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顺应性中的应用

2014-04-08 11:25吴爱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顺应性圈员品管圈

林 宁,吴爱珍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约6人,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合成的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引起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伤、神经系统损害、脱发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焦虑不安和对化疗的恐惧,从而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化疗中止或放弃化疗。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使患者普遍存在不顺应性,即不遵医嘱行为,影响其正规疗程,导致化疗失败[2]。因此,使患者对化疗有足够的认知和预期,提高患者应对化疗反应的技巧,减轻患者的无助感,加强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对于顺利完成化疗,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13年 5月至2013年 10月,为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进行品管圈活动,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5月至10月在我科住院的化疗患者71例进行品管圈活动,设为研究组。本组男40例,女31例,年18~79岁,平均55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研究生,住院天数2~57天,平均住院天数16天。临床类型:肺癌18例,胃癌10例,食道癌7例,乳腺癌16例,肠癌9例,其他11例。首次化疗20例,第二次化疗19例,第三次及多次化疗32例。选取未进行品管圈前,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化疗患者66人设为对照组,本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20~85 岁,平均54 岁,文化程度最低文盲,最高研究生,住院天数2~63天,平均住院天数17天。临床类型:肺癌 17例,胃癌8例,食道癌7例,乳腺癌14例,肠癌6例,其他12例。首次化疗18例,第二次化疗17例,第三次及多次化疗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疾病种类、住院天数、化疗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

成立品管圈,圈名为“萤火虫圈”,共有7名圈员,由科室护理骨干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内部辅导员。组圈前对圈员进行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每位圈员均能明确品管圈活动理念、方法和程序。

2.2 选定主题

应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提出可实行的主题,对每个主题按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评分,按总分高低排序,将排序首位的主题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见表1。

表1 品管圈备选主题及评分情况

2.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3.1 现状调查

召开圈会,制定出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化疗药物名称、化疗主要的毒副反应、如何判定化疗疗效、化疗的血管保护、化疗期间的自我护理、住院的时间及费用、复查的时间及方法、目前的身体状况、目前的治疗情况、对化疗的顾虑和态度等。共发出调查问卷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放弃化疗念头的占调查人数的66.7%,并发其他疾病暂停化疗的占4.5%,因化疗毒副反应严重暂停化疗的占24.2%,不愿再继续化疗的占7.6%。

2.3.2 原因分析

采用鱼骨图法分析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原因,如图1所示。

图1 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原因的鱼骨图分析

解析鱼骨图,总结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主要原因:(1)由于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缺乏,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加,使得患者焦虑,加上形体改变及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加重了患者的恐惧绝望等情绪反应。(2)护理工作繁杂,护士与患者沟通较少,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护士不能提供专业性、连续性的知识指导。(3)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费用高、副反应大。(4)病房环境嘈杂,人员多,患者不能正常休息,住院后生活不便,生活质量下降。

2.4 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针对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原因,从患者、护士、药物、环境等方面寻找提高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的措施,最后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等特性对项目进行评定。圈员在讨论时认为,将护士对患者提供主动、连续性的化疗知识指导作为改善工作的重点,希望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具体措施,并分工实施,具体见表2。圈长随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组织圈员讨论改进。具体措施为:(1)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鼓励患者表达想法,并积极予以回应。(2)化疗知识指导,包括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的名称、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化疗的周期、化疗的疗效判定、如何保护血管、住院时间及费用,家属如何提供支持,尤其注重加强对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健康教育。CRF是持续的主观乏力感,发病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发病原因与癌症及癌症治疗相关。2007年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组研究人员指出,活动锻炼是经一级证据证实的唯一有效的CRF干预措施。临床试验表明,在以维持或提高心肺功能为主的运动处方中,最佳的运动形式是有氧运动[3]。应让患者了解癌性疲乏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3)教会患者自我护理,遵医嘱服药,了解化疗反应预警信息,能体会和分辨身体不适,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知道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知道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立即通知医务人员,知道医院的联系方式。(4)平衡膳食,多食抗癌、补血食品,结合自身体质及化疗反应有针对性的补充营养,保证营养和热量的摄入。(5)运动与休息,劳逸结合,锻炼身体,适当有氧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知道运动的最佳时间和运动量,规律生活保持充足有效的睡眠。

表2 化疗相关知识指导内容及实施措施记录表

3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发出调查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放弃化疗念头的占调查人数的52.3%,并发其他疾病暂停化疗的占2.4%,因化疗毒副反应严重暂停化疗的占16.1%,不愿再继续化疗的占4.2%,所有指标较实施品管圈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

对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幸福感、品管圈手法、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自信心、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方面进行评分并绘制雷达图。每人每项最低1分,最高10分,计算平均分,见图2。结果表明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 结语

肿瘤患者化疗时,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化疗的直接效果,却时常忍受化疗所带来的各种副反应。身体的不适,伴随心理的焦虑和恐惧,对疾病和治疗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出现各种不良认知,因此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差。我科通过品管圈活动,灵活运用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全体圈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分析肿瘤患者不能耐受化疗的各种原因,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流程,按照拟定的内容和流程,护士主动地、连续的对患者进行化疗相关知识指导,使细碎繁琐的护理活动变得标准化和有针对性,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增强其对化疗副反应的应对能力,从而加强肿瘤患者对化疗的顺应性,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使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周期。

品管圈活动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同时激发了圈员的工作热情,将大家的潜能激发出来,同时通过学习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圈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提升了护士的自信心。品管圈活动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为下一步开展品管圈主题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保恋,陈伯香,吴祥和.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9):147-149.

[2] 余秀芬.结核病化疗顺应性探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116.

[3] 李青.有氧运动对癌因性疲乏干预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4(12):4-6.

猜你喜欢
顺应性圈员品管圈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仲裁庭审答话中闪避策略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