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闲暇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2014-04-07 15:30
关键词:闲暇计划高职

王 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带来的对人才结构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任务就是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我们的职业教育重视谋生的教育功能,却往往忽视了乐生的教育价值功能。[1]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阶段,接收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手段,而且也应该为了丰富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闲暇教育就能较好的教会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实个人生活,完善个人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的深入,目前各高校都有较好的应对方法,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长,特别是周末、法定假日以及暑寒假期,是管理的难点和盲点。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管理,而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往往会使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大,造成了较低的效率。因此,在此利用现代管理学中的“项目管理”理论,将闲暇教育中的计划活动作为项目,鼓励学生自愿参与进来,依靠学生主动创新,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充分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更好的开展闲暇教育。[2]

一、高职生闲暇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每年在校时间为280天左右,其中双休日和法定的节假日就有90天之多。除此之外,正常的教学活动安排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与其它一些必要的活动之外,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3]而根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还处于非常低的层次,很多同学闲暇时间就是睡觉、上网、玩游戏、逛街等,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而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闲暇时间的管理处于一种相对的真空期,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去引导学生。特别是在新生入学后,新生入学教育中往往缺乏这种闲暇教育,使得很多同学从紧张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后很不适应,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而且目前的很多高职学校仍对学生的闲暇时间采用简单的管理办法,比如仅仅是开设校规校纪、安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这些往往使学生被动参与,缺少参与的认同感。对于大学生闲暇教育自主实践活动,很多高校也采用社团管理的方式进行,据统计,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5]但是社团目前的组织相对松散,而且学校的投入明显不足,大多数社团组织活动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同学闲暇教育的需求。

二、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闲暇教育中的应用

上述的大学生闲暇时间的现状与目前的教育方式都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什么很多高校采取了种种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其实就是学生一直是被动的接收学校老师的安排,缺少情感与精力的投入,因此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学校闲暇时间所采用的教育工作往往缺少学生的认同感,因此在此使用目前管理领域的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来开展闲暇教育活动,项目化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己被众多企业应用于管理实践。项目化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员合作。[6]具体实施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一)前期的宣传:通过学校组织一系列的讲座和交流活动使得同学们首先认识到大学闲暇时间对于形成他们的软实力、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让同学们学会使用校内图书馆,运动场等,并做好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等的指引宣传。另外,学校也应严格控制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使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闲暇氛围。为了建立闲暇教育的长效机制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执行热情,可以给予第二课堂学分的支持。

(二)发布立项通知:让同学们针对自己每学期或学年的闲暇时间制订计划,将各年级同学的闲暇计划进行统计,并将该计划作为项目,采用立项的方式来管理项目,闲暇计划有老师推荐的与学生自定的计划,将其项目化后,通过项目的收集公布,成立学校闲暇教育管理小组,其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因为是学生自选或自定的项目,因此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在这一阶段,老师的作用就是审核与把关,并且丰富计划内容,有意识的制订一些能够反映学生迫切需求的计划,并且各年级学生选择计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比如大一应多选择的能丰富的自己课余爱好、补充自己的人文素养的计划等,比如体育锻炼计划、社会志愿服务计划、人文艺术计划等;高职二年级主要可以选择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闲暇教育,比如企业实习计划、通识课程学习计划等、读书计划等;高职三年级的时候可以主要开展以择业和就业为主题的闲暇教育,这样就做到了既贴合学校实际又符合学生需要,从而深受学生欢迎,达到预期效果。[3]

(三)立项申报与审批:项目制订后,就需要成立以班级为最小单位的管理小组,每个班级指派一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项目汇总审核,对不完全符合大学生闲暇素质发展要求的计划给予修改补充,但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且对于部分项目,如果需要学校提供资源,必须要进行评估确定其合理性,尽量争取必须的资源来完成学生的闲暇计划。

(四)项目运作:项目审批后,即可按照计划来运作执行。因为闲暇时间的长期性与变动性,要做好学生闲暇计划的调整与指导工作,促使学生的闲暇活动顺利完成。

(五)中期检查:采用班级与二级学院两级检查来分享同学的闲暇计划所带来的成果,让大家可以在该阶段自由讨论,改进调整。

(六)结项验收:以学年为截点,对该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对闲暇活动开展合格的同学给予第二课堂学分的鼓励,对开展优秀的同学可以颁发证书并在全校范围宣传,对闲暇活动开展需要改进的同学给予下阶段的指导。

三、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闲暇教育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步骤,可见将项目化管理方法引入学生的闲暇教育,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来源来自于学生,学生是自愿参与,因此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预期,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会有所增强;(2)采用项目化的方法来开展闲暇教育,阶段性强,各阶段皆可控,而且可指导调整,可以有效的将闲暇教育的作用最大化;(3)将个人的闲暇教育作为一个小项目来完成,将学校的闲暇教育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完成,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项资源,扩宽了学生的闲暇教育空间;(4)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可以形成一套量化考核的方案,最终形成长效机制,并最终融入到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考核方案中去。

四、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闲暇教育中的不足

虽然项目式管理在闲暇教育中的优势很多,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足如下:(1)闲暇活动项目开展时,因指导方式由集体辅导变成个体辅导,因此系统开销很大,系统管理成本将会变大,但是随着学生闲暇技能的掌握,正确闲暇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管理难度与风险将会变小;(2)项目管理方式开展闲暇教育仅仅是闲暇教育的实践部分,而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闲暇项目,必须要有理论指导,可以把“闲暇教育的理论部分”作为两课(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一个部分或者章节[4];(3)再就是闲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靠某种方法或者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来完成,还必须要借助于社会与家庭的力量,并最终形成合力;(4)面对学生的广泛需求,教师往往很难满足所有同学的期望,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偏高。

五、结语

闲暇时间是大学生发展自身全面素质能力的重要阶段,现在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随着闲暇教育途径方法的研究实践,闲暇教育的效果也将会越来越明显。作为项目化管理方式,学生作为闲暇教育实践的主体,将会从被动变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闲暇技能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1]邵方益,翁丽华.闲暇教育: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戴培培,陈迪辉,薛荣荣.项目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管理,2011,(11).

[3]王福臣.高职学生闲暇教育途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4]经素,尹志丽.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及其引导体系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

[5]向冠春,刘娜.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生经历——关于高等教育功能的资本解读Ⅱ[J].现代教育科学,2010,(5):24.

[6]戴培培,陈迪辉,薛荣荣.项目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管理,2011,(12)

猜你喜欢
闲暇计划高职
人在何时最清醒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暑假计划
闲暇拾笔寄娱情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