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2014-04-03 05:58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校企实训

王 越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建设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有关数据分析,中国目前已经建成并开通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1 700多公里,在建的有2 000多公里,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运里程将达到7 395公里。在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人员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每公里线路平均配置60人。按照这个指标,到2020年,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人员的需求将超过44万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超过26万人。新增人员需求中最为短缺的将是那些有运营经验的、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中很多是在高职院院培养的。高职教育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而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只有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学有所用的人才,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 教学改革的探索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发挥专业建设教育联盟的作用,与企业紧密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建立“分向定岗、产学对接、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按照“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推行双证书制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分向定岗,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图

“分向定岗”,就是梳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岗位群。我们把该专业岗位群按照工作性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异同分为两大类5个岗位群,以学生毕业时应具备这5项实践动手能力为出发点设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就是教学内容紧贴职业岗位能力需要。通过专业建设联盟,学校与企业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知识、新技术,学校与企业同步获得,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反推该专业设置的实践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

“真岗实练”,就是校内实训基地紧贴城市轨道交通现场实际。创建模拟生产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完成实训,达到切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1.2 课程体系改革

1.2.1 课程体系构建

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联盟会议,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会,共同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优化改革现有课程体系。针对售票员、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调车值班员5个岗位群开设5门核心专业课和4门实训课。根据各自岗位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专项训练、案例情景教学、仿真模拟演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凸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系列化,培养目标的途径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2.2 课程建设

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启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共同制定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在遵循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并推荐同类院校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使用。

1.2.3 教学模式改革

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制定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完善专业实训课程虚拟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虚拟仿真的教学环境下,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2.4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共享为目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定位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把主干专业课全部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形成该专业特有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

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建立特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凸显专业示范与辐射效应,实现主干专业课网上自学、网上答疑、网上测试,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提供现代化平台。

1.2.5 考核模式改革

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把主干专业课程的考核由重理论轻实践逐步向重过程重实践的方向转变。实践课考试采取作业过程全程控制、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的考核方式,切实做到学生质量企业检验。对人才培养过程实施监控,形成由社会、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

2.1 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在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与多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联合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育联盟,校企合作育人、共同发展。为保证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接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实时跟踪和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最前沿、最关键的技术,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根据市场需求,校企共同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2 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专业建设教育联盟章程和工作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拓展合作范围,做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企业参与、课程建设企业参加、教学过程企业监督、人才质量企业验收,形成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

2.3 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

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教育联盟工作会议,建立校企合作人员互访与信息沟通机制。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学习,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讲学,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双师”工作室,为校企合作活动提供研究场所。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参与企业的规章调整和职工培训、技能鉴定,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送教上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接收本专业学生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2.4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形成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校外实习基地群。

2.5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虚拟仿真操作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将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挖掘校内实训设备潜能,提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质量。

3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要求40岁以下没有研究生学位的现职教师在职读研,提高学历层次;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术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组织教师深入铁路现场调研、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影响力;鼓励教师承担教改科研课题,与企业联合编写教材,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新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5年内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达到“双师型”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传授教学技能,提高整体实力;聘请铁路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结合学校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拔尖人才,增强师资队伍发展潜能。

4 结束语

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我院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优化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增强师资队伍发展潜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1] 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2010(12):12-14.

[2] 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分析[J].现代商业,2013(6):125-126.

[3] 徐虎.关于高职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10):9-10.

[4] 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和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9-40.

[5] 田庆.高职院校宝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探究[J].青年教育,2012(8):46-47.

[6] 何勇.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17.

[7] 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沈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资源建设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8):58-61.

[9] 王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及运营方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0] 招晓菊,李健艺,葛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40-41.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校企实训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