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2014-04-08 11:21郑海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右房左房瘤体

郑海艳,冯 颖

心脏黏液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1.5~2.0,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30~60岁为好发年龄。本文对22例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心房黏液瘤患者2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8岁。左房黏液瘤17例,右房黏液瘤5例。患者多以胸闷、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就诊,少数体检时发现。

1.2 超声诊断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XE 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于左室长轴、四腔心、大动脉短轴及剑下双房切面等多切面连续动态观察,发现肿瘤后详细描述肿瘤所在的位置、个数、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活动度、是否有蒂以及是否造成瓣口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7例左房黏液瘤患者中,13例表现为胸闷、气促;2例因肿瘤较大且蒂较长,舒张期阻塞瓣口而出现短暂晕厥现象;1例出现脑梗塞;1例患者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右房黏液瘤患者中4例无明显临床表现,1例患者发病时间较长且肿瘤较大,临床表现为明显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增高等右心衰表现。

2.2 超声心动图表现 左房与右房黏液瘤回声无明显差异,多为中等实性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强回声,轮廓尚清晰,仅1例左房黏液瘤呈囊性回声,并可见多个分隔(图1)。本组病例肿瘤大小不一,最小8.2 mm×9.7 mm,最大者36.4 mm×66.1 mm;黏液瘤中有蒂者20例,占总例数的91%,蒂长度3.0~15.0 mm,平均长度9.2 mm,蒂直径5~15 mm,平均直径8.9 mm,除1例蒂组织附着于房间隔与二尖瓣前叶交界处外其余21例均附着于卵圆窝处,占总例数的95%,剑下双房切面可清晰显示蒂组织(图2)。右房黏液瘤与左房黏液瘤相比较,基底部通常更宽,可累及较大范围的心房壁和房间隔。

3 讨论

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黏液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有人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心内膜损伤后血栓形成有关,是机化增生的结果。大多认为黏液瘤起源于心内膜下的多潜能原始间叶细胞。黏液瘤多发生于各个心腔的心内膜面,极少数见于心脏瓣膜和大血管内膜面。约75%发生于左心房,其次为右心房(15%~23%)[1],本组左房黏液瘤占77%。黏液瘤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肿瘤多为单发,大小不一,瘤体多为椭圆形或类圆形,极少数可见分叶,内部回声多为中等实性回声,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强回声,轮廓尚清晰。本组1例患者呈囊性回声,较为罕见。大多数心房黏液瘤有蒂,直径一般为5.0~10.0 mm,通常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部位,也可附着于心房壁或房室瓣上,蒂基底部通常较宽,长短不一,往往影响黏液瘤的活动度,蒂很长时,黏液瘤可随心动周期出现较大范围的往返运动。

图1 左房黏液瘤呈囊性回声,可见多个分隔

图2 右房黏液瘤剑下双房切面,可见蒂组织

黏液瘤主要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心房血栓:以左房血栓最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其特征性超声表现是瓣尖的粘连增厚、开放受限,左房多明显扩大,急性血栓多为低回声,陈旧性血栓多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为中等回声且回声较均匀,常见于左心耳、左房后壁或侧壁,血栓也可层状附着,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底部较大,无明显活动,形态固定。黏液瘤患者心房无明显扩大,瓣膜形态正常,多数有蒂,大多附着在卵圆窝,以蒂为中心舒张期瘤体移向二尖瓣或三尖瓣口,瘤体较大者可部分突入心室腔,瘤体可变形,收缩期回到心房,恢复为椭圆形或类圆形。(2)二尖瓣瓣体瘤: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罕见并发症,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二尖瓣瓣叶局部呈囊袋状突起,舒张期变小,收缩期膨大,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瘤内血液与左心室交通,经食道超声可比经胸超声更准确的观察瓣膜情况[2]。位于房间隔与二尖瓣前叶交界处的黏液瘤尤其需要与二尖瓣瓣体瘤相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沿黏液瘤外侧流入心室腔,而二尖瓣瓣体瘤可见瘤体与心室之间有交通,据此可明确诊断。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黏液瘤的位置、大小、活动度及有无脱落等密切相关。瘤体较小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瘤体较大且蒂较长时可随血流活动,阻塞瓣口,患者可出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当瘤体舒张期完全阻塞瓣口时患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肿瘤在心腔内的往返运动,舒张期瘤体阻塞房室瓣口造成房室瓣的相对狭窄。右房黏液瘤可影响腔静脉回流,临床上可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黏液瘤患者还可引起发热、贫血、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黏液瘤瘤体可脱落,但部分蒂基底部组织可残留在心壁上,可重新长出瘤体,手术切除后也可复发,术后3个月到14年的复发率为2%~7%[3]。瘤体及其表面的血栓破裂、脱落后可造成动脉栓塞,甚至可为首发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手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普及,心房黏液瘤的检出率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学者认为左室长轴切面及四腔心切面是检查的基本切面,随着检查例数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剑下双房切面也应列入到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内,因为此切面可清晰显示肿瘤蒂的情况,对黏液瘤的定性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无创的检查方法,应用简便,价格低廉,可随时随地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心脏结构的关系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手术方法的确定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黏液瘤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Bjessmo S,Ivert T.Cardiac myxoma: 40 years’ experience in 63 patients[J].Ann Thorac Surg, 1997,63(3):697-700.

[2] 邰越,王小丛,徐卉,等.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瘤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0(18):777.

[3] Spuentrup E,Kuehl HP,Wall A,et al.Visualization of cardiac myxoma mobility with real-time spi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Circulation,2001,104(19):E101.

猜你喜欢
右房左房瘤体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血管疾病中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房结构及功能的应用进展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超声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右房功能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右房机化血栓影像学检查误诊1例
超声造影诊断右房界嵴1例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