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2014-04-02 14:00郑丽锦梁义春曹淑云商贺利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仁树皮板栗

郑丽锦,梁义春,曹淑云,商贺利

(1.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81;2.遵化市林业局,河北 遵化 064200;3.宽城满族自治县林业局,河北 宽城 067600)

河北省是我国板栗生产大省,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前茅。燕山板栗因其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糯性强、适于炒食、甘甜味美而闻名海内外,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在板栗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重要环节,了解板栗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关键防治技术,对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板栗优良新品种繁育及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的实施,对河北省板栗主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

1 常见病害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1.1 板栗疫病

1.1.1 症状

板栗疫病又称板栗胴枯病、栗树腐烂病、栗干枯病、溃疡病,为板栗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板栗的主干、主枝及枝梢,苗木、大树均可受害,被害板栗树势衰弱,影响产量,严重时树干溃烂,造成全株死亡。3月中旬为发病初期,树皮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淡褐至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直到包围枝干,并向上、下蔓延。4~6月份空气湿度大时流黄色汁液,刮开树皮或折断树枝可见病部组织溃烂,有酒糟味,病皮下产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冒黄丝。最后病部失水,干缩下陷,皮层纵裂。病斑环枝条或树干一周,则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新叶萎蔫、枯死,严重者整树死亡。苗木、幼树感病多始于基部,致上部枯死,溃疡斑以下部分入夏后长出大量分蘖,枝条细,第二年基部依旧溃烂死亡,再长出蓬乱根蘖,往复数年,基部形成大瘤状组织,最终导致树体死亡。

1.1.2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死栗树,并集中烧毁以防病菌再次传播侵染。

(2)对染病枝条从基部剪掉;对可施救的大枝或树干于早春3月刮除病斑,深达木质部;剪掉的病枝和刮除的病斑及时清理出园烧毁;伤口及时涂抹2%农抗120水剂10倍、843康复剂原液400~500倍液、碳酸钠100倍液或碳酸氢钠50倍液,每隔15d涂抹1次,连续3~5次。

(3)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免疫力。

(4)保护剪口,减少树体伤口。

(5)新建栗园时,选用抗病品种,严格实行种苗、接穗调运检疫制度。

1.2 栗实黑斑病

1.2.1 症状

栗实黑斑病又称栗仁斑点病、栗实褐斑病。主要危害板栗果实,为板栗贮运和销售期间的重要病害。近成熟期开始发病,但发病率较低,感病初期板栗种仁上产生黑灰色、黑色或墨绿色腐烂病斑,逐渐干腐,并出现空洞,内有灰黑色菌丝丛,种仁容易粉碎,种皮表面覆盖有黑灰色菌丝层,种皮下形成粒点状子座。成熟至采收期病粒稍增多,在常温下沙藏及贮运过程中,病情迅速加重,种皮常破裂,露出病菌子座,呈疮痂状,加工期达到高峰。

病症主要分为3种类型:

(1)黑斑型:内、外种皮基本正常,极少数栗果尖端变褐变黑有坏死斑点,种仁表面产生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黑褐色至灰黑色空洞,病部深入种仁内,切面呈灰白色、褐色、灰黑色、炭黑色等。

(2)褐斑型:种仁表面有深浅不一的褐色坏死斑,深达种仁内部,种仁剖面呈白色、淡褐色、黄褐色,内有灰白至灰黑色条状空洞。

(3)腐烂型:种仁变成褐色至黑色或干腐,是坏死性斑点的后期表现。上述症状中,前两类约占90%左右,前期以褐斑型居多,后期多为黑斑型。

1.2.2 防治方法

(1)采用母枝轮替更新方法修剪,改善密植园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减少树上枝干发病几率。

(2)及时刮除树上干腐病斑,剪除病虫枯枝,减少病菌侵染来源。发病重的栗园和夏季多雨年份,在7~8月份至采前20d交替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全年喷4~5次。采收时减少栗果机械损伤,用7.5%盐水漂洗果粒,除去漂浮的病果粒,将好果粒捞出晒干、贮藏。

(3)减少经营环节,缩短在常温下贮运时间,采收后尽快进入5℃以下冷藏条件,保持栗仁正常含水量。

1.3 板栗炭疽病

1.3.1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能引起栗蓬早期脱落,贮藏期种仁腐烂不能食用,也危害新梢和叶片。发病初期在幼苞上形成病斑,病部的苞刺和基部栗苞表皮开始变成黑褐色,逐渐扩大至整个栗苞。果实发病比栗苞迟,一般从果顶或侧面及底座边缘开始,果皮变黑,并伴有灰白色菌丝;种仁被侵染后呈黑褐色,干腐萎缩,产生空洞。

1.3.2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剪除过密枝和干枯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

(2)加强栗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控制栗瘿蜂等发生,生长季拾落蓬,带出园外烧毁。

(4)在6月上旬初侵染和8月上中旬再侵染时,分别喷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

(5)适时采收,及时沙藏。

2 常见虫害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2.1 栗小爪螨

栗小爪螨又称板栗红蜘蛛、针对小爪螨、板栗旁叶螨。危害板栗叶片,叶片受害后在主脉两侧常出现苍白斑点,发生数量大时,叶片变成枯黄色,常造成严重减产。

2.1.1 发生规律

1a发生4~6代,9月上旬以红紫色越冬卵在1~4a生枝上越冬,尤以1a生枝条芽的周围及枝条粗皮、缝隙、分枝处为多。翌年4月下旬(栗芽萌动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螨爬上嫩叶取食为害,至成螨产卵繁殖。第1代雌螨平均寿命15d,每只雌螨平均产卵量为43粒。5月上中旬卵孵化占50%~70%,幼螨在新梢基部小叶正面上;6月上旬至7月上旬达高峰,8月中旬下降。

2.1.2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不在有螨栗园采集繁殖材料。(2)3月中旬,用3~5°Be石硫合剂或20%螨死净1000~1500倍液喷洒枝干,消灭越冬卵。

(3)5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幼螨,可用药剂有5%尼索朗2000倍,1.8%齐螨素6000倍等。

(4)6月份麦收前增殖迅速,平均每叶达3~5头叶螨时进行药物防治,20%白螨青风2500倍、15%哒螨灵3000倍、1.8%齐螨素6000倍等,连续喷药2次,间隔7d。

(5)7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对红蛛蜘发生不利,且天敌数量增加,防治指标可放宽至每叶7~8头。

2.2 舞毒蛾

舞毒蛾俗称秋千毛虫、柿毛虫、松针黄毒蛾、吉普赛蛾,是近几年来危害板栗叶片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主要危害叶片,食量大,食性杂,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

2.2.1 发生规律

1a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干背面(严重时可在枝干上)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孵化,初孵幼虫有群居习性,白天多群栖叶背面,夜间取食叶片成孔洞,受震动后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5月下旬即开始分散上芽为害,群体为害明显,自2龄之后分散取食,有昼夜上下树转移习性,一般早上下树在树皮、石缝处潜伏,傍晚上树为害,主要危害叶片和雄花,把叶片吃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雄虫蜕皮5次,雌虫蜕皮6次,均夜间群集树上蜕皮。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皮、落叶等隐蔽处吐丝固定虫体化蛹,不解茧,蛹期10~15d。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雄蛾日间常成群作旋转飞舞,雌虫很少飞舞,但能释放性激素引诱雄蛾来交配。7月中旬成虫产卵,每雌产卵1~2块,每块数百粒,上露雌蛾腹部黄褐鳞毛。

2.2.2 防治方法

(1)铲除杂草,冬春人工刮除卵块,剪除栗树枯枝、残枝、病虫害枝,并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基数。

(2)在幼虫暴食期前的3~4龄期进行人工采集幼虫。

(3)6月份幼虫发生期喷青虫菌6号800倍、Bt乳剂1000倍或灭幼脲3号1000倍。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舞毒蛾成虫。

(5)利用该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及时掌握舞毒蛾羽化始期,预测羽化始盛期,利用黑光灯或频振灯配高压电网诱杀成虫,灯与灯间的距离为500m。

(6)释放舞毒蛾天敌,如舞毒蛾黑瘤姬蜂、卷叶蛾姬蜂、毛虫追寄蜂、广大腿小蜂、舞毒蛾平腹小蜂。

2.3 桃蛀螟

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的主要害虫,食性杂,转寄主植物较多,蛀食成坑洼或孔洞,并堆有大量虫粪。

2.3.1 发生规律

1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栗树粗皮裂缝、树洞、干栗苞、玉米秸秆、向日葵花盘、堆果场等处结茧越冬,少部分以蛹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越冬代成虫,成虫对黑光灯有明显趋性,对糖醋液有一定趋性,白天不活动。6月产卵,晚上8~10点交尾产卵,卵期1周左右,孵化高峰多在6月中旬。幼虫期15~20d,蛹期7~9d。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主要危害桃、李等果树;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中晚熟玉米和向日葵,第2代成虫于8月中旬在栗蓬刺间产卵,以两蓬之间最多;第3代幼虫蛀食栗蓬,盛期在9月上旬。采收时大部分幼虫在栗蓬上为害,尚未危害栗果,栗苞堆放10~15d为果内为害高峰,被害栗果被食空,充满虫粪。

2.3.2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化蛹前处理玉米、向日葵、蓖麻等寄主植物的残体,刮除粗皮,堵树洞等消灭越冬幼虫。

(2)在密植栗园周围和大树下适时种植玉米、向日癸等转寄主植物,于秋季把向日葵和玉米秸等从栗园内清除烧毁,消灭其中的幼虫、蛹,减少虫源。

(3)在7月下旬投放性诱剂芯,平均每公顷挂30个诱捕器,诱杀成虫。

(4)在栗园内安装杀虫灯或黑光灯,树上挂糖醋罐,诱杀桃蛀螟成虫。

(4)采收后及时脱粒,清洁越冬场所,及时烧掉板栗刺苞。

(6)8月中下旬全园喷25%灭幼脲3号500倍液。

2.4 栗蛀花麦蛾

栗蛀花麦蛾以幼虫蛀害板栗花序,前期食害雄花序,后期钻蛀幼蓬,形成虫孔,并排出红褐色粒状粪便,造成栗雌花早期脱落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可造成绝产。

2.4.1 发生规律

在燕山板栗产区1a发生1代,主要以蛹在栗树树干的翘皮裂缝内、或在栗树附近杂木的主干、主枝翘皮裂缝内做茧越冬。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后有白天在树干和距树干1m内地面静伏的特点。卵多产于雄花蕾的缝隙、基部、顶部及花序轴上或混合花序上,每头雌虫平均产4~10粒。幼虫为害期为6月至7月上旬,初孵幼虫爬行一段时间后取食蛀入花蕾,被害的雌花或幼果经8d左右自然脱落。

2.4.2 防治方法

(1)冬季或春季成虫羽化前刮除中心干和主枝基部的老翘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蛹。

(2)5月中旬在成虫发生初期,栗园内挂黑光灯或糖醋液进行诱杀;成虫盛发期有傍晚群栖树干基部的习性,喷25%的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

(3)6月上旬栗雄花盛花期为卵孵化盛期,树上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次。

2.5 板栗透翅蛾

板栗透翅蛾又称赤腰透翅蛾,俗称串皮虫,是河北省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主要危害板栗树干或主枝韧皮部和形成层,一般为主干下部受害较重。受害部位表皮失去光泽、肿瘤状隆起,皮层翘裂,并流出红褐色液体,有腐臭味。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但不排出树干外。轻者影响板栗树体正常生长,使板栗减产,当蛀道环绕树干或主枝一周时,造成虫枝枯死或者全株死亡。

2.5.1 发生规律

2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受害树枝干老树皮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韧皮部,4~6月向外排粪最多,6~7月在树皮下潜食,范围逐渐扩大。7月中旬老熟幼虫在附近的树皮表面处筑室化蛹,8月上旬成虫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也是成虫产卵盛期。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以晴天白天活动产卵,晚间和阴雨天则栖息在叶片或枝条上不动。成虫羽化随即产卵,在树皮裂缝、旧的羽化孔、旧虫洞及树皮机械伤痕等粗糙部位等处产卵,以从距地面10~100cm的主干皮缝处产卵最多。单雌产卵300~400粒,幼虫孵化后,立即从附近伤口等处蛀入树皮下危害。

2.5.2 防治方法

(1)生长季节适时中耕除草、施肥,及时防治枝干病害和其它虫害,增强树势;栗园落叶后至发芽前结合冬季整形修剪,剪除虫害枝,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树干上涂刷涂白剂,消灭越冬幼虫。

(2)避免机械损伤,保护好嫁接伤口,采果时不要损伤树皮。

(3)幼虫为害盛期,及时查找虫源,发现树皮起大鼓包并有黑色粪便排出时,用小刀挖出幼虫,就地封杀。

(4)幼虫孵化期,用刀刮除地面至主干1m以内的粗皮,集中烧毁,并在树干上刷涂白剂,阻止成虫产卵。⑤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树干上喷药,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

2.6 栗瘿蜂

栗瘿蜂又称栗瘤蜂。以幼虫危害板栗嫩芽,致其芽形成瘤状、圆形或椭圆形坚硬的虫瘿,不能抽生新枝结果。为害严重时树势衰弱、枝条枯死,造成减产或绝产。

2.6.1 发生规律

燕山板栗产区1a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休眠芽内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幼虫在虫瘿内做虫室,继续取食为害,5月下旬老熟后在虫室内化蛹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出现,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出瘿后即可产卵于当年形成的芽内,尤其喜欢在枝条顶端的饱满芽上产卵,一般从顶芽开始,向下可连续产卵5~6个芽。卵约经过15d孵化,孵化后幼虫潜入芽内生长点处为害,于9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2.6.2 防治办法

(1)栗树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精细修剪,剪除有瘤瘿枝及周边无效枝,疏除内膛细弱枝,消灭芽内越冬幼虫;收集寄生了栗瘿蜂天敌中华长尾小蜂的干瘤,翌春放回栗园,抑制栗瘿蜂虫口密度。

(2)保护栗瘿蜂的寄生蜂中华长尾小蜂,在其成虫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不用药。

(3)5~6月份摘除树枝上的嫩瘤,带出园外销毁。

(4)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出现盛期,喷20%的甲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

2.7 栗实象甲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幼虫蛀食栗肉,被害果内充满虫粪,失去商品阶值,大发生时被害果率可达20%以上。

2.7.1 发生规律

2a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层内做土室越冬。翌年7月上旬出现成虫,8月中旬产卵于刺苞内,卵期8~12d,9月上旬幼虫孵化。幼虫孵化后即在栗实中串食种仁,多随果实采收被带出栗园,在堆蓬期和脱蓬后老熟脱果,极少量在果实采收前脱果,脱果后入土越冬。

2.7.2 防治方法

(1)及时拾取落地虫果带出园外烧毁。

(2)于成虫发生高峰期、8~9月幼虫孵化期,喷布15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

2.8 栗大蚜

栗大蚜又称栗大黑蚜虫,以成虫或若虫群居于板栗新梢、嫩枝、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被害枝梢枯萎,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果实生长发育。

2.8.1 发生规律

1a发生8~10代,以卵越冬,越冬卵常位于枝干背阴面。翌年4月初孵化为无翅雌蚜,群集危害树梢;5月出胎生有翅雌蚜及无翅若蚜,有翅雌蚜迁飞到栗树的枝、叶、花上为害。10月下旬产生性蚜,交配后集中产卵、越冬。

2.8.2 防治方法

(1)冬季落叶后结合清园刮树皮,刮除树皮缝、皮下的越冬卵块,集中深埋或烧毁。

(2)春季板栗萌芽前,全树喷3~5°Be石硫合剂。

(3)栗大蚜发生初期,可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防治。

(4)生长期间用毛刷将其刷死,从树枝上清除。

(5)主要保护和利用各种捕食性的瓢虫、草蛉等天敌。

[1]邸济民.林果花药病虫害防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建国.夏君.板栗常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05,(4):49-50.

[3]张善江.燕山板栗主要病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治[J].北京农业,2006,(6):31-32.

[4]徐艳梅.董春林,陈卫东.板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5):75.

[5]张花香.板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13,45(4):56-57.

猜你喜欢
种仁树皮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窗下的树皮小屋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积累及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咦,动物们都说爱树皮
吃个板栗不容易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