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发展视阈下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思考

2014-03-31 06:12黄娟
鄱阳湖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黄娟

[摘 要]阶梯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阶梯式发展特征,需要将其放在阶梯式发展视域下思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新时代。我国认识生态文明经历了阶梯式发展过程。建设生态文明将经历不同的阶梯式发展阶段。阶梯式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目的是为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阶梯式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0;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1-0057-07

[作者简介]黄 娟(1963—),女,上海崇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和“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2011133)的阶段性成果。

阶梯式发展,是指物质运动和认识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上升式发展,而是从一个台阶上升到更高台阶,各个台阶间的界限分明,发展具有阶梯性。人们可以创造主客观条件,缩短台阶间的距离,但在一般情况下阶梯不可跨越。阶梯式发展是一个上升的、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其上升阶段之间都是质的飞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个认识阶段都包含“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上升过程。阶梯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重要形式,无论是自然运动,还是认识运动,以及社会运动,都具有阶梯式发展的特点。阶梯式发展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我国重大战略任务,认识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阶梯式发展特征,阶梯式发展理论和方法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新时代

任何事物的阶梯性发展,从纵向看是一个由低到高的上升过程,从横向看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用阶梯式发展理论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原始文明敬畏自然、农业文明依赖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生态文明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阶梯式发展特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则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引领者。

(一)敬畏、依赖自然的时代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包括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是一个人类相对弱势、自然相对强势的文明时代。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只能直接利用自然作为生活资料,也无法抵抗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在农业文明时代,农耕和畜牧是主要生产活动,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这时候,物质生产活动基本上是利用和强化自然过程,对自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农业文明形成了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等思想,人类和自然处于一种原始的平衡状态。农业文明虽然较好地保持了生态平衡,但这是一种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平衡,而不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虽然历史上不乏回归农耕文明的声音,但应该很少有国家和人民愿意回到那个时代。

(二)改造、征服自然的时代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阶梯。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人类强势自然弱势的时代。工业文明使人与自然关系发生根本改变,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主人。广泛采用机器生产是工业物质文明的核心,生产机械化带来了思维方式机械化,以及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只是引起自然界自身的变化,其产品是自然状态下也会出现的生物体;工业生产则引起自然界本身不会出现的变化,其产品是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人工制品。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力求顺从自然、适应自然,人和自然相互协调;那么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将自己当作自然的征服者,将自然当作无穷索取的原料库和无限容纳的垃圾箱,完全遗忘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根源性、独立性和制约性。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使人类陷入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②

(三)尊重、保护自然的时代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时代。20世纪50、6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促使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探索生态文明。1962年,《寂静的春天》震撼了公众,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转折点。1973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务工作。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相关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02年,联合国在约翰内斯堡召开地球峰会,促进国际社会将可持续发展承诺转化为行动。201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体制框架建设。中国顺应国际社会发展大趋势,作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世界各国的探索表明,人类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新世纪。

(四)中华民族有望成为生态文明引领者

从纵向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新时代;从横向看,中华民族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引领者。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从来不是均衡的,而是一个由点到面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作为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最新阶段,生态文明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实现。由于西方国家较早采取了环保措施,推行生态殖民主义,使国内环境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丧失了引领生态文明的强烈动机;工业文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强大惯性,使西方国家难以挣脱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束缚;①加上资本追求利润的天性,与生态文明的根本对立,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引领全球生态文明。中华民族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落伍者,但面对严峻的生态世情、生态国情、生态民情,提出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要求坚持并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使中华民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领先者。当然,是否能够推动生态文明阶梯式发展,并引领全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并有效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endprint

二、我国认识生态文明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认识生态文明,而我国认识生态文明经历了一个阶梯式的发展过程。就生态文明地位而言,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三个认识阶段: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问题、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的一大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四大建设中,从开始的从属地位、到后来的独立地位、再到今天的主导地位,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发展特征。

(一)从属地位阶段

这是认识生态文明地位的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我们党自觉地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为经济建设问题。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当前能源和交通的紧张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②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③;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讲到产业结构时提出:“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④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谈到“经济发展部分”时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经济发展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①;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我们一直将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问题,使生态文明处于一个从属地位。

(二)独立地位阶段

这是认识生态文明地位的第二个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其中,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几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将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一大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概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报告还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布局。④这就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一大建设领域和奋斗目标,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表述虽有不同,但生态文明从经济建设中独立了出来,由原来的从属地位上升为独立地位。

(三)主导地位阶段

这是认识生态文明地位的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大创新之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和时代高度,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⑤这深刻表明,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建设问题,也不仅是与其他四大建设并列的一个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转变和深刻变革。⑥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但一直以来我们缺乏对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考虑,使现代化建设变成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过程。面对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制约,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型,将生态原则贯彻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领域,科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生态转型,确保现代化整体转向生态。①正如李克强同志所言: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②由此可见,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地位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由独立地位进一步提高到主导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又红又绿、红绿相间的新型社会主义。

三、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

我们认识生态文明经历了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阶梯式发展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一步一个台阶逐级而上: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生态小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生态现代化;最终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走进生态文明新社会。

(一)建成生态小康

这是生态文明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生态小康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是生态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逐年上升:2005年56.0,2006~2007年56.6,2008年56.9,2009年60.1,2010年62.7,2011年64.7,2012年66.8。③与此同时,我国建成生态小康面临严峻考验。《小康》杂志在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从2010年至2013年,“空气污染”已经连续四年排在“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首位,在“对公众影响最大的污染种类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空气污染,接下来依次是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和光污染。④在未来几年内,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还要翻两番,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将成倍增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激烈冲突。李克强同志指出: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⑤相对于经济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生态小康的建成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生态小康,“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⑥endprint

(二)实现生态现代化

这是生态文明中级阶段的建设目标,即在生态小康基础上,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富裕中国梦、民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和美丽中国梦。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实现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大奋斗目标,而且生态文明是整个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如果没有生态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现代化。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不高,还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和多数指标水平有明显的国际差距,如: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多倍;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韩国和英国的12倍;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和瑞典的7倍多。①面对这些差距,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专家何传启先生指出: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的绝对脱钩,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②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

(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生态小康、生态现代化基础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走进生态文明新社会,是我国生态文明高级阶段的建设目标。何传启为我们初步勾画了美好蓝图:我们要在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基础上,在21世纪的后50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利耦合,达到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全面生态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届时,中国的天是蓝色的天,中国的水是清澈的水,中国的山是自然的山,不是桃源胜似桃源。③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点做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积极探索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社会的唯一途径。

四、用阶梯式发展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建成生态小康、实现生态现代化、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阶梯式发展的过程。作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阶梯式发展理论的重大价值,在于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要用阶梯式发展思路和办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按照阶梯式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实现阶梯式发展。

(一)既要看到对立,又要强调和谐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是生态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面对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以及不同区域、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矛盾。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协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当前,生产与生态不和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一些地区陷入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为了金山银山牺牲绿水青山,最后再用金山银山换取绿水青山的难以持续发展的怪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既要看到生产与生态的对立,更要看到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浙江安吉等地区成功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走上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护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科学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其他矛盾。只有解决好各种矛盾,才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实现阶梯式发展。

(二)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促进飞跃

阶梯式发展是量变与质变规律的体现,生态文明阶梯式发展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是阶梯内渐进性和阶梯间突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循序渐进又要及时促成质变。一方面,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量变的积累,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条件,才能促成生态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生态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要尽量缩短,但必须逐步完成。如果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最终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使生态文明事业遭受挫折和失败;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工作新局面,抓住历史机遇,促使生态文明从生态小康—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跨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占领生态文明高地。我们应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现生态文明的重点突破,积极推动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建设一个个绿色革命根据地,最终建立一个绿色的、美丽的新中国,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从工业文明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新社会。

(三)既要坚定信念,又要百折不挠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阶梯式发展意味着,建设生态文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念的同时时刻准备接受考验。一方面,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生态文明是新生事物,克服了工业文明的消极因素,保留了工业文明的积极因素,还具备了工业文明所不能容纳的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发展方向必然是前进的。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必胜信念,不为任何困难所压服,不为任何曲折所动摇,不为任何现象所迷惑,不为悲观论调所吓倒,坚定不渝地朝着生态文明方向和目标不断努力;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有强有弱、有起有伏、有进有退的波浪式前进过程。生态文明是新事物,工业文明是旧事物,中国又处在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必将遭到工业文明及其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抗。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洞察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性、曲折性和复杂性,经受住各种困难和挫折的严峻考验,按照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办事,循着曲折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不断前进。

(四)既要实践创新,又要理论创新

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上升过程,阶梯式发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生态文明理论产生于生态文明实践,服务于生态文明实践,伴随生态文明实践发展,接受生态文明实践检验。我们应勇于实践、认真探索,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按照生态文明规律办事,坚决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借鉴别人成功经验,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不同地区和行业必须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认真总结生态文明实践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寻找解决思路;继承前人思想,吸收新的思想,创新生态文明理论,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并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总之,我们要不断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新情况、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新问题,用生态文明实践创新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指导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实现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实现阶梯式发展。

责任编辑:王 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