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之心理因素探析

2014-04-09 07:15井晓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奖彩票直觉

井晓璇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人们通常不情愿去做出一些行为,即使那些行为可能会让他们能追求到最大利益。学生在做多重选择题时,当进一步思考和更多的考虑分析都表明另一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他们通常不愿意去放弃最初的答案。购物时当一列结账很迅速时,速度较慢的那队购物者们也不愿意去更换到结账较快的队列。彩票持有者也通常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换自己手中的彩票,甚至提供动力激励他们去那么做仍然效果不明显。

对这些现象存在两种解释。第一,由于可能预料到会后悔,人们不愿那么做。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那样做的行为最后出现了不期望的结果,相比他们什么都不做,他们可能会感觉更差。这样他们会想避免自己犯错误。第二,人们可能相信如果他们保持现有状态而不是做出改变,获得更好的结果的可能性更大。Miller和Taylor指出因为做出行为改变出现的不期望的结果,相比较于不作出行为改变出现的同样结果,人们会觉得更痛苦。他们不成比例的可用性然后扭曲了他们知觉的可能性①Miller,D.T.,&Taylor,B.R.(1995).Counterfactual thought,regret,and superstition:How to avoid kicking yourself.In N.J.Roese&J.M.Olson(Eds.),What might have been: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ounterfactual thinking(pp.305–332).Mahwah,NJ:Erlbaum.。

后一种解释似乎不能说明为什么人们不情愿交换彩票,因为彩票持有者应该有一个首要感觉——认为彩票是公平的,因此所有都同等可能中奖。确实,Bar-Hillel和Neter在一项系统调查项目中,发现不愿交换彩票不能归因为“个人彩票中奖可能性的过分估计”。对于这种观点进行最直接的调查,他们询问被试“你们手中彩票中奖的概率和别人的一样吗,还是高或低”。低于10%被试说他们自己的彩票更可能中奖,低于59%的人不愿意去交换自己的彩票以获得额外的一个小奖励。Bar-Hillel和Neter认为这种避免可能的后悔会驱使人们不愿交换。避免后悔在这种现象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可能也是最有力的作用。然而,避免后悔应该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相反,我们认为许多人相信(带有不同程度的自信度)如果他们放弃彩票,那么这个彩票中奖的几率会变大。该论点基于一个研究,该研究显示出许多人——甚至和注重理性的优秀大学相关的人——都相信如果他们蔑视命运,坏的事情就会发生。将一个好彩票换成另一张彩票,不管有没有额外的奖励,都可能被认为是蔑视命运①Bar-Hillel,M.,&Neter,E.(1996).Why are people reluctant to exchange lottery ticke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pp.70,17–27.。

一些人赞成这种观点,他们坚定地相信如果交换彩票了,原来的彩票更可能会中奖。一旦有这种想法,他们会为交换彩票感到难过。已有研究证实了被看做蔑视命运的事件会自动在人脑中出现不好的结果,其程度取决于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直觉和理性观点的矛盾。直觉认为交换的彩票会更容易中奖,理性观点则认为中奖可能性不会改变。这种冲突被人类判断和推理的两系统所解释。这种解释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过程是基于本能的,这些本能过程和直觉是比较强烈的。例如,在偏离率的研究上显示出许多人选择在含有许多获胜球的盆里挑而不会在只有一个获胜球的盆里挑。当一个人需要一个红色获胜球,他会从有更多红色球的盆里抽取。在其他情况下,人的直觉被理性思维所超越,人们会遵循理性分析的指示。但是,直觉保持并影响可能性判断,尤其当这些判断是通过主观量表获得。这些可能性判断也会影响行为。

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行为的改变与否应该取决于行为主体——人和外在环境。首先从个体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个性差异。在心理学中,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人格具有独特性。个性倾向性表现在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较多受到个体生物性的制约。一个人的气质,在他参与的不同活动中会有近似的一贯表现。性格也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是一个人区别其他人的集中体现。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尤其是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如自信、自卑、自大等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②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其次是个人习惯性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受限于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在长期的成功经验中固化下来。怀疑、悲观的思维也会在人们蔑视命运时发现,不包括道德禁令的违背。例如,人们认为不好的结果可能源于对好的命运的评论。当指出一连串的成功时,人们会自发地想象总是会结束的,增加了它的知觉可能性。的确,我们发现了在彩票游戏中的被试报告丢失的彩票更有机会中奖。另外,不愿换彩票是典型的状态偏差。一些状态偏差被归因为损失规避。赢得赌局的人可能不愿意去接受双倍或什么都没有。因为从X美元变为2X美元的愉快度被X美元变为0美元所超越。一些人可能拒绝做令人厌恶的交易,因为放弃的东西会比获得东西带来的心理影响更大。然而,交换彩票的得与失不是一样的事。如果交换了彩票,别人中奖了,自己会感觉多差,如果交换了彩票自己赢了会感觉多高兴,这两者之间通常人们不会比较。相反,人们会去比较,当换了彩票别人中奖和没换彩票别人中奖了之间的感觉差异。这种比较的结果在同时性效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得与失的权重上不影响。不同于其他状态偏差,不愿去交换彩票不能被归因为权衡损失要大于获得的倾向。应该被归因为人们对于做出错误行为的想像自责的倾向,相信想象不好结果会发生的倾向③Jane L.Risen&Thomas Gilovich (2007)Another Look at Why People Are Reluctant to Exchange Lottery Ticke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3,pp.12–22.。

再次,人们不愿做出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直觉系统和理性系统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决策和判断过程中,直觉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觉做出的决策要优于理性判断。“直觉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输入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储存于长时记忆当中在知识。这些信息被自动化的加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这个过程输出的信息则是一种感觉,人们基于这种感觉来做出判断或者决策”①Betsch,T.,The Nature of Intuition and Its Neglect in Research o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in Institution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H.Plessner,C.Betsch,and T.Betsch,Editors.2008,Tayolor &Francis Group:New York.pp.3-22.。济学将人看作是理性人,然而卡尼曼却通过对人类直觉规律的研究第一次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而言之,卡尼曼发现人会按照相同的原理去犯相类似的错误。所以直觉并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随机系统,而是一个系统的、结构性的加工体系②Gilovich,T.and D.Griffin,Introduction,in Heuristics and Biases:The Psychology of Intuitive Judgment,T.Glovich,D.Griffin,and D.Kahneman,Editors.2002,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具体的实验如下:

两组被试,一组回答问题:“在一个4页的英文小说当中,你预计会找到多少个7个字母的以ing结尾的单词?”被试要从0、1-2、3-4、5-7、8-10、11-15和16+这些选项中做出选择。另一组的问题与第一组只有一个小区别是,他们要预计“7个字母并且倒数第二个字母是n的单词”的数量。显然,第二组的条件包含了第一组的,所以如果人是“理性的”,按照概率,第二组的平均数就应该大于第一组。但是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第一组预测的个数的中数是13.4个 (中数代表有一半人的选项大于13.4,一半人小于13.4),而第二组预测的个数的中数比第一组少很多,只有4.7个。可见人在用直觉进行估计的时候,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进行推理的,而是因为以ing结尾的单词更容易被想起来。卡尼曼认为:人在进行判断的时候采用了“可得性启发式策略”。可得性启发式策略是指人们根据某种结构的可提取性 (可以理解为容易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而不是按照逻辑范畴的大小③Tversky,A.and D.Kahneman,Extentional Versus Intuitive Reasoning:The Conjunction Fallacy in Probability Judgment.Psychological Review,1983.90(4):pp.293-315.。此外,卡尼曼还提出了代表性启发式策略和锚定效应。

2006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狄克思特修斯(Dijksterhuis)教授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做出正确的选择:无注意思考效应》,系统总结了其在“无意识思维”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个结论就是:对于某些简单问题,理性思考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而对于某些复杂问题,直觉思考的结果要好于理性思考④Dijksterhuis,A.,et al.,On Making the Right Choice:The Deliberation-Without-Attention Effect. Science,2006.311(17):pp.1005-1007.。根据介绍挑选车辆的实验中,一些被试得到的是简单任务,对4辆候选车的文字介绍中只介绍4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辆车75%的宣传是积极的,另两辆50%的介绍是积极的,最后则一辆是25%。哪一辆是好车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些被试要完成复杂任务,他们要了解4辆候选车的12个属性,但每辆车介绍材料中积极面的比例与简单任务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从概率上来讲,哪辆是好车也是显而易见的。两个任务组中都有一些被试可以先思考4分钟,然后再做结论,另一些人要用这4分钟完成另一个任务,防止他们思考选哪辆车,然后再做出选择。

结果发现,在简单任务中,更多有意识思维的被试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但是在复杂任务中情况却截然相反,恰恰是无意识思维组的被试的选择更好。说明人们在认知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的情况下,无意识思维——在这里就是直觉的操作定义——更能够做出有效的选择⑤Kuo,W.-J.,et al.,Intuition and Deliberation:Two Systems for Strategizing in the Brain.Science,2009. 324(24):pp.519-522.。

换彩票会使得原彩票更容易赢的信念通过双加工或双系统视角最容易理解。对于许多人来说,换彩票的思维会在直觉和理性思维过程中出现冲突。直觉系统认为换的彩票可能会中奖,但理性系统不那么认为。当很外显地问被试是靠直觉还是理性回答时,他们总是报告相关系统的输出。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人们的确有两种思维。当问不怎么外显的问题时就是两种系统的输出。

两种成分可能在不同情况下混合比例不同。人们在做可能性评定时依靠一种系统的程度会根据问题出现的背景变化。例如,当人们解释他们的判断或在可能性量表上而不是主观可能性量表做出评定,他们更可能依靠理性思维过程而非直觉。当理性思维加工过程受到认知负荷操作影响时,他们较少依赖思考加工而更多取决直觉。如果我们能干扰或降低自动想象不好结果的过程,那么被试会较少地报告换彩票能增加中奖几率。

这些研究都表明直觉是人类认知的核心过程,直觉与理性同样都是人类决策的主要工具。按照演化论的观点,直觉和理性思考都是适应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凡事按照概率行事就是最优的,这也是直觉存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根源①Haidt,J.,The New Synthesis in Moral Psychology.Science,2007.316:pp.998-1002.。与探讨到底是相信理性还是相信直觉相比,当前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就显得格外有意义——寻找直觉和理性有效性的边界,让人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不是为了理性而泯灭人性。

最后,不愿做出行为改变要归因于外部环境。这一点与个体人格特点相关。若个体的人格特质容易导致从众,那么不做行为改变可能是受到其他个体的影响。

综上分析,我们知道行为改变与否由上述几个因素共同决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受到直觉但非正确因素影响呢?从心理层面来说,又如何解决“为”与“不为”的问题呢?笔者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关于个性,要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不急躁不冒进,慢慢进行行为训练逐步达到沉稳的个性。其次是思维方式,要克服过度的乐观偏差,慢慢摆脱自我中心和焦点主义。最后是自己直觉系统和理性系统的结合。发挥理性系统作用的同时需要考虑直觉系统。而当理性系统下认为改变与否都不会影响实际结果时,我们也不排除根据直觉系统做出判断。

猜你喜欢
中奖彩票直觉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丢失的中奖彩票
意外中奖
中奖啦!
数学直觉诌议
噜噜猪买彩票
悲伤的中奖经历等
彩票呀,你该飞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