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推广

2014-04-02 14:00王凤君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农技技术推广

王凤君

(滦平县巴克什营镇政府,河北 滦平 068200)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高产高效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业技术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 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重要因素。许多地方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因机构改革和经费不足等原因,存在着“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科技成果推广不力,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

1.1.1 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的工资偏低

虽然乡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由财政拨款,镇政府支付,所谓财政全额拨款,也只是负责基本工资,承担公益性职能所必须的经费没有着落,一线推广人员根据农时季节安排下乡推广指导工作,每月下乡15~20d,工作辛苦,待遇偏低。

1.1.2 设施条件落后

1.1.3 推广人员缺乏培训

省、市科技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年有机会参加的乡镇科技人员只有1~2人,仅占4%~7%,基层科技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多数县级农技部门尚没有对乡镇科技人员进行培训的计划。造成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较低,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1.4 科技推广缺乏后劲

乡农技推广站设在乡(镇)政府,由乡长负责行政管理,乡农技推广站长负责技术工作。2000~2002年乡镇合并,将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管理站、经济管理站合并为一,成立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采用人员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部分人员被分流,许多从事农业技术的人员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导致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技推广后劲不足;加之经费不足,人事权管理等问题,与上级部门业务脱节,因而一些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基层农技人员往往需要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和处理繁杂的事务,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实施和成效。

1.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

1.2.1 机构队伍不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据调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农技、畜牧兽医、林业园艺、农机站)平均人数为5人,正式人员80%,专业人员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0%,中专50%;高级职称为0%,中级职称20%,专业素质不高。

万:贵所在2000至2002年间,历经“分类定位”后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时,将研究方向从科学史拓展为3个,即增加了“科技发展战略”和“科学文化”.对此,有些什么可谈的吗?

1.3 农民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认识不够,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素质提高并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平均在44.6岁,50以上岁的占36.5%,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5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因而,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的不断加快,一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进一步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较差,市场意识缺乏,造成后劲不足,效益难以提升。表现在:

(1)自繁留种现象依然存在。调查表明:在种植业中,种子购买来自农技站或种子公司的农户占72.6%,在集贸市场购买的占13.7%,自留种的占12.4%。在养殖业中,42.9%是从畜牧站或良种繁育场购买的,从集贸市场或邻居家购买的占18.6%,自繁留种的占38.6%。

(2)施肥偏多,施肥方式不尽科学合理。从调查看,平均施肥量4665kg/hm2,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的比例为 1∶0.51∶0.51∶1.47。农民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多施氮肥,而忽视磷、钾肥施用的不良习惯,施肥比例趋于合理,但施肥量仍然偏多,多为一次性撒施,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不尽科学合理。

(3)农业效益较低。农民应用新技术积极性不高。从调查看,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农户采用农业科技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承受更高的机会成本。许多农民在权衡各种机会的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放弃采用农业科技成果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加之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化肥支出占相当大的比重,约5709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2.13~12.90,以蔬菜最高,果树次之(1∶4.57),经济作物居第三(1∶4.16),粮食作物最低。扣除种子、农药、柴油、水、电等生产资料和作业成本,种植业效益依然较低。

1.4 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地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极大地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1.5 农业规模小,使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难度增加

中国的农业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型小农经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而且调查中,有80%的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承包给他人,在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中,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比例仅为10%,大多数农户仍倾向于保留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对于土地种植种类、耕作方式等方面,每一个农户都有其充分的自主权。这种由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小规模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效益区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和转化的难度,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6 科技推广与农户需求错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受益者,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最终得到农民的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推广机制和推广方式偏重单一技术的推广,对新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的配套集成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对节本增效、农产品安全及产后加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能力较弱,技术推广服务与农民的实际需求错位。加之市场信息不畅,影响了科技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1.7 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效果得到农民的认可,但实用性和培训力度有待增强

调查显示,农技部门采用较多的是邀请有关专家或科技人员到指定地点为农民集中讲课;其次是发放技术资料,第三是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作现场讲解,第四是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多利用雨天或农闲采取定期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利用黑板、门头、集日进行科技咨询、答疑、发放农事操作明白纸到各家各户指导农业生产;每年参加科技指导与培训的农民占75.1%,其中参加一次的6%,二次以上69.1%。其内容以蔬菜种植、养殖技术为重点,分别占33.2%、27.0%;其次为果树和粮食生产,分别占20.0%、14.9%。从效果看,感觉满意或很满意的占64.6%;较满意的占33.9%;97.4%认为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帮助,但实用性差,接受培训的时间较短,力度不够。

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2.1 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尽快完成推广工作的任务目标。

2.2 加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技术推广队伍的业务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实现最终任务目标还是取决于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地解决推广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持久、稳定的进行下去,除了上面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因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4 做好农民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首要目标,特别是强调对农村青少年的培养。要建立有效机制,整合各级农业推广、科研和教学等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农、科、教部门联合优势,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围绕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对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和推广示范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扩散中的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

2.5 重视新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的配套集成,强化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

增加有效综合技术,重视管理技术推广。应加强以增产增收为目的,将主推技术配套集成为农民易学易懂的简单傻瓜式的节本节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强化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滦平县西沟乡槐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滦熙”梨标准园的创建,强化园区内基础条件改善及科学技术普及,标准园创建面积80hm2,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村民入股合作社,管理上由合作社组织人员进行统一修剪、施肥、打药。该项目落户滦平县必将为全县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对促进和提升滦平县水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达到了发展经济林,增绿又富民的目的。

3 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但可以解决人民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1]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2).

[2]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

[3]张萍.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2).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农技技术推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茶条槭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通过绩效评估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