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白桦的新害虫——巨胸虎天牛

2014-04-02 14:00尹万民唐冠忠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鞘翅白桦端部

尹万民,唐冠忠

(承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 承德 067000)

巨胸虎天牛 [Xylotrechus magnicollis(Fairmaire,1888)],别名巨胸脊虎天牛、台湾红领虎天牛或红颈虎天牛,已知寄主为:国槐、栎、榕、柿属、柞、印度橡胶、枪弹木等。2012~2014年在河北承德未来城首次发现危害移栽的白桦,其成虫活动期正是春季移栽白桦的缓苗期,所以受害相当严重。同时该虫以幼虫危害树木韧皮组织,受害树木死亡率高。2013年在承德市未来城栽植的白桦45株,2014年调查受巨胸虎天牛危害死亡16株,死亡率36%。

1 寄主与分布

(1)寄主。国槐、栎、榕、柿属、柞、印度橡胶、枪弹木。在承德发现新寄主白桦。

(2)分布。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承德、廊坊)、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印度、前苏联。

2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7~13mm,宽2~4mm。体黑色。头近圆形,额有4条纵脊。前胸背板前缘黑色,其余红色,长宽近相等,约与鞘翅等宽,前端稍窄,后端稍宽,两侧缘弧形,表面粗糙,具短横脊。小盾片半圆形,有细刻点,端缘有白色绒毛。鞘翅有淡黄色绒毛斑纹,每翅基缘及基部1/3处各有一条横带,横带靠中缝一端沿中缝彼此相连接,鞘翅端部1/3亦有1条横带,靠中缝处宽,有时沿侧缘向下延伸,端缘有淡黄色绒毛,端部微斜切,外端角尖。后胸腹板两侧前端、前侧片前端及腹部3节各节后缘具浓密黄色绒毛。雄虫后足腿节超过鞘翅端部较长,雌虫略超过鞘翅。

(2)幼虫。老熟幼虫12~23mm,圆柱形,略扁,乳白色。触角3节,细长,长于连接膜;第2节长约为宽的2倍,端部具刚毛2~3根;第3节长约为第2节的1/2,端部有细长刚毛1根。前胸背板前缘后方具2个褐色横斑,后区侧沟间“山”字形骨化板较粗糙,有明显细皱纹,后缘具褐色微粒。足极小,褐色刺突状。腹部背步泡突隆起,表面光滑,被细线痕划分为网状小块,中沟宽陷明显。第7、8腹节较粗大。肛门3裂。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褐色,唇瓣深陷。

3 生物学特性

巨胸虎天牛在河北承德1a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交尾产卵,卵产于枝干连接处的树皮缝中。成虫活动期到7月中旬,在光照充足温暖时极端活跃,爬行和飞行迅速。幼虫孵化后蛀入皮下串食韧皮组织,虫道弯曲,内填满致密的粉末状至细颗粒状虫粪。虫口密度大时,树木韧皮部被串食一空,树皮内充满颗粒状虫粪。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3~5mm做蛹室越冬。成虫羽化孔圆形。

由于此虫属于蛀干害虫,幼虫在树皮内危害树木的韧皮部,不向树外排粪,外观很难发现,树木一旦被寄生就很难除治,防治的关键是在树木被寄生前搞好预防,特别是移栽的白桦预防此虫危害是保活的关键技术措施,生产中可用绿色威雷微胶囊剂30倍液进行喷洒主干和粗大侧枝,成虫活动期(5月底至7月)每隔40~45d喷1次,可确保移栽白桦不受此虫危害。

[1]河北森林昆虫图册编写组.河北森林昆虫图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张世权.华北天牛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鞘翅白桦端部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仿生轻质高强韧夹芯结构设计及其韧性性能分析
大型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 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受瓢虫“自我扶正”启发,科学家研制可“鲤鱼打挺”的微型飞行器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俄罗斯见闻:浴血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