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幸福谷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14-03-30 06:59○张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全县干部人才

○张 宏

近年来,谷城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着力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建强组织、建好队伍、培育人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谷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谷城探索的20多项创新工作被中央或省市推广,其中“一报告两评议”转化为中央“四项监督制度”之一,干部选任全程记实制度被写入党内监督条例,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肯定,巡访问事收入《全国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典型50例》,违规用人组织处理办法获“全省干部监督工作创新项目三等奖”,高层次人才“百人引领”计划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谷城先后获得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委、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县、全省首届人才工作“十强”县、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模范组织部等荣誉,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五次获湖北省党的建设先进县(先进单位)表彰的县市。

一、坚持激发活力、选优配强,打造引领幸福谷城建设的干部团队

一是抓住思想政治建设不动摇,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大力开展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废、改、立和执行落实,促使各级干部懂规矩、守纪律;以增强“三个自信”为核心,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大规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同时创新“流动党校”模式,建立“三学三考”制度(培训班脱产学、网络平台在线学、机关夜校集中学;凡训必考、凡提必考、年终必考),实施“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和“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使全县干部学习有自觉、培训有机会。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聚焦“四风”问题,强化整改落实,提高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

二是坚持“五个注重”,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组织全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好干部”五条标准,坚决贯彻襄阳市委“五个大胆起用、五个注重”的用人导向,探索开展干部德的专项考核评价,优先提拔重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发展一线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做到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票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近年来选拔的干部得到了群众公认。

三是完善干部选任机制,选优配强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方法,对乡镇党政正职及社会关注度高的“一把手”,实行“集体提名、逐轮遴选”,先后选拔33人;对专业性强的岗位,实行公开选拔和招考,先后选拔本科以上、30岁以下的乡科级干部19名,招考公务员40名,选聘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300余名;对中层干部岗位,实行任期轮换、竞争上岗或述职竞岗。同时大力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选拔后备干部303人。

四是坚持目标考核,引导干部务实进取。在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及全体干部中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每个班子、每名干部在全省全市找目标、争位次、创一流,切实解决干部理念不新、精神不振、落实不够、业绩不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全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中建立了实绩台账,实行实绩考核、专项考评、年度考核“三考合一”办法和即时记功奖励办法,以实绩定优劣,以测评看民意。

五是坚持从严管理,强化干部监督。大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和干部日常监督,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定出台《违规用人组织处理办法》,坚持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建立了信访、网络、电话、短信“四位一体”的监督举报体系和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台账,为识人用人提供依据。

二、坚持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强化服务幸福谷城建设的组织支撑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先后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13个,在深圳、东垸、新塘等地成立流动党组织4个。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联建等多种方式,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84家,实现了应建尽建;对暂时没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从县乡机关选派了13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探索服务机制。以“服务定项具体化、组织定责全员化、干部定事专职化、考核定标规范化、运行定制常态化”为标准,全面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坚持干部、资源和服务下沉,探索推行了乡镇机关干部“四村”服务、镇直单位“四专”服务、县直部门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等县乡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群众需求,2014年290个村(社区)确定新上498个民生项目,总投资逾亿元,县乡村三级联动抓落实,目前已开工162个。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累计投入76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64个,配套建立村级卫生室、农资超市(综合服务社)和文体活动场所,290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都达到了“五务合一”。研究制定了《谷城县农村干部工作报酬待遇暂行规定》,从2014年开始,县乡财政每年拿出1276万元,解决农村(社区)干部的固定报酬和养老保险,并配套出台农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服务群众的主动性。

四是建强服务队伍。突出党组织书记队伍这一重点,积极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2013年,全县采取送教上门、送教下乡、分行业分区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党员干部2.4万多人次。扎实推进“三培养工程”,注重从优秀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培养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结合2014年即将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大力实施“回归村官”、“能人村官”工程,每个村从外出务工经商有成人员、回乡大学生中至少选拔2名基层干部人选开展培养,换届时至少有1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

五是推进基层民主。先后开办了南河镇党委“两推一选”、“公推直选”试点和村级组织“两推一选”、“一票制”直选试点。建立了重大村务管理票决制,推行“三会治事”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县党代会常任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决策全县有关重大事项。组织党代表开展了“四进四访”(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重点项目,访民情问需求、访民意纳谏言、访民难保稳定、访民生促发展)、视察调研、评议监督等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的经常性作用。

三、坚持重心下移、以用为本,整合支撑幸福谷城建设的人才资源

一是紧扣发展,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充分发挥产业和项目对人才的承载效应,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三张“国牌”,吸引高端人才来谷城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成就事业。先后吸纳集聚了国家工程院院士邱定藩、段正澄等院士、专家30人,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280余人。

二是创新载体,大力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争创全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县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建设“5个5计划”(在全县5个支柱产业中选择5家重点企业,建立5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创建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每个平台吸引集聚5名以上高层次人才),依托支柱产业、专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主动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合作、直接引进、特聘兼职、技术入股、“星期天工程师”等方式,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与64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产业基地,1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省级技术(工程)研发中心,13家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提升了谷城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扩大总量,加速培养壮大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始终重视培育本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深入推进实施“百人引领”计划、“金蓝领”培养工程、“五个一”培养工程,大规模培养开发各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培养出一大批在全县产业发展中有示范引领效应、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实用人才,为推动骆蓄集团等5家本土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作出了贡献。

四、坚持勤练内功、争创一流,铸就保障幸福谷城建设的组织部门

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锤炼一流的本领。在组工干部中开展学讲评访赛“五个一”活动。2014年以来开办“组工夜校”、“组工讲坛”共20期,培育“安专迷”精神;先后选派组工干部参加全县招商引资、信访维稳、驻村共建、抗洪救灾等重点工作20余人次,使他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的管理。按照“治部有章、行为有度、运转有序、协调有方、保障有力”的目标要求,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制订了部机关规章制度汇编,规范了组织部门和内部科室的职能职责,完善组织工作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强干部监督约束。完善组工干部激励考核机制,在全县组织系统开展“组工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

三是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树立一流的形象。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观;开展比学习看进步、比作风看奉献、比工作看实绩活动,强化创先争优的意识;开展联系基层、指导基层、服务基层活动,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在基层见效,树立了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全县干部人才
人才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干部任免
妙笔生花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