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监控及管理体系研究

2014-04-03 05:58蒋永翔邓三鹏张仕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矩阵式卓越工程师

蒋永翔 阎 兵 邓三鹏 张仕海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笔者进行的机电领域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结合我校机械维修与检测技术教育(数控方向)专业建设所开展的探索与改革,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适应天津市及滨海新区人才需求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及管理体系是确保卓越计划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1 教学质量管理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教学质量管理方法的概念

将质量管理的概念引申至高等教育,即采用科学管理方式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实现的一种管理方式。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教学事故问责制度的管理,即“问题出现—调查研究—追究责任”的管理流程;第二个阶段是基于规章制度的管理,即“遵守规章—确保规范—提高质量”的管理流程;第三个阶段是基于自我调节的管理,即“分析问题—认识不足—不断改进”的管理流程[1]。教学质量管理从单纯的找出责任人进行惩罚,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被动遵守逐步发展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式质量提升模式。

1.2 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各大高校普遍开始重视教学质量管理,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是以下两种方法:

(1)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法:是指调动和鼓励全体师生参与,综合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最终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法: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新举措,研究者积极主动地推进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高校的运用,探索出一套科学客观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办法。

2 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管理方法

2.1 教学管理组织架构模式分析

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常采用职能式组织模式。如校、院、教研室、企业和学生监督的“五维”监控模式,该管理模式强调等级关系,特点是执行力强大,职能分工明确。然而,这种组织结构中各子管理模块的相对分立削弱了教学监控的力度和效率。高等学校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可将组织管理中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集权化和分权化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工作目标明确,行动反应迅速,是一种既讲分工又重视协作的新型结构组织[2]。本研究结合上述两种组织架构的优点,构建出基于纵向的自监控自完善型教学管理构架和横向的矩阵式教学管理构架,建立了适合于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方法。

2.2 自监控自完善型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教学管理构架的建立

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先进制造系统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现代制造业第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现场工程师”。这就要针对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特点,建立符合培养要求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自监督、自完善为特点,适合于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良性循环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法,该教学质量管理(Pedagogical Quality Management,缩写为PQM)模式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在图1中,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卓越工程师PQM指挥系统由教务处等教学监管部门负责,为各系统的最高管理部门,直接领导由教学秘书和学习委员组成的PQM信息收集系统和督导组组成的PQM评价与诊断系统。进而将收集到的信息置于PQM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中进行处理,并将教学质量情况反馈给教师。该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 矩阵式结构教学管理构架的建立

针对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监控与管理保障体系,可将矩阵结构划分为:学术—行政矩阵(各学科和各事业单位的院系组织矩阵),教学—科研矩阵(教学职能与科研职能并存的院系组织矩阵),学科—项目矩阵(多学科课题研究组织矩阵),理科—工程矩阵(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院设置矩阵),学科—行业矩阵(以行业为基础的学院设置矩阵)。

(1)学术—行政矩阵:校、院级行政部门负责人应由具有学术和行政双重造诣的教授担任,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际应用知识的工程师作为客座专家,使学术与行政有机交叉,构建学术—行政矩阵。

(2)教学—科研矩阵: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的统一,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中协调好科研、教学的平衡发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3)学科—项目矩阵:学校基层组织结构划分需综合考虑学科分类和项目分类,使教师不仅属于教研室,同时也归属于研究所,进一步强化以科研促教学的思路。

(4)理科—工程矩阵:注重基础课程对工程实际的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专业课教师进行基础课程教学。以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课C++为例,该课程由专业课教师任教,采用以“数控机床运动控制卡PMAC编程”为项目的驱动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学科—行业矩阵:针对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构建学科—行业矩阵,进行产业链和学科链的无缝对接。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购置了Fanuc,Siemens以及华中等多套数控机床实训设备。此外,结合学科发展和企业需求,购置了ABB工业机械手、可拆装模块化机器人、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创意之星等机器人实训系统。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可获得相关资质证书及企业认证,形成了实际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这些产学合作教育管理体制构成了本专业运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创新点。

3 结束语

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监控及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以自监督、自完善为特点的管理方法和多维矩阵式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设计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整体性优化。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开展,提高卓越计划下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对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2] 叶聚丰,沈勤.矩阵式结构理论及其在高校体制建设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2):7-11.

猜你喜欢
矩阵式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奥迪e-tron
电除尘矩阵式电磁振打器控制系统改进优化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青年工程师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