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讨
——以社会保障课程为例

2014-03-30 07:02张国平周艳曹春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社会保障案例

张国平,周艳,曹春艳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讨
——以社会保障课程为例

张国平,周艳,曹春艳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结合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具体实践,阐述和总结了研究性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及研究性教学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研究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研究性课程;研究性教学;社会保障;教学改革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资料,在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其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方法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研究性教学体现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探究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在过程中、在研究中学习。[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倡导研究性教学法。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改革,研究性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课改的亮点之—。

本文拟结合常熟理工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性课程建设,阐述和总结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分析面临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如何在课程教学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社会保障研究性课程中大胆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考试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性环节构建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社会保障作为校级研究性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定位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学校的办学定位。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即主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二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保障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社会保障课程教学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定位;三是社会保障学科的性质。社会保障学是把社会保障作为知识体系、社会组织结构、政策制度等社会现象和社会生产力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发展成的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社会保障学科根植于这些学科,其发展又离不开这些学科的支持。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把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定位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结构体系、社会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本课程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研究能力。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这一目标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社会保障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要够用;二是熟悉社会保障的实际工作和基本技能;三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理论探索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涵于社会保障研究性课程的教学之中,也是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设计一个适合研究性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

针对目前社会保障教材理论性强、内容全面、知识点多的特点,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根据社会保障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研究性课程内容体系,即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讲授和研究性教学环节分为5个模块。第一模块:基本理论2章,共8学时。其中小论文写作讨论2学时;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3章,共20学时。其中案例教学4学时,认知实践2学时;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3章,共8学时,其中案例教学2学时;第四模块:社会保障的立法与管理2章,共8学时,其中案例教学2学时;第五模块4学时,其中社会调查2学时,PPT汇报2学时。理论知识点讲授和研究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大约2: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并力求反映当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实施灵活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也称为问题引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帮助学生理清社会保障课程知识体系,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全面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围绕每一章的教学内容,设计了10个问题,这些问题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横向比较,侧重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比较,领会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条件,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二是纵向比较,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充分看到过去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的同时,认真分析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积极思考未来改革的趋向;三是制度内部结构分析。重点剖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革的重点。从这三个层面,提炼和设计了10个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性教学,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案例——引入问题——围绕问题提出知识点——解决方案——总结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文献检索法。鉴于社会保障的学科特点,要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有赖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因此,掌握文献检索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为开阔学生视野,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就会教会学生如何开展文献研究法,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通过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网络搜索引擎、超星学术视频开展相关的文献搜寻,及时获取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结合社会保障网络课程,训练阅读能力,指导阅读和推荐读物后要求学生写出文献综述或读后感,培养归纳和综述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和重要载体,案例教学包括案例和案例教学。社会保障课程中的案例教学,不是一般举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或亲自动手编写教学案例。社会保障案例应该具有客观性、思考性、典型性、针对性、时效性和难度适宜,且案例需要经常更新。[4]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形成了10个社会保障教学案例,基本满足了案例教学的需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案例教学通常安排4-5次,每次2个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案例教学,每个小组4-5人,基本上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代表小组进行一次交流和汇报。课前要求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锻炼学生熟练应用基本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

(四)将社会保障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教材主要偏重于介绍社会保障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设计了三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实践性环节:一是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考察和调研;二是到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养老服务部门进行调研。这两种形式的实践性环节,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立法管理、业务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内容等,使学生学会从制度比较层面展开分析,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三是社会保障专业问题调研,通常安排在暑假,结合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进行,并要求学生提交专业的调查报告。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的改革是研究性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内容和形式,还要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的比例和依据。首先,在成绩评定中,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由原来的30%增加至40%,今后将提高至50%-60%。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和次数。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言和项目答辩,及时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及ppt汇报,并进行在线考试改革。本研究性课程共设10个研究课题、4次案例教学和1次课程学习综合汇报及答辩。学生平时成绩来源于3块:提交1篇研究课题或小论文(40%)、1次案例教学汇报或社会调查综合汇报(30%)、平时表现(包括平时出勤、作业提交、课堂表现,占30%)。

二、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尽量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独立开展研究性的活动,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授课之前,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讲授,主动接受知识。解决在独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在研究性教学后期,让学生走上讲台汇报研究成果。使教与学互换角色,不但让同学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2-2013年第1学期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对社会保障研究性课程的满意率达到了97.5%,认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并有助于我的学习的比例占96%,认为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占95.25%。

(二)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在社会保障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仅靠一本书的内容是不够的,必须参考其他很多资料才行,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还要查询网上资源、阅览学术期刊等,广泛的涉猎会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发现、思考、综合、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5]学生普遍反应,每完成一个研究性教学课题,至少阅读2-4本书,10-20篇学术期刊,内容不仅涉及社会保障学,还牵涉到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也开阔了,从中不但学到了社会保障的知识,也学到了其它相关课的知识,并能把社会保障专业理论和知识具体地与社会保障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课程学习后,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对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更加清楚,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四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3位学生有关社会保障的专业论文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上发表,有关社会保障内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项、校级立项3项、二级学院立项2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7级学生王淑娟的“江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在2011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四)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只有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才有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在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无论在课堂讨论、网上作业、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等开放的教学时空过程中都有问题领域需要学生去探索,都有指导教师来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团结、合作的纽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认识到“教”也重要,“学”也重要。使师生的地位平等,把学生作为朋友对待,多给学生激励、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利于老师更好完善个性,改进教学活动,展现个人魅力,提高教学艺术。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三、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虽然,社会保障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加上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了目前研究性教学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无论的教师还是学生,对研究性课程和研究性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的师资队伍总体上还难以适度研究性教学的需要;师生比高,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性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研究性教学的效果;对研究性课程还缺乏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考核手段;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目前对研究性教学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克服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牢固确立研究性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转变观念,提升理念。首先要转变课程的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次,要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研究性教学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前提,研究性教学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研究性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教学,教师除了掌握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应该是一个专业方面的行家,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教书匠”。这要求高校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改造,培养和形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要从企业和实际工作部门中吸收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又热爱教育事业的行家里手,充实到研究性教学中来;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工程,对年轻博士,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提出基本的实践考核的要求,切实保证教师自身具有足够的专业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要大力鼓励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的办学体系,实施开放的办学模式,让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真正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较强的教学艺术,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善于为学生设疑,激发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疑,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乐在其中,乐于研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提高研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建设好适合研究性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为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师资、课题来源、实践性环节的保障,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证。虽然目前我校建立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基地,但这些实践基地还难以满足研究性教学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还是用于学生认知实践和毕业实习,还没有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研究性教学师资的提供、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环节的保障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对接,尤其是实践教学基地单位参与研究性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加大激励力度,通过政策激励的导向,从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中遴选一批能够满足研究性教学需要的基地,建立稳定、持久的紧密性关系,实现校企校地资源的共享,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化。

(四)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等建立研究性课程资源库

要进一步加大设施设备和经费投入,满足研究性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硬件和软件条件的要求;要加强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把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作为研究性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建设好一批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满足研究性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建设,包括图书信息资料、常用数据库,以及研究性课程开发指南、研究性课程的各种资料,如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各种声像资料,以及网上在线资源等。为研究性教学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

(五)强化政策导向,完善研究性课程的各项配套措施

研究性课程能否有序有效得以开发与实施,关键在于学校是否有一个取向十分明确的有利于研究性教学的政策。对此,学校应要求在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明确设置若干门研究性课程,而且要求教师以专题研究或案例研究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营造一个有利的氛围和环境。通过政策引领,营造强烈的研究性课程的观念、文化氛围和政策环境,使学校师生在这种政策环境和氛围中形成研究性课程的理念并投身研究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活动之中,进而发挥课程政策在研究性课程开发管理中的积极导向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与研究性课程政策相配套的各项措施,如资源的配置、课程的管理、内外的协调、教师的培训、考核与评价的改革等具体的操作措施。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1]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2):3-4.

[2]周久桃,谢民利.研究性学习课程建构的反思[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1

[3]王淑慧,王庆华.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40.

[4]张国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67-68.

[5]李雪.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72.

A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pp lied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 Case Study of Social Security Program

ZHANG Guo-ping, ZHOU Yan, CAO Chun-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measure of newly buil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ain methods and practices of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this paper expound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way and method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as well as the progress itmakes,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and proposes to further perfec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esearch-oriented curriculum;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social security;teaching reform

G420

A

1008-2794(2014)06-0088-05

2014-09-05

张国平(1964—),男,江苏苏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研究性社会保障案例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