,导致服务业发展的力度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具体来讲,当前滁州市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服务业总量不大

滁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服务业基础薄弱,这是当前滁州市服务业发展最大的实情,虽然服务业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但省政府考核指标服务业占比依然落后的根本原因。而要实现服务业总量迅速壮大的目标,没有一批牵动性服务业大项目带动,将很难完成。

2.2 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

滁州市服务业主要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传统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将近一半,而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普遍规模小,占比低。201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只占3.6%,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只占7.4%。

2.3 缺乏服务业龙头企业

这几年,虽然对滁总物流、琅琊山旅游公司、白云商厦、商之都等一批现有的服务业企业进行扶持培育,但都没有做大做强,形成叫得响的品牌;另一方面,虽然这几年在强大的招商攻势下,也招引了像南京湾商贸物流总部基地等超10亿元的大项目,但是数量偏少,且多为房地产、商场等项目,缺乏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这是造成全市服务业发展整体带动力不强、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

2.4 投入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的认识只停留在非生产活动的观念上,一些应当作为产业经营的领域,如养老、教育、医疗等行业,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由于观念的落后,许多服务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市场化经营意识薄弱,错失了自我发展的先机,导致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难以迅速扩张。

3 滁州服务业经济升级版发展措施

在安徽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滁版”。要实现这个梦想,滁州市需要大力打造经济升级版,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以实施现代服务业八项升级集聚升级行动为重要抓手,实施服务业八大主导行业集聚升级攻坚行动。

3.1 实施物流业集聚升级行动

围绕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粤赣皖苏物流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实施路网提级工程、港口航道升级工程、客运枢纽建设工程、铁路轨道衔接工程,实现节点运输无缝对接。2014年确保徐明高速建成通车,蚌淮至宁洛高速连接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滁马高速开展路面工程建设、滁淮高速上马、合宁高速扩建开工;实施1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新建 500公里村级公路贯通工程,完成投资 200亿元。利用高铁站区建设和京沪铁路货运能力释放,加快建设高铁站区低碳服务业集聚区、京沪铁路物流集聚区,争取到2014年两个集聚区形成初步雏形。加大滁州(汊河)港、凤阳港、襄河河道升级、滁河航道疏浚等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建设滁州港综合物流园、富康公路港、凤阳港物流园等一批物流中心,促进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普洛斯、北京神龙丰、富康沪铁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物流企业,全力招引,争取今年有1-2家大型物流企业落户落地。以滁总物流、华塑物流为龙头,进一步培育壮大一批4A级以上现代物流企业,2014年培育1家4A级物流企业,到2015年争取滁总物流升级为5A级物流企业。

3.2 实施旅游业集聚升级行动

打造琅琊山和小岗村两大龙头景区。加快推进醉翁亭核心景区、丰乐亭景区、冠景度假区、中华牌匾园、丰山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争取2014年琅琊山和小岗村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新型景区和特色景区。加快全椒神山和龙山、明光栖凤湖和跃龙湖、来安舞彩、天长金牛湖等5亿元以上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争取2014年一批新型景区陆续建成运营。加快现有特色景区提升步伐,争取凤阳韭山洞、明皇陵、天长红草湖等创建4A级景区。打造旅游精品。围绕滁州一日游或两日游,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打造旅游精品。引进1-2家国字号龙头旅行社,争取建成100个以上特色乡村旅游休闲接待站,建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乐品牌。

3.3 实施金融业集聚升级行动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谋划制定全年银政企对接一揽子计划和工作方案,力争2014年市内银行信贷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市内银行新增贷款超200亿元,全年社会融资总量超500亿元。 抓直接融资,力争禾益化学、扬子地板在“新三板”托管挂牌和凤凰集团、志诚畜牧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托管挂牌。市城投公司16亿元三期债、金禾实业5亿元公司债、滁宁5亿元公司债和 4亿元短期融资券、金瑞投资 2亿元短期融资券等成功发行。力争新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设立民营银行。

3.4 实施商贸流通业集聚升级行动

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列出39个亿元以上大型专业市场建设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开工,重点加快中环国际商贸中心、亚太五金机电城、苏宁广场等项目建设,争取意大利名品城、红星美凯龙、滁州农产品物流园、义乌商贸城等项目尽早开业。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尽快实现会峰园“天下‘滁’房”美食街正式开街。实施电子商务突破行动,引导企业加快“触电”,促进淘宝特色中国·滁州馆正式运行,扶持滁菊等地方特色产品网上销售,规划建设滁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养老、健康等消费热点,打造啤酒节、美食节、家居节、婚博会等展会品牌,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0家。抓住“美好乡村”建设有利契机,统筹布点农村商贸、市场建设等,大力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建设,建成家政服务网络中心1个,建成放心购物便利店40个以上。

3.5 实施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升级行动

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技术服务水平,新建科技服务机构3-5家,科技路路通基层服务站2家、专利事务所(代理公司)3家。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3G全覆盖,推广普及4G应用。组织实施100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研发100项以上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争取获批授权发明专利进入全省前列。依托市科教园区,规划建设滁州市软件园,打造省内一流的研发创意服务业集聚区。引进1家物联网龙头企业,建立物流信息公共服务、智能家电等软件研发平台,助推“千亿家电”产业做强做优。提高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争取南工大科教城落地开工,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技术研究院1-2家、院士工作站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

3.6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升级行动

继续加大生产性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工作力度,力争2014年完成华塑盐化物流园、扬子空调研发中心等 1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分离试点工作。加快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等中介服务业,形成与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门类齐全、诚信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2014年重点引进和培育 20家商务服务机构;争取新设立企业结算中心和区域总部3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争取3家以上;新增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1个以上;争创1个省级广告业产业园区。

3.7 实施文化产业集聚升级行动

深化市演艺公司内部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股或控股,提高自主经营发展能力。推动报社、广播电视台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争取市文化馆开馆、博物馆布展、图书馆开工,打造一批农民文化乐园和社区文化中心。围绕视听设备制造、玩具制造、文具制造、包装印刷、文化旅游等5大产业,谋划争取20个亿元以上项目纳入2014年省“861”文化产业项目库,争取招引10个以上超亿元文化企业。 建立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协调调度制度,推进长城文化创意园、森禾花博园、77创意园区、远望东基、动漫制作等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点。五是积极扶持推动龙利得包装、成路文化用品等企业“新三板”上市,尽快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格局。

3.8 实施养老和健康服务业集聚升级行动

编制完成滁州市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规划,实行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同步建设。兴建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滁城和每个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1家功能齐全的示范老年养护中心,满足城市“三无”,失能、半失能和生活困难老年人及社会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力争定远县和来安县体育场馆主体建设完工,凤阳县体育中心开工。结合我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积极谋划引进1家规模较大的专科医院或诊疗中心,打造高端养老和诊疗服务产业。四是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业产业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向园区集中,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养老、休闲度假基地。

打造滁州服务业经济升级版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稳中求进,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加快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滁州市政府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目标,明确重点,以超常规的力度,谋划大思路,推出大手笔,努力推动全市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为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美好新滁州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力、创造新优势。

[1]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于清政.我国服务业 FDI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 沈阳:辽宁大学 2013.

[3]储丹丹.安徽省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11.

[4]虞俊杰.FDI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09.

[5]王良杰,石丽丽.现代服务业概念界定[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2).

[6]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02).

[7]裴长洪.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理论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1).

[8]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9]汪永太.现代服务业管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经营与管理,2010(03).

[10]王一卉.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10(01) .

[11]范荣.浅谈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1) .

[12]徐旭.现代服务业理论分析框架初探[J].生产力研究,2010(01).

猜你喜欢
滁州市服务业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习作点评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回暖与升级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