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2014-03-29 04:3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城乡教学质量

肖 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引言

1.1 相关理论知识

1.1.1 “城乡”的界定

关于“城乡”的界定,对于研究本文的内容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统计年鉴》中对“城乡”做出了三种划分:一种是包括乡镇的城市和农村,一种是城市和包括乡镇的农村,最后一种是城市、新镇和农村的三分类方法.本文将采用较为通用的第二种划分方法,即城市、农村(乡镇).

1.1.2 “均衡发展”的界定

何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所理解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简单来说是指有关教育的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保持适度的比例,使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上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享有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

1.2 城乡教育发展现状的客观认识

1.2.1 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机会上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由我国学生入学的方式采用“户籍制”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入学秩序,但是这也剥夺了农村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只能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学校接受教育,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2009年公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地区的学生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其入学率或升学率都是远低于城市的学生.比如,在初中升学率的计算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46.19%.此外,一些调查表明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30%左右.他们的去向大多为一些普通高校或者专科学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并不是均等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2.2 农村师资队伍落后

首先,在教师质量上存在着差异.由于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所以教师在选择工作时会优先考虑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不得不降低招聘教师的要求,导致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相关调查表明,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并且多数教师的学历是由自考、进修以及函授等方式取得的,而城市教师则是通过层层筛选选拔出来的,具备了较为优秀的教师品质,这就使得农村的师资力量偏弱,教育质量偏低.其次,在教师数量上存在着差异.正如上述的理由,农村生活的各种不便利,很少有教师愿意到农村教学,导致农村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骨干教师缺乏,使农村教学质量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1.2.3 国家对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偏少

教育经费的供给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以及不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国家对城乡之间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均,才使得城乡之间的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国家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经费投资预算中,,2009年人均教育经费为3558元,而农村人均教育经费则为2776元;在中学生的教育经费投资预算中,2009年人均教育经费为4332元,而农村人均教育经费则为3551元.

1.2.4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用地面积相差甚远.城市的学校通常情况下有室内体育馆、比较正规的体育场、游泳池、篮球场等场地,而农村的学校则很少有这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设施.虽然体育场的面积比较大,但是其中的设施并不及健全.其次,农村和城市的校舍存在着差异.根据相关调研得出全国近2000万平方米的校舍危房中,农村的校舍危房占总数的86%,这对于农村学生的教育安全是一大隐患.最后,农村和城市的教学仪器和基础设施投入存在着差异.由于经费的不足,农村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和相关学习仪器的投入很少,农村和城市的教学仪器投入比为1:2.9.

2 城乡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2.1 我国城乡结构的二元化

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过于重视工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导致在整个经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结构划分,进而通过各个方面影响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首先,城乡之间居民的经济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的收入大多是依靠农产品的出售来获得,但是由于农产品没有较高的附加值,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较城市居民明显偏低.此外,农村居民并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有全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的经济支出比较大.而教育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过低的经济收入使农村学生入学率较低而辍学率较高.其次,城乡之间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投入的精力有较大差异.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过低,很多农村居民选择外出务工来贴补家用以及学生的学费,导致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指导和监督,使得农村学生的升学率受到影响,不及城市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升学层次.最后,“户籍制”使城乡学生入学机会有差异.我国相关文件规定学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就读,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不一致,农村学生只能在农村读书.虽然一些民办学校愿意接受农村学生来校就读,但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学费也过于高昂.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模式给农村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2.2 城市师资队伍的政策偏向

国家有关教师配置和待遇的相关政策总体上是偏向城市教师的,有利于城市教育的发展.首先,城市教师配备远多于农村教师配备.根据我国国务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可以看到,在小学阶段,农村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23,城市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19;在初中阶段,农村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18,城市学校的师生比例为1:13.5.这组数据表明城乡的教师配比存在着问题,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分散、地理位置偏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农村教师数量偏少,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导致教师“多头任教”,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升学率.其次,城市教师的待遇远高于农村教师的待遇.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和“经济人”,教师也不例外.由于城市学校教师的待遇比较好,不仅有基本工资,而且还有各种奖金以及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多数教师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城市学校任教.优胜劣汰的原理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筛选剩下的教师大多资质平平,他们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农村学校任教.

2.3 国家财政拨款分配不均

我国采用的是分级办学的体制,国家的相关财政拨款大多都投向了高等教育,而发展基础教育的经费投资则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我们知道,中小学办学大多集中在区、县、乡,高等教育大多集中在省、市.也就是说国家把大量的教育拨款都拨给了城市办学,农村办学就相对较少,这就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教育设施、教师工资得不到满足,进而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3 城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区域教学制度

由于城乡教育之间种种差异的存在,要使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且均衡的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尽可能的资源共享.首先,区域范围的确定.区域的范围可以由小到大,即先由乡镇级以及县级的办学构成一个区域,逐步扩大到区、市,最后扩大到省级这个大的区域内.其次,建立区域内教学设施共享机制.由于农村与城市的教学设施相差甚远,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区域内各校区之间的共同合作,建立教学设施共享机制才能解决相关教学设施的欠缺.比如,区域内校区的室内体育馆,可以通过相关通行证的办理使区域内各校区的学生共享.最后,建立区域内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别,使得两者之间的教学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建立区域内的教师交流平台,使农村教师可以大量获取城市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互相交流,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3.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的短缺是我国城乡教育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一方面,投入经费修缮农村的校舍危房,保障农村学生的安全,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尽量平衡城市和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使两者之间的物质待遇趋于平衡,为农村学校招聘老师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更多优秀的教师愿意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特殊学生的关注.由于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比较差,相比城市,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贫困学生,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助.此外,对于留守学生,政府也应当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关注,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慰藉.最后,政府应当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拨款.正如上文所说,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要远高于基础教育的投入,这在教学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只有基础教育做好了,高等教育才能够顺利进行.政府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确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经费配比关系.

3.3 建立城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一方面促进城乡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找出城乡教学质量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评估体系应当由各种量化的指标组成,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量化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4 结论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对培养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当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更好的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政策和方针,使我国城乡教育事业得到平衡发展.

〔1〕姜晓萍,黄静.构建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成都试验区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06).

〔2〕任永泽.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3).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城乡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