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培育研训基地 有效发挥引领作用

2014-03-30 02:06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研训课题基地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 学校发展评估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为贯彻落实大连市委提出的“加速推进我市全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大连教育学院紧紧围绕区域教育的工作重心,大力创新教师教育体制与模式,不断探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新路径。按照把基地校打造成大连市“教育教学的研究基地”“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基地”和“名师培养的孵化基地”的工作目标,积极搭建服务区域教育的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研究与实验工作平台。围绕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教育课题研究;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试验研究;围绕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开展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围绕教育服务主题,开展专业教育服务实践研究;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师成长规律研究。通过大连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校的共同创建和培育,一大批基地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新突破,一批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脱颖而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基地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彰显,基地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基地建设有力地助推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健康和优质发展。

一、建设“研究——实验——培训”“三位一体”的研训基地,精心打造教师教育服务品牌

根据《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学院要在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基地建设,通过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基本形成层级完备、类别多样的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服务基地体系,使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基地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打造一批在区域教育有广泛影响的研训基地,为学院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为此,大连教育学院举全院之力建设“研究——试验——培训”“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基地,精心打造教师教育服务品牌。近年来,学院已建立起教育教学研究、教改试验、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等各类研训基地220个。这些基地校正在院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1.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学院建立了高中、初中、小学、学前、职教等教育教学研究基地48个。通过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研训教师可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提炼经验,并及时加以推广。

2.建设学科教改试验基地

学科教改试验基地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的重要依据与支撑。几年来,大连教育学院在全市城乡建立学科教改试验基地92个。在学科教改实验基地培植新的教育理念,试验应用新的教学技术,切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打磨生成新的教学模式,推广成熟的学科教学经验。

3.建设专业教育服务基地

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是教育学院的工作目标。建设一批能够为基层中小学校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的专业教育服务基地是教育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学院建立了专业教育服务基地59个。通过基地的品牌塑造,基地校办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助推了区域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4.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为了加大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现场实践培训模式,学院共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1个。教师培训基地的打造,延长了骨干教师培训的链条,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还建立了三个埠外教师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是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实践载体。学院每年选派百余名教师参加系列主题培训,使埠外教师培训基地真正成为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高地。

二、全力实施“三动”策略,扎实推进基地建设的内涵发展

“十二五”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将其纳入学院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举全院之力加以推进。2013年,学院确立了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年”的工作目标。学院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成立了学院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策划、协调实施全院基地建设工作,实行三动策略,即“项目推动,课题牵动,评估促动”,全力推进基地建设的内涵发展。

1.“项目推动”策略

以前,基地校多为学院各相关部门自行建立,发展不平衡。为了推动学院基地建设的均衡发展,使基地建设步入学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快车道,2011年,学院专门成立了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统一布局,统一规划,根据教师教育领域、专业教育服务领域的工作目标,推动基地建设的规范有序运行。2013年,学院实施“项目推动”策略,打破掣肘,按照项目管理的工作模式,大力推进基地建设。项目组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调度会,协调全院各部门扎实推进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建立课题立项制度、建立课题管理档案、下发基地课题研究指南,推进基地课题研究的深度实施;通过“基地示范校”评选活动,促进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

2.“课题牵动”策略

课题研究是学院基地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研训教师的基地课题研究。为了进一步引导研训教师和专业教育服务人员深入基地,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2013年,学院实施“课题牵动”,出台了《大连教育学院基地课题暂行规定》和《大连教育学院基地课题指南》,为研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研训教师深入基地校,与基地校领导、教师共同商讨确立基地研究课题,院校携手开展研究。仅2013年一年,学院基地校的立项课题就达81个。

3.“评估促动”策略

为了有效推动学院的基地建设,学院采取“评估促动”的工作策略,通过基地自评和项目组年度评估,达到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工作改进,以评估促基地建设的内涵发展。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基地建设总结大会,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典型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要求及时改进。“评估促动”策略促进了基地建设的扎实开展,真正助推学院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注重课题研究实效,潜心实验取得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是基地建设的重要路径。几年来,学院研训教师躬行践履,潜心开展课题研究。在基地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基地校的教育教学问题寻找研究切入点。这些研究着力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各基地校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

旅顺口区登峰小学是大连教育学院的学校发展评价研究基地。该校先后开展了《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习作教育实践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等基地课题研究,他们沙里淘金,把“习作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探索“从特色切入,促内涵提升”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该校现已成为全国语文习作教育加盟校。

中山区解放小学作为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数学研训基地,以数学教学研究为突破口,立足于“构建研究型文化形态”,以“教学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科研化、科研常态化”为研究路径,开展了“数学学科分层作业研究”“分层练习有效策略研究”及“预习+合作课堂转型教学模式研究”,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数学教学特色。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物理教研基地格致中学开展了《初中物理概念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操作”为主线、以创境——建构——提炼——内化——释疑——应用“六步法”为模式的情智课堂。该校教师研制的“斜面机械效率及相关力学实验套件”教具在全国物理教具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可以旋转的光具座”“多功能饮料瓶”等教具也分别获得省市一等奖。

沙河口区玉华小学是大连教育学院小学语文研训基地。该校自2009年便开展“顶针识字”课题研究,采取 “分散时间,反复诵读”的学习模式,将歌诀识字变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形成晨间讲读、课前诵读、课上带读、午间玩读、暮时巩固、家庭反馈的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反复诵读,配以有趣的讲解,调动学生的情趣,为学生的识字学习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顶针识字”课题已通过了省级课题验收。

四、基地建设促进院校共赢,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有效发挥

基地建设激发了学院研训教师的工作热情,广大研训教师和专业教育服务教师,本着“真情为基地校服务,真心为基地校发展出力,真诚为区域教育发展贡献智慧”的愿望,深入基地校,与基地校领导共同规划基地建设蓝图;深入教研组,与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确立研究课题,寻求问题解决之策。深入课堂,从研究者观察教育教学问题的视角,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在基地学校开展研究。通过长期的研究实验,探求有效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和规律,进而在区域进行推广。

基地建设助推了基地校在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健康、稳步前行。

大连市第十七中学是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学管理基地校。该校抓住基地校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教学管理改革试验为切入点,探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之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加快薄弱学校转化步伐,形成了“六字教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多次在国家、省、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并先后被授予“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大连市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督导评估示范性学校”等荣誉称号。

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多年来,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切入点,以优化组织结构为保障,以教师团队建设为突破,探索并完善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开展阳光家庭、阳光班级活动,实施以全校课程为主、年级课程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大连市心理咨询工作先进机构”。学校的工作经验也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辽宁教育》做过介绍。学校多次承办市区基地校现场展示会,发挥了基地校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大连市第八中学在教育管理基地校建设中,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完善颇具特色的《班主任管理手册》,建立“班主任工作坊”,实施主体化、系列化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实行德育导师制,探索了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的“师师班主任,生生科代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形成了与其办学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生活”相匹配的《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评价标准》。2013年,大连市第八中学被认定为“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实验学校”。

高新园区中心小学2010年被命名为大连教育学院基地校。在教育学院数学研训教师的引领下,组建数学研究团队,立足于课堂教学,开展系列化的教学研修活动,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加强骨干、典型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校在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上获得一等优秀课。基地建设带动了学校数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2012年,《辽宁教育》第10期以《在探索诗性数学教育的幸福路上前行》为题介绍了该校数学学科的校本研修经验。2013年,《辽宁教育》第7期以《设计新颖有效的问题串 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为题介绍了该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是大连教育学院干训基地。该校不断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几年来,经实践摸索,学校逐渐形成了“参与式培训”“任务导向式培训”“基于问题解决式培训”等专业化的干部培训模式,受到参训人员的普遍欢迎。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沙河口区教师幼儿园在学院“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基地总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园本研究特色和基础,确立了“3—6岁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不断优化游戏环境,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及现有环境,创设分类功能区,初步形成了户外混龄区域游戏活动模式。该园经验多次在省活动区评优表彰现场会和大连市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展示。

基地建设的过程是大连教育学院人探究教育规律、服务区域教育的过程,更是奉献基础教育的过程。这是大连教育学院为高质量地开展教师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健康、科学发展而扎实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大连教育学院基地建设的阶段成果中看到基地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从基地建设的工作业绩中看到基地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研训课题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