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需求视域下教师的利益保障

2014-03-30 19:33边社辉郑建辉张文杰
关键词:物质精神学校

边社辉,郑建辉,张文杰

(河北联合大学 迁安学院,河北 迁安 064400)

教师是教育之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教育质量的优劣更直接地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在员工激励方面,工作成就、社会认可、自我发展等精神性需求的满足是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因素,具有持续的内驱动力作用。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精神需求,切实保障教师的精神利益,并由此更加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精神需求的主要内容

人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需求。所谓精神需求,是指人们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有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产生的精神方面的强烈要求[1]。如人既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又有情感、社交、参与、求知、自尊、成就等方面的需求。精神需求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物质需求有积极能动的反作用。

一个人文化修养水平越高,它的精神需要的层次也就越高,范围也就越广。[2]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教师的精神需求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其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得教师的精神需求与其他社会群体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教师更需要尊重,更追求公平,更看重民主权利,更需要自我完善,更需要成就感等。具体而言,教师的精神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归属的需求

这是教师与学校及其他教师处在一种情感的相互关系中时所产生的需要。一方面,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已经与学校结成了紧密的归属关系,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心血,视学校为自己的精神依靠。另一方面,教师与其他教职员工、与学生们也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已将自己完全置身于这个团队和大家庭之中。教师渴望被学校和师生所接纳,希望归属于这个组织和群体,得到相互间的支持与关照。

(二)尊重的需求

作为教师,大家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希望在学校和师生中获得威信、欣赏和地位,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赏识和肯定。如果教师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了,他们就能产生旺盛的创造力,就会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反之,如果教师的尊重需求受到损害(如管理者对教师的不恰当指责和批评),就会使其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

(三)参与的需求

这主要是指教师依法依规通过选举、投票、座谈、论证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乃至其他社会组织相关事务的决策、管理,感受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推动学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相比其他群体,教师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他们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在校内,如果学校不开辟民主渠道,不听取教师意见,不让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

(四)自我完善的需求

这是指教师自己有意识地、自觉地根据社会、学校和职业所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社会定位,积极主动地利用多种教育媒介、途径和方法,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使自己不断保持先进教育教学水平的精神需求。作为教师,面对现代社会极其迅猛的知识更新速度,只有继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这是人的需求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社会个体渴望自身价值获得组织和社会认可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等。对教师而言,这种自我实现一是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成果的追求,他们以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创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精神满足;二是表现为对科研成果的追求,期望自己在学术上有创新性的突破。[3]

二、对教师精神需求的保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精神需求是教师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高追求,它不仅是教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与社会对教师物质需求的高度关注和不断满足不同,教师的精神需求还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满足。

(一)教师的精神需求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的精神需求一直处于被忽视或忽略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处于经济不发达、物质欠丰富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关注自身物质需求的满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民众一直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物产相对匮乏的时代,所有人最需要的是对自身物质需求的满足,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人还有什么精神需求。二是相比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具有隐蔽性特征,它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通常情况下,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表现为对物质产品外在自然物质的消费,而精神需求的满足通常是由主体的精神层面所获取,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若把物质需求归为显性需求的话,那精神需求则是一种隐性需求。它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

(二)对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缺乏系统性的社会支持

精神需求的满足是教师权益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教师对精神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但总体而言,对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还系统性的社会支持。从社会角度而言,教师精神需求涉及教师与家庭成员乃至他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它与社会公众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相关,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从学校角度而言,因为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归属于这个群体,教师与学校形成的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注定了学校在教师精神需求维护方面肩负着更直接、更突出的责任。但在很多学校里,这种责任并未在其各项制度中得以落实。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学校角度,对教师精神需求的维护都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和保障,教师精神需求的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社会支持和学校保障

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和满足教师精神需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要通过在社会、学校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师精神需求保障体系,维护好教师的精神需求。

(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教师精神需求的良好氛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说过:“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作为教师,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都少不了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要维护好教师的精神需求,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建立一个关心和支持教师精神需求并予以满足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组成。在此系统中,教师处于一个由多个同心圆组成的体系之中:最中心是教师,外围第一层是其家庭成员、第二层是学校、第三层是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从家庭而言,要倡导建设相互关爱、平等、自由、和睦的家庭环境,以保障和提高家庭成员包括教师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从学校而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和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规章制度;从社会而言,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鼓励各种社会组织为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贡献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在学校内建立维护和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工作体系

作为与教师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组织,学校在教师精神需求的保障方面肩负着更直接、更重要的工作责任。要结合教师精神需求的有关内容,建立维护和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工作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所谓归属感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安全感、价值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在学校的管理中,要以人性化的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要充分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位教师,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如要尊重教师及其创造,要给予教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给教师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等等。要让教师从内心里感到温暖,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情感上得到归属。

二是以平等化的沟通交流让教师感受组织和他人的尊重。尊重是指敬重和重视,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组织和他人的尊重。这就要求学校各级组织及其成员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老师。如对待其他教师要有礼貌,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要善于站在其他教师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要善于欣赏他人,接纳他人。要让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组织和他人的充分尊重。

三是以民主化的决策程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对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既是其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其重要的精神需求。在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民主程序进行决策。对涉及学校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对同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有关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要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四是以终身化的学习制度促进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地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既是教师的内在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学校,要关心教师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培训学习,要建立健全终身化的教师进修和学习制度。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学习培训计划。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五是以畅通化的职业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对教师而言,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其自身发展和工作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学校各级组织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组织的满意度,能够激励他们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要着力畅通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实现个人理想的发展空间,为教师的自我实现提供良好条件。

总之,教师是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只有正视教师精神需求的客观存在,充分保障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王顺前.让教师的精神需求有更广阔的空间[J].教育,2000(12):50-51.

[2]王淼.论精神需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9-82.

[3]魏东平.教师的精神需要及其激励[J].文教资料,2007(25):141-144.

猜你喜欢
物质精神学校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