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发展途径

2014-04-09 07:15何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何钢

(淮南师范学院 财务处,安徽 淮南 232038)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和对常规能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长,在过度追求经济规模的同时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需求,也是本世纪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和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核心作用。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碳排放大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使中国大力推进低碳发展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能源供应紧张,结构单一,污染环境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它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提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气候恶化,保障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求为社会贡献更大的经济产出,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为人们提供更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又要求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因此低碳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管理领域的各个角落,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管理、低碳生活、低碳产业等诸多领域。

发展低碳城市,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念,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制度改革,发展新能源以完善能源结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开展污染防治等多种途径,减少化石能源等常规的高碳能源的使用比重,实现能源的循环多级利用,加快推进碳封存和碳转化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避免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建设一种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环保意识提高的城市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的生态文明,从而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一些城市就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紧张的双重压力下,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发达国家城市在碳减排方面非常活跃,许多顶级城市(伦敦、哥本哈根、纽约、东京等)先后制定了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和相关行动计划,推动低碳城市发展。

英国伦敦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和倡导者,2007年就通过了全球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性国内法律文件 《气候变化法》,2001年就成立了碳信托基金会,负责各种组织合作,服务于低碳企业,引导其他社会资金投身低碳产业,这一做法得到应用推广;成立了碳排放金融市场,目前已占整个欧盟约40%的交易量①本刊报道:《再说低碳》,《环境经济》2010年第12期,第17页。;开征气候变化税,对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计量征收税收,对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均可减免税收,以此税收入的大部分用减免社会保险税的方式再返还给企业②翟春霞,周进生,王浦:《我国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年第4期,第12页。;发展分散式能源供应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改善现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面上交通运输工具含碳废气的排放量,以更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为基准制定、评估和实施相关准则,并运用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发展。

丹麦政府把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哥本哈根市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开路先锋城市,成功地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之中,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的首都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哥本哈根市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利用以风能和生物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推广风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私人投资和风机合作社作用③董小君:《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121页。;实行输配电分开制度;实行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开征碳税,对再生能源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新能源技术创新资助;鼓励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绿色技术公司在哥本哈根市研发和测试最新清洁能源技术,带动城市成为绿色能源产业聚集地城市;建立有效的绿色交通体系和自行车场所,避免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发展的失衡。

三、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低碳城市理念在我国逐步兴起,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我国上海和保定两市作为开展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的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城市生活低碳、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总结出可行模式,向全国推广。

上海市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费的近30%,与WWF合作共同研究关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如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定于2040年竣工,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二氧化碳零排放)区域,最大的特点,将建立的是一个低碳、节水、节能的生态系统。

保定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与WWF共同将保定市建设成“新能源制造基地”和“太阳能示范城”,④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第99页。同时建立一个加强可再生能源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网络平台,更有效地引进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投资,并扩大其出口额度。2010年以来,保定市以中国电谷建设、太阳能之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办公楼低碳运行、低碳社区示范、低碳交通系统整合等六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将保定市建设成低碳示范城市⑤王莉:《低碳经济下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财经界》2010年第10期,第33页。。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决心在未来五年内“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坚持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效并举,大力开发绿色低碳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2010年8月,启动扩大了低碳省和低碳市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正式进入实践阶段,至今,已有百余座城市积极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从城市自身优势,提出碳控制目标,制定与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相符合的有效措施,将低碳排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重点的数据统计管理体系⑥蔡博峰,曹东:《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经济》2010年第12期,第35页。,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国,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相对于世界而言,低碳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试点省市的低碳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低碳城市发展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略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所应采取的低碳发展战略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社会氛围的形成;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碳化,成为制约低碳城市发展的瓶颈;与发达国家相比低碳技术较为落后,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低;盲目发展新兴产业,使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循环经济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交通建筑能耗浪费严重、汽车拥有量逐年剧增,严重的污染给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低碳意识还没有真正被人们和企业所接受,环境破坏和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低碳发展对中国城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四、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途径

综上,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无疑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而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要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生活消费模式等,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城市,才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低碳城市发展,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新思路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建筑、生活消费方式、政策制度等诸多领域,从设想、规划、方案、评估、预算、地区特点及温室气体排放效果到实施等都需要科学系统的规划①苏美蓉,陈彬,陈晨,杨志峰,梁辰,王姣:《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3期,第52页。,以科学规划引领低碳城市的发展,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首要步骤。目前,我国仍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总体思路就是要调整传统粗放式经济模式,缩减和控制城市的碳排放,增加绿地碳汇,发展碳捕获技术,发挥低碳技术和碳金融的支撑作用,在交通、建筑、城市森林和农业、城市区域发展等领域充分考虑碳的因素,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把城市规划环境评价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政策体系中,加强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管理,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目标。

(二)以发展低碳技术为核心,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仍占70%以上,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尤为重要。一是发展低碳技术,因为低碳技术是实现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在节能减排、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二是发展洁净煤技术,因为煤炭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洁净煤技术使煤炭从开采、运输到燃烧整个利用环节,实施清洁、循环、低碳的技术体系②蔡博峰,曹东:《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经济》2010年第12期,第35页。;三是做深煤产业,培育非煤产业,形成煤产业与非煤产业协调发展,互补格局;四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发电,在积极利用和发展低碳以及无碳能源的同时减少煤炭等含碳量较高的能源利用,逐步减少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而实现“绿色能源”。

(三)以低碳为城市经济发展突破口,构建低碳新型产业体系

与发达国家工业时期的低碳诉求不同,我国需要探索的是一条工业化过程中的低碳之路,以壮大实体经济为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低碳产业,要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重点,在发展中实现低碳目标,不能单纯追求低碳发展,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出现“经济塌陷”,为此要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低碳产业为基础,培育出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努力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面实现低碳发展。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完善的低碳财税金融鼓励政策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政府的财税金融激励措施是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对低碳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对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并能有效应对能源紧张和缓解环境压力的低碳政策,将低碳建设过程纳入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二是建立低碳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采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带动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引导企业研发和采用低碳技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力争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同时支持扶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项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能源开发扶持及创新激励制度①翟春霞,周进生,王浦:《我国矿业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年第4期,第12页。;三是建立碳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各项节能改造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工程等,在绿色信贷过程中加强完善风险防控、金融监督和信息披露机制,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信贷支持。通过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贷担保、绿色保险等方面给予低碳项目有效支持,推动我国低碳城市发展。

(五)以低碳为发展理念,构建城市低碳生活消费新模式

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构建低碳城市,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媒体的大力宣传,将低碳行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城市低碳生活消费新模式。因此,政府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倡导市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培养理性消费和清洁消费,营造城市低碳生活新环境,可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购买小排量或电动汽车,选择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家电、节能灯,清洁、分类垃圾,实行无纸化的网络办公等等,用实际行动为整个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让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