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2014-04-09 17:55吕炜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税制财税社会科学

吕炜,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编委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十余项。 出版《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变革的逻辑》和《经济转轨理论大纲》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许毅财经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财政作为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枢纽和关键。长期以来,在财税体制由统收统支到分级包干、再到分税制的改革过程中,其不断变动着的体制安排成功地起到了推动转轨和保障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也为过去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证。从目前情况看,当前,我国的财税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键时点。一方面,现行的财税体制框架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就没有再进行过大的调整,结合高速发展中的市场经济来说,改革的滞后性已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遗留下来的体制问题无法再通过经济发展的增量加以解决,同时,“营改增”等改革试点的推行又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冲击,推迟改革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

近期,政府也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改革意愿,包括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盘活存量资金”、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的“调整央地财权事权”以及审计署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行动,实际上都释放出了比较明确的财税体制改革信号。那么,在即将进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点上,过去分税制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能否得以顺利解决?新的发展环境下怎样的财税体制安排才是合理的?未来的改革将会何去何从?为解决这些难题,本书作者邀请了多位财政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系统地讨论了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原理、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预算管理和税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从结构上本书共分五篇:第一篇是从比较宏观的视角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改革规律和改革方向等进行的总体性论述。第二篇描述和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于改革原理和改革路径的各自理解。第三篇是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探讨。第四篇着眼于税制改革和支出优化,主要讨论的是房产税、增值税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热点内容。第五篇是对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难题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分税制财税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我国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背景及方向分析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分税制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研究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浅议我国分税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