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潜意识的影响

2014-03-29 04:30朱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德育

朱峰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 安徽 合肥 230036)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潜意识的影响

朱峰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 安徽 合肥 23003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以身体练习为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通过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善恶、是非、公私、荣辱,从而正确进行道德评价.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在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实践方面各司其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契合之处.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1 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并参阅了国内外关于田径课程教学研究方面的期刊、专著、报刊、政府文件、法规等多种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2.2 案例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同志看到了体育对增强人民体质、倡导武术精神、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性.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针对我国体育发展之现状:“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如果就体育本身而言,其功能与作用就大打折扣了,为了进一步发挥体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完善体育机制,毛泽东主席提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的观点,把体育与德育创造性的结合了起来.

3.1 体育运动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自身的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3.1.1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一到两种以上的德育因素.如田径项目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久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体操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的处事态度,陶冶学生情操,并且提高其对美的鉴赏能力;而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1.2 运动项目的竞争性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是其最显著特点,并以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为道德基础.通过竞赛产生的不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观念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模拟社会”功能,给学生“入世”提供了一个历练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1.3 体育运动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身体力行,而较少有德育知识空洞的说教.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参与,才能获得切身体验,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事实证明,只有促使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篮球的定点投篮练习中,要求后一位同学为前一位同学供球,学生在练习供球的过程中,深切地体验到帮助与被帮助的美好感觉,从而达到德育的内化目的.

3.1.4 体育运动的规则性

为了体现体育运动的公平和公正原则,保证体育比赛和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体育比赛和各种集体活动往往都会设定严格的游戏规则.要做到体育运动中的公平和公正,这就要求参与各方有着高尚道德规范的支撑.那么,就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规范建设,优化校园道德环境,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使学生朝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方向发展.

3.2 德育内显于体育教学

3.2.1 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需要在一定的组织下进行,所以,不论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很强的集体性.无论是教师组织下的体育课,还是学生自发的活动,参加者都要把个人纳入到集体之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责任调整行为方式,使之符合运动规则和群体需要,将个人荣辱和集体荣誉紧密相连.如在队形变换的教学中,每个队列队形的组成都是全体同学相互配合的结晶,任何个人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体形象,教师可利用这种个人在集体中的小小失误最终损害集体荣誉的实例,来阐明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比赛中,学生经过努力为集体赢得了荣誉,集体的荣誉感又会反过来勉励学生,这样,学生会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崇高,从而强化了集体的荣誉感,同时养成热爱集体,相信组织,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有着很强的交往性,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助推作用.诸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著名的体育口号,实际上就是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动员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介绍我国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汉代名医华佗创编的保健操“五禽戏”,堪称世界首创;武术是我国古代技击格斗演化而成的兼具套演练和攻防搏斗形式的体育运动,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足球、围棋和象棋皆始于我国,后传入别国走向世界.这些都可让学生引以为豪.同时,通过回顾我国从解放前的“东亚病夫”到现今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历史,学生可以汲取历史教训,发展弘扬体育事业,增强爱国情怀.

3.2.3 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活动的组织具有很强的规则性,从集合、整队、变换队列,到每个具体的项目和动作,处处有规矩.在竞赛或游戏教学时,也设有一定的规程和规定.在体育课内容的具体要求中,蕴藏着行为规范教育的内涵.学生长期参加这类“制式”的训练,就会克服自由散漫的习惯,同时提高自我控制力,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形成公民意识.推而广之,体育规则好比国家的法律法规,学生在社会中同样要有自律的觉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养成的良好行为准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法制社会,自觉地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

3.2.4 道德情操教育

道德情操指人的坚定而高尚的情感和品质.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思维极为活跃,主管运动的大脑区域兴奋空前,通过整个身体共同协调才能完成每个动作,加之运动中不时地对战术进行选择,这些都需要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同时处于运动状态的学生,大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考其它问题的机会减少,因而日常控制和掩盖着的道德和心理特征极易充分暴露出来.如有的沉着稳健,有的焦虑急躁;有的勇敢顽强,有的胆小懦弱;有的知难而退,有的迎难而上;有的自私自利,有的风格高尚;有的文明礼貌,有的蛮横无理等等.老师通过学生在运动场上的真实表现,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道德施教.

3.3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也是体育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

“读经典,做临床”已经成为中医高等教育的共识,在经典教学中《黄帝内经》是第一门经典课程,如何使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中医,带领学生走入经典学习的大门,是教师应该深入思索的问题。

3.3.1 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3.3.2 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运动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长跑的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具体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3.3 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3.4 时机捕捉法

学生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对于有的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有着很大促进作用.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错误点和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批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不断得到进步、完善、提高.

3.3.5 情感感染法

对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好的人生坐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3.6 加大体育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是德育渗透的外围任务

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向望.为了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坏境,第一,学校要完善各项体育活动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第二,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场馆,配备各种器材,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第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扶持与建立各种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竞赛,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发挥体育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向终生体育过渡.

3.3.7 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任务

时代的发展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冲击,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效应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其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仅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困难教育法、规范指导法、对比教育法、精神表扬法、物质鼓励法、荣誉授予法、榜样示范法、正面教育法、反面刺激法、个别谈心法、集体对话法、自我教育法,等等.因而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方法择优问题.

同时,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易于形成简单粗暴和不讲方式方法的作风,好心常误事,所以教师学会方法择优十分必要.所谓方法择优,指的是体育教师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物力耗费,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的方法.当然由于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施教对象、活动场所和时间不同,具体方法可能因时、因地、因人而优,没有常优法.最重要的是,作为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掌握了这个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就能在诸多方法中,择其善者而用之.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原载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2〕刘颖.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靳岩.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0).

〔4〕张银江,王爱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市场,2007(1).

〔5〕张艳,张静文,邓伟.浅谈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

G807;G641

A

1673-260X(2014)08-0113-03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体育运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