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地区白肾灰夜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综合治理技术

2014-04-02 14:00司国玉史文兵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烟机喷雾器塞罕坝

司国玉,史文兵,王 鑫

(1.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 068466;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该虫于2007年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发生中、重度虫灾后,该场立即将其列为主测对象进行阶段性系统生物学观察,经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发现白肾灰夜蛾幼虫属杂食性害虫,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方法如下:

1 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蛹期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蛹为红褐色椭圆形,蛹长1.7~2.3cm,平均蛹重0.35g。

1.1.2 化蛹率调查

经塞罕坝测报点观测:该虫1a 1代,以蛹越冬。该虫老熟幼虫9月中旬开始下树,下树后的幼虫部分进入预蛹态,部分幼虫继续取食杂草进行补充营养。进入预蛹态的老熟幼虫于9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的始期,化蛹盛期在9月末10月初,化蛹末期在10月上旬前后,此期有个别老熟幼虫少量进入预蛹态,另有少量幼虫下树继续取食,大部分幼虫已化蛹(初步观察化蛹率在90%以上)。

1.1.3 蛹的死亡率调查

蛹期越冬死亡率在10%左右,寄生死亡率5%左右。

1.2 成虫期生物学观测

成虫羽化始期在6月末7月初,盛期为7月中下旬,末期在7月底8月初,羽化率88%左右。

1.3 卵期生物学观测

初产卵为浅草绿色后为黑褐色,直径约为0.4~0.6mm,卵期为30d左右(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量40粒左右。

1.4 幼虫期生物学观测

幼虫期80d左右。幼虫7月中旬孵化,新孵化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行走如尺蠖幼虫样,并伴有吐丝迁移群积危害的习性,1龄幼虫体长2mm左右;2龄幼虫出现在7月底至8月初,体长11~16mm;3龄幼虫出现在8月上旬,体长17~24mm;4龄幼虫出现在8月中下旬,体长25~37mm,暴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于枯枝落叶层化蛹越冬。

2 综合治理方法

2.1 生物防治

通过挂鸟巢的方法招引益鸟筑巢,利用各种鸟类防治该虫;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特别是以昆虫为食的杂食动物的力度;防治时使用无公害农药和加大宣传保护林区鸟类和啮齿动物等多种方式保护现有动物资源。经调查捕食该虫的动物有:黑芹鸡、野鸡、鹌鹑、喜鹊、大山雀、黄鼠狼、黄鼬、獾子等。

2.2 化学防治

2.2.1 幼林防治

当幼林地每株幼树虫口密度平均达5只以上时,采用液压喷雾器人工喷雾防治该虫。具体是:在无风天采用液压喷雾器喷施阿维菌素或苦烟乳油等1000倍药液,匀速行走使药液均匀附着在枝叶上,防治效果在95%以上。

2.2.2 成林防治

常采用3y-35型喷烟机喷烟作业防治。具体为:每喷烟机药箱加入700~800g苦烟乳油或苯氧威乳油后加满柴油(通常每喷烟机防治成林,用药量为525~600g/hm2),选择在早晚气压低无风、无雨天气人工喷烟防治作业,72h后防治率达90%以上。

2.2.3 人工防治

(1)人工方法。秋季白肾灰夜蛾化蛹结束后,采用耙子翻动林下枯枝落叶层的办法破坏该虫蛹的越冬场所,增大蛹的越冬死亡率;当蛹密度大时还可人工捕捉蛹集中销毁(适用于66.67hm2以下小面积防治)。

(2)黑光灯诱杀。在6月末至8月初,成虫羽化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挂黑光灯诱杀成虫。

(3)利用病毒防治。人工大量捕捉白肾灰夜蛾幼虫进行高密度饲养,寻找感染病毒或感病的幼虫将其放入健康幼虫饲养箱内,雨季获取大量感病死亡幼虫并将其粉碎成粥状兑水稀释后用液压喷雾器(高压喷程喷药机)喷洒于重度防治地块,防治效果达95%以上。

参考资料

[1]王绪捷.河北森林昆虫图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烟机喷雾器塞罕坝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不同喷雾器喷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控效果
催化裂化装置主风机组的节能增效优化与改造
烟机轴封漏气现象分析及处理措施
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轮机叶片在线除垢
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轮机叶片在线除垢
喷雾器新传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