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绿色建筑设计趋势所触发的再思考
———对两次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的讨论

2014-04-07 10:36付保俊
四川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竞赛理念

付保俊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1 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

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源起,比较公认的地点是欧洲。从伦敦零能耗建筑研究——贝丁顿社区开始,到英国BREEAM绿色评价标准的出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从英国传至全欧洲,直至成熟、发展和完善。

对于设计界的探索还处于发展与尝试中的中国,新兴事物总能带来新的思路和理念。有趣的是,绿色建筑理念在国内的传入,并非来自于建筑设计界,而是通过建筑的关联行业如太阳能、风力发电行业的触动而引发的思维变化。在这些关联行业里,由于光伏光热一体化、太阳能风力应用及可持续低碳的技术发展与普及需要与建筑专业相协调,同时欧洲零能耗实践与展览所激发前沿人士心底触动,因而渐渐开始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头脑中发生绿色建筑的理念萌动。但总的来说,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界对新兴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还处在观望、探索和初步了解的阶段。

有人说商人的嗅觉总是敏锐的,容易察觉到不被常人所感知的机会,同样在绿色建筑市场,绿色理念被投机商整理、包装而成为一个感染力强、效果甚好的噱头。而建筑界也不甘落后,开始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试验、标准的编制、示范工程的建设。如某大学低能耗生态楼,某建科院生态办公楼。然而事物发展的初始时期总是曲折和困难的,过于强调技术的应用,使得示范工程成为堆砌绿色建筑技术的房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建筑界对于绿色理念的探索是盲目和目的不明确的,但从某种层次上来说,这成为了后续发展阶段的铺垫,有效并迅速积攒了一定意义上的经验。

2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实践与形成,是从北京奥运绿色策略的实施开始。在确立中国北京成为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后不久,相关单位研究、制定并编写了《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奠定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性技术规范及标准。同时引入美国LEED评价标准,将主动寻求评估并满足相关条件要求的建筑授予星级认证,一方面是对现有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绿色评价标准积极推广的促进带动。

然而技术总是带有一定的自我局限性,并且无法真正意义上替代自然与人文的角色地位。毫无疑问,建筑的绿色评估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社会及文化因素很难确定其评价指标,从而更难量化。所以,绿色评价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程等待完善与充实。

不过如今英国的BREEAM、加拿大GBC等评价体系都已使用有关机构制定出的权衡系数,相信不久将来能更加全面地运用具有全方位、多面性的绿色建筑评价结果来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

3 设计竞赛的启示

笔者曾在两次全国性质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中参赛并分获不同奖项,希望借此作出发点,阐述对于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个人观点。在两次设计竞赛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出现。从设计师工作室到学生团队再到个人,都争取在最终成果方案图纸上表达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诠释与探究。后将众多备选方案与获奖方案作对比发现,设计思路呈现两种分化状态。一种以高技术的广泛、全面应用为代表,一种以地域性的适宜技术结合被动式技术应用为代表。而获奖方案则主要集中在第二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的方案上,由此可以判断,对于绿色建筑概念与设计策略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误区。

笔者认为,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的理念是贯穿整个方案的思路,为设计者提供了可参考并且具有信服力的设计依据,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比普通设计方案更为复杂,它需要设计者在初始阶段就必须考虑到绿色技术的应用,包括主 动式策略的利用、被动式策略的应用或者主动与被动结合策略的使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对绿色建筑手法有深入的了解,必须知道在我国不同气候分区中房屋使用者的特别需求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地区有哪些技术策略可以使用并且在众多策略中进行相关特性的对比,选择最为合适的进行配合设计。当然,在设计时候一味地追求高技术是过于盲目的,因此应当在设计前期以被动为主,主动为辅,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界力量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进行最大化调节,在实在无法满足舒适度与节能的条件下可以适当考虑主动式技术策略的应用。

而目前我国建筑师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虽然已经从“泛绿”过渡到“浅绿”的层面,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相距甚远,过于系统性、全面性地揉合主动式技术而过少地考虑实际使用效果是目前应该及时改善并提高的。

4 设计竞赛所引发新的思考

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以及竞赛中得到的启示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趋势与必然,而之前所探讨与论证的均是建筑意义层面的设计思考。对于逐渐将自然与人文因素作为评价因子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趋势,能判断出绿色建筑的实践正在成为一项被广大民众所认知和认可的社会工程。需要在整个社会层面包括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管理及绿色行为之上集各界力量从而达到全民共识,形成绿色价值消费基础。而这种受共同认可的方式,是必定符合自然界和谐与人类自我发展的规律。因此,绿色建筑的理念普及,设计策略应用,在本质上是寻求自然与人类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竞赛理念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