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罢极之本”的临床应用

2014-04-05 12:24赵江鹏朱文浩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肝论医家气机

赵江鹏,朱文浩,高 颖

(1.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400; 2.淄博市中医医院,山东淄博 2553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700)

笔者长期跟随导师高颖教授抄方学习,对“肝者,罢极之本”的临床意义颇有体会,故通过本篇文章谈谈对“肝者,罢极之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理解。

1 中医肝的生理特点

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主藏血和司疏泄。《内经》中提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中提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本草乘雅半偈》中指出“肝以藏血为体,疏泄为用”。将以上生理特点联系在一起,并列为肝之“体用”的生理特点。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司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包括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功能。

2 肝为罢极之本的内涵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提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阳,通于春气”,对“肝者,罢极之本”的解释各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认识,现代医家也著有不少篇章对其进行详细阐述。有的医家将“罢极”释为“疲劳”;有些医家将其释义为“任劳、耐劳”,即能胜任劳作;亦有将“罢”理解为“免除、罢免”,“罢极”,即“消除疲劳”之意;也有医家将“极”理解为末,即四肢,“罢极”即“疏达四肢气血”的意思等。总结诸多论述可以看出对于“罢极之本”的解说,都是在阐释肝与体能及疲劳的关系。无论将“罢极”理解为疲劳还是抗疲劳,均可视肝为人体气血运行的调度站(肝司疏泄),无论气血充盛与否,一旦调度(疏泄)出现问题,均可出现机体气血失充或逆乱,导致与气血、筋脉等有关的机体活动的失常。

总之,肝主藏血,为贮血之器,肝司疏泄,疏布调达气血,肝脏以藏血为体,疏泄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主藏血是“罢极之本”的物质基础,肝司疏泄是“罢极之本”的功能保证,是促使气血运行至肌肉筋骨及目睛的原动力。一切生理活动均是依赖于肝主藏血司疏泄的作用,在肝血充足、疏泄正常的前提下,运行气血以濡养筋骨肌肉及目睛使之正常活动。这也充分体现了肝“其用为动”的理论,动而有章可循。肝之藏血不足,不能濡养肢体百骸,出现肢体倦怠、视物模糊不清等疲劳之象;肝之疏泄不调,气机运行不畅,气血不能循正常经络脉道运行至全身,表现出情志不舒、气郁乏力等症。

3 “罢极之本”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合以上理论、诸多学者的论著及临床学习经验,在“肝者,罢极之本”理论的指导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藏血不足或者疏泄失常所引起的病证均可从肝论治。在临床中,高颖教授非常注重理气解郁、调畅气机的运用。

临床中有关四肢肌肉的疾病均可从肝论治,如中风病的肢体活动不利、关节拘急呈爪型,帕金森病的肢体震颤,结合脾主四肢肌肉、肝主风、风性为动等特点,从肝脾论治均可有一定的收效。导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时从肝论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他学者从肝论治重症肌无力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与精神体能状态有关的诸多疾病,如亚健康状态、运动性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疏肝养血对此类患者可有一定的疗效[2-3]。诸多疾病后期均可表现出乏力的症状,如肝硬化、白血病等,亦可考虑从肝论治[4-5]。对于诸多慢性筋骨劳损、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气血亏损的患者可主取或佐以肝经的穴位针刺,且肝经的诸多穴位治疗肢体痿痹、癫痫、善寐的疗效也受到很多医家的认可,如针灸大敦、行间、膝关、太冲等。

4 病例分析

患者孙某,女,48岁,每于开会、进食、开车时出现心慌汗出,伴全身僵硬冰冷,不得不暂停当时活动。平素工作压力大,易心烦气急,思虑烦多,眠差易醒,梦多,畏风寒,气短,全身疲惫无力,饮食一般,少痰,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暗苔白厚腻,脉弦细。中医诊断:郁病。西医诊断:焦虑状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予四逆散加减,处方:柴胡10g,白芍15g,炒枳壳10g,炙甘草10g,当归20g,合欢皮30g,炒枣仁 30g,白梅花 10g,百合 30g,生地 20g,郁金 10g,炙香附 10g,丝瓜络 10g,丹参 10g,葛根10g,羌活 10g,萆薢 10g,珍珠粉 0.3g(冲)。7剂后复诊,诉全身僵硬明显好转,疲惫感减轻,仍感怕冷,去丹参、葛根、羌活、萆薢,加川楝子、川芎各10g以行气活血,生黄芪15g轻补肺气。数次治疗后患者已能正常进行开车、会议等社交活动。

按:此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郁证,长期焦虑伤肝耗气,每次发作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能条达四肢周身,发为厥冷,且极畏风寒。高颖教授重在调气解郁,加以养血柔肝,经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临床中诸多患者因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长期思虑过度,暗耗肝之阴血,且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同时累及肝之“体用”。此类患者高老师在临床中多体用结合,柔肝养血,疏肝调气,久病者酌情补气,均收到一定的疗效。

[1]钟兴华.从肝论重症肌无力的理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83-84.

[2]祝素平.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5):84-86.

[3]朱玲.从肝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J].北京中医药,2012,31(4):292-294.

[4]刘练.李培生教授医案二则[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30.

[5]顾学兰.75例肝硬化患者乏力量表分析—“肝为罢极之本”[J].江苏中医药,2006,27(4):20-21.

猜你喜欢
肝论医家气机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姚淮芳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从肝论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从肝论治女性皮肤衰老探讨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