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4-03-30 06:59龙小红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建设企业

○ 龙小红

近年来,谷城县紧紧围绕建设幸福谷城、美丽谷城的目标,充分利用“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扩规升级、竞进提质,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建设“全省工业强县”和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工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3亿元,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43%。

一、坚持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做大做强新型工业

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百家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工业创新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集群集约、链式扩张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一是着力建设大园区。按照“东拓北进、产城融合、组群发展”的思路,以谷城经济开发区为依托,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城北新区,打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区、循环经济先导区、中国桥城和亚洲锻造中心,形成骆蓄工业园、美亚达工业园、再生资源园、城市矿产示范园、三环工业园、贡品加工园“一区六园”新格局。多种渠道融资10.5亿元,加快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建了金洋大道等新区主干道6条58公里、桥梁4座,正在实施316国道(开发区段)改扩建、南河三桥及其连接线、北河三环大桥、303省道绕城改建等道路工程,以及三岔路水厂、聂家滩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城北新区电网改造、城西变电站、北河堤防、过山游园、开发区迁居安置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谷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大骨架”已经拉开,再生资源、汽车零部件两大园区成为襄阳市特色园区。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谷城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建成名副其实的“千亿园区”。

二是着力打造大产业。坚持以产业循环为重点,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本土企业扩大产能和技术改造,加粗、延长、连紧产业链,提升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轻工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集群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再生铅产业以金洋公司、骆蓄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废铅回收-废铅综合利用-铅深加工”产业链;再生铝产业以金洋公司、美亚达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废铝回收-废铝资源综合利用-铝深加工”产业链;再生钢铁产业以三环车桥公司、三环锻造公司为龙头,网罗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余家,形成了“废钢铁屑-熔炼铸造-汽车零部件”循环产业链。谷城利用废旧钢铁加工生产的铸件,已覆盖国内所有的专用车、大型工程车配件市场。其中水泥泵车用耐磨弯管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再生资源、汽车零部件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培育大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倾力支持骆蓄、金洋、三环、美亚达打造“百亿企业”,支持天谷、石酒打造“50亿企业”。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去年骆驼集团进入全国民企500强,骆驼、金洋、美亚达、天谷进入全省民企百强,19家企业进入全市民企百强,12家成为全市百强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总数达到150家;新增亿元企业20家,总数达到101家;新增10亿元级企业2家,总数达到11家;新增纳税过百万元企业29家,总数达到87家。

四是着力建设大项目。坚持实行重大项目建设路线图管理,推行领导包保、项目秘书服务、集中开工、联合督办等机制,创优项目建设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投资100亿元的汉江湿地汉水文化展示区、58亿元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0亿元的利拓铁矿开采加工、40亿元的三环(谷城)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3亿元。

五是着力培育大品牌。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县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件,湖北著名商标10件,湖北省名牌产品10个。石花霸王醉酒入选襄阳十大城市名片。

二、坚持以生态休闲观光为导向,做精做强现代农业

谷城是山区县,山场面积大,人均耕地少,生态保护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精品化、特色化之路。谷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载体,以农业节约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为支撑,带动农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以把谷城建成全国林业强县、全省畜牧强县、全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全省优质种子生产开发示范县、全省生物质能源示范区为目标,围绕做大做强优质粮油及制种、茶叶、油茶、蔬菜、畜禽水产养殖、生物质能源及林特六大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投产茶园达到13.9万亩,油茶达到12万亩,优质粮油及制种发展到5万亩,庙滩魏家山成为国家级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二是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石花酒业、天谷粮油、正全茶油、玉皇剑茶业、汉家刘氏茶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3年,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总数达到317家,其中进入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54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总数分别达到9家、17家。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村承包地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2013年,全县创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家,培育家庭农场125家,新增农民合作社80家。2014年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家庭农场发展到1500家。

四是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型农业。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工复合”、“农旅复合”三种模式,打造“猪-沼-茶”、“猪-沼-虾”、“猪-沼-菜”、“猪-沼-果”等循环农业产业链,形成农村局部地区生态小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91%,五山镇、南河镇成为全国生态镇,五山镇先后荣获全国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生态农业示范点等多项殊荣,五山堰河村荣获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三、坚持以区域辐射带动为导向,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以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功能为目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休闲目的地为目标,推动五山堰河、大薤山(南河)创4A景区、承恩寺创3A景区。南河码头全面刷黑,薤山小木屋、神农峡漂流投入运营,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五山百日山、紫金茶园沟、赵湾生态观光带、茨河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快。薤山、五山堰河入选襄阳新八景。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主动与周边知名景区共同打造热点旅游线路,扩大谷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14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2亿元,分别增长21.5%、34.7%。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成功开通了河谷公交,正在加紧推进物流园建设,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同步发展,人员大流动、物资大流通、信息大联通的格局正在形成,2013年全县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7.9%、30.1%。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紧紧围绕服务和推动产业发展、新城新区建设,改善群众生活,大力发展融资理财、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户外休闲、社区服务、信息中介等新型服务业,扎实推进百盟光彩产业城、旺恒国际机电家居城等一批现代服务项目建设,拓宽了现代服务新领域。

猜你喜欢
建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