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2014-03-30 01:42黄建红廖鑫涛刘湘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理论课阶段

黄建红,廖鑫涛,刘湘辉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面向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根据我国的教育实情以及各高校的教学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选择。大课堂教学首先在学生数量上,多则100 人以上,远远多于小课堂教学人数;其次在学生质量上,由于来自于不同专业,以及文理科学生基础不同,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就教师来说,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难度加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就学生而言,学习参与度过低,以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学习实效性不高。总之,大课堂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1 学生人数偏多,师生沟通较少

其一,大课堂教学一般都在比较大的教室进行,学生人数在80 ~120 之间。教师面对如此庞大的课堂经常忙于维持课堂纪律以及监控整个教学环境,以至于有可能丧失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坦诚交流的机会,许多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课程还不知道任课教师姓啥名谁。其二,由于班级规模过大而产生“责任分散效应”[1],许多学生喜欢拥挤在教室的最后几排,认为这样可以不受老师的约束与控制。显然,空间距离的增大进一步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1.2 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在大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和学生人数多双重压力,大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全面监控课堂纪律的需要,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方式。长此以往,学生都习惯了被动接受,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自主讨论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完全没有新时代大学生的那种朝气蓬勃与青春洋溢。

1.3 传统考评方法,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也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千人一卷”、“一张试卷定结论”就成了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反正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条条框框,在考试的前两周,通过死记硬背突击一下,照样拿高分,平常上课听不听都没有关系。此种心理让老师上课变成了“唱独角戏”,互动活动很难开展,学生参与热情度降低。

2 大课堂背景下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组考生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这个小组是临时组成,事先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在于根据考生的自我互动考察其能力与素质。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人才测评方法,其作为一种面试方法最早应用在人事测评中,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 年代的德国军事心理学家用来选拔军官。此后,这种方法因为能够快速地在考生互动中对其进行较为真实的观察和评价,一直被一些大公司、政府和人才测评中介机构广泛使用。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通过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事先并不指定谁是组长,让学生自行组织并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最后总结评价,达到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说服能力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2.1 全员参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向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亲其师,而信其道”。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通过随机方式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由组员自己讨论决定组长和书记员等成员,并自行决定如何分工管理本小组各项事物。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基本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小组长和书记员的协助下,教师可以深入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状况,及时予以指导与帮助,密切了师生交往,增进了师生情感。

2.2 组内互动,课堂氛围融洽活跃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之间的和谐互动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它能使学生的独立想法充分得到表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表达能力充分得到发挥。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采用随机分组,事先并不指定负责人的方式,组内大家地位平等,可依次发言,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在平等和谐的交流中,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新的闪光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融洽和谐。

2.3 考评结合,学生积极性高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其才能与人格特征的舞台,能够检测出单纯的期末笔试所不能检测出的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在一种动态的情境中表达真实的自我,也能观察到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时的思想表现以及在团队工作中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点评组成,客观公正公平公开,能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们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3]。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较好地应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应用,主要为以下实施步骤组成。

3.1 教学准备阶段

第一,教学周次安排。一般选择在教学的后半阶段,也即第10 周以后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一般安排为2 ~4 学时的教学时间。此阶段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与老师指导,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体系,具备了参与讨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第二,学生助教的选择。因为在大班教学环境下,学生人数众多,老师管理课堂与监控纪律的难度增大。所以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之前,教师会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选择两位学生助教帮助老师进行分组、管理课堂纪律、登记小组成员名单、负责答疑解难、担任发言汇报的主持人等,构建老师与小组之间沟通的桥梁。

第三,对大班学生进行随机分组。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班教学由不同专业组成,小组成员的异质性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为达到不同专业学生思想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笔者一般采用临时随机分组的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为循环报数分组法。以一个80 人的班级为例,全班学生从1 ~10 循环报数,所有报1 的同学即为第1 组,所有报2 的同学即为第2 组,依次类推,报相同数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就可以简单快速地把全班同学分为10 个小组,每个小组8 人。分好小组之后,教师根据教室大小空间,会在教室黑板上给出每个小组的座位安排。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开始进入小组讨论阶段。

3.2 小组讨论阶段

第一,学生自我介绍,选出组长、书记员。由于小组成员是临时随机组成,各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机组合在一起,互相不熟悉。因此开始讨论的第一步骤就是互相认识,相互之间了解其姓名、专业、家乡、爱好等等情况。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经过自我推荐或选举等方式,产生组长和书记员。

第二,确定小组讨论主题。讨论的题型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5 种:开放式问题、两难问题、多项选择题(又称排序题)、操作性问题、争夺式问题[4]。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可以很广,有利于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出学生的思想火花。因此一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式问题比较多。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以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各小组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事件或人物进行讨论。

第三,组长主持,书记员记录,讨论开始。确定好主题后,在组长主持下,小组成员开始自由讨论,书记员做好记录,以便给每个小组成员评分。讨论一般分为3 个部分。首先是自由发言阶段,组员可以自由陈述,摆明立场和观点。其次是讨论辩驳阶段,在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后,组员之间互相分析与辩驳,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慧才智与反应能力。最后为总结陈述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多元思想交流和碰撞之后,必然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反思,开始进行理性思考,小组成员达成一致的目标方案。

第四,小组发言汇报阶段。每个小组讨论完毕,选出一位代表上台进行统一汇报,以达到全班交流的效果。每个小组代表上台首先介绍小组成员,然后介绍小组讨论主题,最后陈述讨论结果。如笔者任教班级中的第7组小组代表上台,逐一介绍了他们的成员分工,他们的讨论主题为“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最后得出结论:现代青年大学生应该敢于担当,勇于追梦!

3.3 评估反馈阶段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的评估反馈方式既应借鉴人才测评面试中的评分体系,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体系,一般分为3 个部分。在有条件的高校,可将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进行摄像,学生演练完毕后,可以自行观看录像,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以及小组的团队合作进行反思与总结,以便更加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估反馈。

第一,自我评价阶段。学生对参与此次讨论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有所欠缺,自己在与别人辩驳中是否盛气凌人,自己是否发言不够积极主动,这样在与其他组员的交流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小组评价阶段。书记员通过小组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发言态度以及是否提出新的见解、是否尊重他人观点、是否善于团结一致等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组员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以及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全班总评阶段。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与两位学生助教虽然不直接参与讨论,但时刻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随时进行现场指导,对平时说活不多的学生进行鼓励,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支持。在小组发言汇报阶段完毕后,教师和两位学生助教一起对全班10 个小组进行互相比较与总体评价。一般从主题选择、小组成员参与程度、讨论激烈程度、发言汇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在最后总评阶段可以评选出“历史达人奖”“团队协作奖”“最佳汇报奖”等等,以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催生学生对思想政治意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1]刘河元.大课堂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8 -50.

[2]黄建红,廖鑫涛.基于学生积极参与型的高校课堂环境建设探究[J].文史博览,2014(5):74 -75.

[3]本书编写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华图教育.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理论课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