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板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2014-04-02 14:00郑素珊黄龙生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斑潜蝇粘虫黄色

郑素珊,高 琛,黄龙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些小型昆虫如粉虱、蚜虫、蓟马等易隐蔽,防治困难,且易传播病毒病。许多学者认为,早期使用粘虫板诱杀这些小型昆虫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基础[1]。尤其是在蔬菜、花卉等保护地,从苗期或定植期开始或在害虫可能爆发的时期,使用有色粘虫板进行害虫诱杀,不仅可有效控制蓟马、粉虱、潜叶蝇等害虫,而且不会造成蔬菜、花卉等农药残留。近年来,我国学者芮昌辉[2],郭致杰[3]在粘虫板的使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1 粘虫板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关于利用粘虫板防治害虫的报道,当时部分发达国家在利用粘虫板防治蓟马、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等小型害虫的过程中发现粘虫板对以上小型害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这一发现为许多学者提供了防治害虫的新思路,此后相关研究迅速展开。1983年Affeldt[4]等对温室美洲斑潜蝇及白粉虱的光谱反应进行了研究;1984年William[5]通过分析不同捕食蝇和蓟马对不同颜色的反应,发现蓟马对蓝色有明显趋性;Chandler[6]和David[7]等初步证实黄色诱虫板可用来监测温室粉虱与斑潜蝇的发生情况;1996年Childers C.C[8]等设制了7种颜色的粘虫板,在防治黄瓜害虫的同时对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虫效果进行了评价。在使用粘虫板的过程中,粘虫板上的害虫数量过多可能对准确计数产生影响。1999年MY Steiner[9]等提出了以单位面积估算粘虫板上害虫数目的方法,此法可快速准确的估算出粘虫板上害虫的数量。此后,人们在将气味、性诱剂等与粘虫板共同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发现加入玫瑰香水的黄色粘虫板对蚜虫具有更好的诱捕作用。

2 粘虫板的设计原理

粘虫板是在色板上涂抹粘合剂诱捕昆虫的一种装置,主要利用昆虫的趋色反应发挥作用[10]。趋色反应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不同种类昆虫的趋色性不同。粘虫板多采用生物、环保技术,在色板上涂高分子粘胶发挥作用,具有涂胶均匀、无刺激气味、无腐蚀性、抗老化和粘性强而持久的特点。

近年来,对昆虫趋色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主要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其进行诱捕,进一步分析各种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对于趋色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群昆虫与同类群昆虫不同种类对不同色彩的敏感度与选择性具有很大差别,甚至同种害虫在不同寄主上表现也有所不同。如昆虫对于同种颜色不同色度的趋性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浅黄色与中黄色诱捕美洲斑潜蝇成虫的能力分别是橘黄色的1.5倍和3倍[11]。

3 粘虫板诱捕的限制因素

粘虫板诱捕技术作为一种防治小型害虫的无公害手段已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14],如粘虫板的设置高度、方式、数量、形状、颜色和环境等因素均会对诱捕效果产生影响。

3.1 设置高度

多数研究表明,粘虫板的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直接影响,粘虫板的悬挂高度应与昆虫的飞行高度和交配习性相关。通常,粘虫板与作物齐平或稍高于作物顶部为最佳设置高度。且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粘虫板设置高度应随时根据株高进行调整。不同种类昆虫因寄主种类及生长期的不同,粘虫板的设置高度应有区别。如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利用黄色粘虫板诱集玉米叶甲时,粘虫板距地面30cm的诱捕效果最佳[15];加拿大监测小麦红吸浆虫成虫的粘虫板高度则多与小麦穗部平齐;诱集温室白粉虱成虫,以粘虫板高出植株顶端10cm处诱虫效果较好。

3.2 设置方式

粘虫板的设置方式主要由害虫的生活习性决定,不同生活习性的设置方式不同并直接影响诱捕效果,其中垂直悬挂粘虫板适用于多数昆虫种类。郭艳琼[16]等研究表明,垂直设置粘虫板诱集美洲斑潜蝇的效果最佳。沈斌斌[17]等在诱集烟粉虱的研究中发现,黄色粘虫板垂直放置对成虫的诱杀量明显大于水平放置方式。根据目标害虫与寄主植物的不同粘虫板的设置方式也不同,如水平设置粘虫板诱集一品红中银叶粉虱的效果更佳[18]。即不同设置方式诱捕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适当方式设置粘虫板才能得到最佳诱捕效果。

3.3 设置数量

粘虫板设置数量与粘虫板大小、设置密度以及虫口密度均有关系。通常,粘虫板大小固定时,总诱捕量随粘虫板设置数量的增多而增大,总诱捕率也随之升高;粘虫板设置超过一定数量后,总诱捕率增加但粘虫板的有效利用率反而降低。因此生产实践中,粘虫板设置数量需根据生产成本与最佳诱虫效果确定,需根据虫口密度的变化不断调整粘虫板的设置数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3.4 粘虫板形状

粘虫板通常为表面有一层粘胶的平板,相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粘虫板诱捕效果不同。Byrne[19]等对相同材料不同形状的几种粘板诱捕器进行评估表明,圆柱体粘虫板诱捕量多于其他形状粘虫板。Roaetal[20]的研究表明,矩形黄色粘虫板诱捕烟粉虱成虫效果最佳;裴晖等研究表明,圆柱形黄板诱捕美洲斑潜蝇效果最好。

3.5 粘虫板颜色

不同种类昆虫对颜色的趋性不同,农业上多采用黄色和蓝色粘虫板,但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对蚜虫、粉虱等的诱集效果也显著不同[21-24]。宫亚军[25]等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诱杀效果进行研究时得出不同黄色的诱杀效果显著不同;冯宜林[26]在茄子上诱杀美洲斑潜蝇成虫的研究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对黄色的趋性(尤其是柠檬黄色)显著高于其他颜色,诱捕效果最佳。此外,其它颜色对昆虫亦有诱捕作用,美国已有研究表明,红色对蓟马的诱捕效果最好,但生产实践中却多用蓝色粘虫板诱捕蓟马,其效果优于黄色或白色粘虫板。

3.6 环境影响

昆虫活动主要受环境温度与光照的影响。多数昆虫喜光,阳光充足时较为活跃,雨天则相对较弱。刘忠善等研究南美斑潜蝇的活动时表明,其活动高峰分别为 7:00~10:00和 13:00~17:30,中午10:00~13:00成虫因温度较高活动较弱,晴天与阴天成虫活动基本一致,但虫量相对较少。雨天成虫活动状况没有明显高峰期,虫量多少受雨量影响,下雨时成虫活动较弱,多静止于叶面。

4 粘虫板在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生产实践中粘虫板多用于诱捕、控制与调查害虫、预报种群数量动态等。粘虫板诱杀害虫也可配合化学药剂与其它措施等综合防治害虫。

粘虫板在防治具有上下树转移习性的害虫、具有颜色趋向的害虫等具有明显作用。如将粘虫胶于害虫上树前在树干上涂成闭合的粘胶环,可有效防治具有上下树转移习性的害虫;将粘虫胶与引诱剂相结合制成诱捕器,可有效监测害虫发生动态并对其进行诱捕。生产实践中,多采用以上一种或几种措施综合治理,提高害虫治理的有效性。

5 小结

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越加广泛,环境与食品安全卫生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粘虫板诱杀技术作为一种无公害技术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食品卫生安全,应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已有研究多侧重于害虫的防治与调查等,对于粘虫板诱杀害虫天敌的报道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周建波,黄大庄,温秀军,等.黄板诱杀技术在防治葡萄斑叶蝉成虫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8,(6):187-190.

[2]芮昌辉,郑炳宗.黄板诱杀与杀虫剂混剂相配合综合防治温室白粉虱[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6(4):429-435.

[3]郭致杰.5%白粉宁烟剂防治西瓜和西葫芦白粉病的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5(6):45-47.

[4]Affeldt H.A.,Thimijan R.W.,Smith F.F.Response of the green-house whitefly(Homoptera :Aleyrodidae)and the vegetable(Diptera:Afromyzidae)to photospectra[J].J E Con Entomol ,1983,76(6):1405-1409.

[5]William D.J.Ecologicallyselectivecolouredtraps[J].Ecol Entomol,1984,9:35-41.

[6]Chandler L.D.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hapes and color intensitiesof yellow traps for use in population monitoring of dipterous leafminers[J].Southwest Entomol ,1981 ,(6):233-237.

[7]David R.D.,Don Q.Yellow sticky traps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greenhouse whitefly (Homoptera :A-leyrodidae)adults on greenhouse tomato crops[J].J Econ Entomol ,1987 ,80 :675-679.

[8]Childers C.C.and Brecht J.K.Colored stic ky traps for monitoring Frankliniella bispinosa(Morgan)(Thysanoptera:Thripidae)during flowering cycles in citrus[J].J Econ Entomol,1996,89:1240-1249.

[9]Steiner M Y,Spohr L J,Barchia I,et al.Rapid estimation of numbers of whiteflies(Hemiptera:Aleurodidae)and thrips(Thysanoptera:Thripidae)on sticky traps[J].Austral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1999,38(4):367-372.

[10]傅建炜,徐敦明,吴玮,等.不同蔬菜害虫对色彩的趋性差异[J].昆虫知识,2005,42(5):532-533.

[11]刘培延,赵刚,沈素云,等.美洲斑潜蝇成虫对不同色板的趋性[J].植物检疫,2000,14(4):203-204.

[12]董宁,吕相义,刘东.保护地蔬菜花卉大面积应用生态捕虫板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3):10.

[13]何复梅.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J].昆虫天敌,1992,14(4):191-194.

[14]黄其林,田立新,杨莲芳,等.农业昆虫鉴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5]Adams J A.Identific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in strongly acid larch humu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86,18(3):339-341.

[16]郭艳琼,武宇鹏,李友莲.温室内黄色粘虫卡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2):123-126.

[17]沈斌斌,任顺祥.黄板诱杀及其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4):40-43.

[18]裴晖,雷仲仁.黄卡诱捕美洲斑潜蝇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4,16(3):27-30.

[19]Byrne R W,Whiten A.M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Social Expertise And The Evolution Of Intellect In Monkeys,Apes,AndHumans [M].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1989.

[20]RoaBB,BoydA A,VolcikK,etal.Ashkenazi Jewish population frequencies for common mutations in BRCA1 and BRCA2[J].Nature genetics,1996,14(2):185-187.

[21]杨中侠.烟粉虱对寄主选择性和趋光性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4.

[22]杜家伟.昆虫信息素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3]Martin.昆虫性外激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4]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75-82.

[25]宫亚军,石宝才,王军,等.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9,25(1):8-11.

[26]冯宜林.黄色粘虫板诱杀斑潜蝇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11):47-48.

猜你喜欢
斑潜蝇粘虫黄色
你瞧,黄色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
黄色的小蝎子
美洲斑潜蝇识别与防治口诀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