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事亲》“内积形”之“吐法”应用浅探

2014-04-05 12:24韩娟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瓜蒂之治张氏

段 雷,韩娟娟,袁 畅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张氏把“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归为“吐”法,且提出体质强者,可取一次大吐而愈,弱者可取三次小小吐之,对于年事高、体弱而久病者则用探吐法轻吐之[1-2]。

1 关于“吐”法的渊源

吐法系八法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王冰注:“越,谓越扬也。”即吐法。指利用涌吐药或其他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喉引吐等),使蓄积痰饮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适用于某些急症,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在胃中;痰涎里盛的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等,均可涌吐而解[3]。

2 “内积形”中的“吐”法

张氏在《儒门事亲》卷八之“十形三疗三”介绍了“内积形”,即由第一百二十二到一百三十五共14案,其中首用“吐”法竟达11案!分别在“伤冷酒”、“心下沉积”、“茶癖”、“腹胀水气”、“胸膈不利”、“冷疾”、“停饮”等案中,下面将择而浅析之。

2.1 “伤冷酒”之治

案云:“戴人出游,道经阳夏,问一旧友,其人病已危矣。戴人往视之……先以独圣散吐之,一涌二、三升,色如煮酒,香气不变;后服和脾散、去湿药,五、七日,百脉波和,始知针灸无功,增苦楚矣。”本案为“旧友”于“隆暑”时饮“煮酒”后,“冷饮数升”而患“左胁下闷”,且用“针灸磨药”,无效。戴人用“独圣散”“吐之”,“独圣散”即唯独“瓜蒂”一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苦寒有毒,主入胃经,功善催吐热痰、宿食,而治痰迷癫狂。且“色如煮酒,香气不变”,说明原饮物在上焦,尚未消化,病情较浅,故而一吐“涌二、三升”而愈。

2.2 “心下沉积”之治

案云:“显庆寺僧应公,有沉积数年,虽不卧床枕,每于四更后,心头闷硬,不能安卧,须起行寺中,习以为常,人莫知为何病,以药请于戴人。戴人令涌出胶涎一、二升,如黑矾水,继出黄绿水,又下脓血数升。自尔胸中如失巨山,饮饵无算,安眠至晓。”案中僧“沉积数年”,属陈病,表现为“心头闷硬,不能安卧”。黑矾水,即硫酸亚铁,呈黄褐色或铁锈色。先涌出黄褐色或铁锈色之“黑矾水”,继而为黄绿水,又下脓血数升。多年“沉积”,涌后即除。

2.3 “茶癖”之治

案云:“一缁侣,好茶成癖,积在左胁……先以茶调散,吐出宿茶水数升;再以木如意又涌数升,皆作茶色。”茶调散又名二仙散,即瓜蒂、好茶。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案中患者即邪“积在左胁”,一方中的。再用物理疗法之木如意刺激,再吐,尽是“茶色”,陈年累积,愈于一朝。

2.4 “腹胀水气”之治

案云:“……或令服黄芪建中汤及温补之剂,小溲涸闭,从戴人疗焉……先以涌剂吐之,置火于其旁,大汗之;次与猪肾散四钱,以舟车丸引之,下六缶,殊不困;续下两次,约三十余行,腹平软,健啖如昔。”本案是张氏“汗、吐、下”三法合用之典型,鉴于前医用“攻表之药”,张氏指出“古方用之攻里,已误也”,实事求是,先吐,再汗,终下,显效。

2.5 “胸膈不利”之治

案云:“沈丘王宰妻,病胸膈不利,口流涎沫,自言咽下胃中常雷声,心间作微痛,又复发昏,胸乳之间灸瘢如棋……一涌而出雪白虫一条,长五、六寸,有口鼻牙齿,走于涎中,病者忿而断之,中有白发一茎。此正与徐文伯所吐宫人发瘕一同,虫出立安。”案中“王宰妻”“胸乳之间灸瘢如棋”可见灸之有效,但仅治标,虫得温则伏,但不灭。戴人当机立断,涌之,果见“雪白虫一条”,病“虫出立安”。

2.6 “冷疾”之治

案云:“戴人过醮都营中饮会……先以三圣散吐涎一斗,心下平软……不再月,气血合度,数月而娠二子。”此案为涌吐法治疗不孕不育症。卒之妻为“室女”,宋·齐仲甫《女科百问》第十三问:“室女者,乃未出闺门之女也。”竟“十五年”未孕,究其缘故,因“心下有冷积如覆杯,按之如水声,以热手熨之如火聚”是也。戴人先用三圣散,即防风、瓜蒂、藜芦。《本草图经》有言:“藜芦,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三药合为“三圣”,吐涎一斗,则心下平软,后数月而娠二子。故戴人曰:“用吾此法,无不子之妇,此言不诬矣。”吐法之效由此可见一斑。

2.7 “停饮”之治

案云:“一妇从年少时,因大哭罢,痛饮冰水困卧,水停心下,渐发痛闷……求戴人发药。诊其脉,寸口独沉而迟,此胸中有痰。先以瓜蒂散涌痰五、七升;不数日,再越痰水及斗;又数日,上涌数升。凡三涌三下,汗如水者亦三,其积皆去。以流湿饮之药调之,月余大瘥。”此案亦为陈病,妇人少时先“大哭罢”,后即“痛饮冰水困卧”,此为外感内伤相杂而为病,“但发之时,按之如水声,心腹结硬,手不可近者。月发五、七次,甚则欲死,诸药皆厌”。戴人用“瓜蒂散”三吐之,一吐“涌痰五、七升”,二吐“再越痰水及斗”,三吐“上涌数升”,外加三汗之,终“其积皆去”。

3 总 结

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医学生要做到“胆大、心细、仁心”,从张氏医学实践中可窥雏形。张氏之“吐”法在今天看来确属胆大,如原文“先以瓜蒂散涌痰五、七升,不数日再越痰水及斗,又数日上涌数升”,此非大医精诚所可运筹帷幄。张氏用法简便,用药多亦简,若“伤冷酒”案,用瓜蒂一味,竟可吐出“香气不变”之物,遂痊愈。现代社会人们摄生不足,养生缺法,故常见不孕不育。我们不妨返璞归真,效法古人,用无毒无害之传统中医疗法,辨证施治,譬如见停饮等症,可尝试吐法。张氏在使用吐法时,习用瓜蒂,《本草衍义补遗》有言“瓜蒂,胃弱者勿用,病后,产后宜深戒之”,故我们应同时具有“否定之否定”思想。因吐法易伤胃气,一般对孕妇禁用;老弱气衰,亡阳血虚,诸种血症,病势临危之人慎用。

[1]段雷.浅析《儒门事亲》中舟车丸治“湿形”[J].河南中医,2014,34(2):359-360.

[2]陈晓.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中的辨证论治思想[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1):22-23.

[3]段雷,周海来.《素圃医案》哲学思想浅析[J].山西中医,2014,30(1):39.

猜你喜欢
瓜蒂之治张氏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中国之治铸就经济新优势
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树立“全球防疫”标杆
推动“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的良性互动
“中国之治”制度“密码”:13 个方面显著优势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有痰咳不出,试试瓜蒂散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