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象风景油画的研究

2014-04-09 07:15沈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用笔油画风景

沈静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系,安徽 合肥 230011)

油画从传入中国开始,艺术家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的前提下,努力探索一种更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绘画方式,使其更具有中国本土特色。“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指导着艺术家的实践和创作。在绘画领域,油画的意象性表现已成为画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题,成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一种油画创作表达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多样性。

一、意象概念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意象理论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周易系辞》上有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彭之舞之以尽神。”①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第149页。这里提出了言、象、意的概念,指出文字、语言表达思想的局限性,从而提出另一种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方法。“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是比文字语言更简朴和概括的一种抽象符号,但是不同于西方抽象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概念符号,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而是一种“心像”,是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思维共同作用的复合形态,是许多具体形象联想和感觉经验在一起的结果。它们为后来“意象”作为美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②傅璇琮,许逸民,王学秦等:《中国诗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1-52页。

经过历代哲学流派的不断发展变化,在对“意象”的探索中最终将“意象”作为一个整体范畴提出的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这样论述:“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③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493页。刘勰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指出创造的新形象是融合了主体情趣的审美意象,“意象”作为美学范畴第一次出现。意象是寄 “意”于“象”,把情感幻化成可感知的形象符号,“象”作为“意”的负载者,其意蕴空间远远大于“意”。明代王夫之在阐述意与象的关系时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意象就是在“情”与“景”的审美感性中契合而成。④[明]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在他看来,审美意象中,“情”和“景”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情”“景”交融,才能形成审美意象。王夫之是古代意象理论重要人物之一。早期很多画论都是从哲学、文学理论演化和借用过来的,意象理论也被借鉴用于传统绘画理论上。“形与神”、“意与境”都与意象理论有着重要联系。

意象理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先秦到近代的传统文化思想。都体现着“意象”思维,对自然的描述不是再现手法,而是通过“意似”和“神似”,“重在似与不似间”、表达个人的感受,具有更加自由的艺术表现空间,于是就有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奇妙感受。

二、意象风景油画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意象风景油画产生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之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艺术上表现为重视人的感受,重视意境的表达。在作品中,“人”作为认识的主体,把情感注入到认识的客观“自然”上,抒发情感,情景交融,产生意象。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谢赫的“气韵生动”,这里的“气”包含着宇宙本体和艺术家个体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物象的姿态,风韵。气韵是构成了画面生动,富有韵味的因素之一,是评论绘画艺术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西方绘画对意象构成产生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各种流派纷呈,其中对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影响最大的是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抽象派绘画,他们的绘画理论和创作方式对中国画家的影响很大。

19世纪,西方绘画随着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画家们纷纷走出画室,对景写生,摆脱对客观景物的如实描写,重视印象,重视感觉。从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到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画面通过景物表达主观感受,借景抒情,运用笔触传递内心情感,画与心境相通,使画面呈现一种特殊的西方“意象”。中国当代画家从中吸取营养,象张冬峰、王克举等人的作品里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西方绘画的“意象”,多方位地充实自己的绘画理念,为中国意象风景油画增添了新的内容。

抽象艺术从物象的外表中脱离出来,不再描绘物象的可视形象,通过点、线、面、色彩组成有象征意义的情感符号,把情感传达给观者。如波洛克的作品,在画布上泼洒颜料使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传递画家内心的激情。强调画家内在的精神价值观。旅法画家赵无极和朱德群,在作品中把西方抽象绘画的点、线、面、色、意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意象绘画作品。

总之,中国意象风景油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又借鉴西方绘画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是油画语言本土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三、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特征

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除了具有油画艺术的一般特征外,由于其审美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艺术语言倾向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不拘泥写实技法,“不求形似”,在用笔、造型、色彩、意境上具有和中国绘画语言相近的意味,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用笔

意象风景油画的主观用笔是形成画面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颜料通过不同的笔触和肌理,给人视觉和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谢赫的“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功力,线条要有骨气。通过勾勒、皴、擦用笔,结合干、湿、浓、淡等不同墨色呈现出丰富的笔墨形态,表现画面精神。意象风景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和若干技法,结合油画材料,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在油画领域里,赵无极、朱德群、聂鸥、洪凌等等,在用笔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凸显它的形式美感和视觉趣味。用笔不再是绘画的附属物,而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造型

中国绘画以意立象,“不求形似”。齐白石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为意象造型的方式和要求,适当的取舍与夸张变形是其突出特征。意象油画造型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观念,运用取舍、夸张、变形手法,使造型既不是抛开对象胡编乱造,也不是一味描摹,而是经过主观艺术处理得到的新形象。意象油画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对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变意的目的。

(三)色彩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独特的色彩观念和色彩体系。谢赫的“随类赋彩”是指在表现色彩时注重物体色彩的共性,而忽略物体的个别色彩。因此,它超越了物象的表象,绘画的最终目的不是客观地描绘色彩斑斓的现实世界而是能够自由地使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意象油画色彩的运用,十分注重从古代色彩体系中汲取养分,面对自然景物,不再是单纯的固有色表现,而是强调主观色彩发挥,将色彩由模拟自然再现色彩体系,进入主观色彩体系,借助色彩传递内心情感。使色彩的表现根据情感、意境、色彩形式美等需要,达到完美境界。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体现出很强的个性色彩。如南京的沈行工和西北的谌北新的作品,由于地域风景和审美气质的的不同,色彩差异很大,但都传递出内心深处对景物的情感表达。

(四)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的营造,推崇画面具有诗一般的神韵。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画家把自我的“意”,即情感、认识、思想、理解、兴趣等通过构思经营在画面中,寄托一种审美情趣,即“境”的体现,使“意”、“境”两个组成要素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美的境界,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诗意”同样是衡量风景油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视觉上具有一种形式美感,精神上获得一种共鸣。这种精神上的“畅神”,和用笔、用色上的“畅快”,都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的景观是怎样并不重要,心中的自然才是画家刻意要表现的。陈钧德的《山林云水图系列之九》金字塔的构图,随意的书法用笔,轻亮简练的色调,形成音乐般的韵律、诗一般的意境。

四、个案研究分析

(一)张冬峰的作品

张冬峰,是“漓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菠萝蜜》突破了以往写实画法,画面采用了写意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对比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从此他的作品不再套用西方油画的模式,而是面对南方乡村的田间景色,注入中国传统山水精神,画面中淡泊宁静的文人情怀与中国写意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墨松图》、《闲心图》等,把中国画皴擦技法之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由、轻松,传递着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怀,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王克举的作品

王克举的作品积极探索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关系,寻求东方艺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觉,用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写意精神去发掘美。画面使用大笔刷,大面积挥洒,产生富有韵味的飞白效果,这种画法显然源于中国画的写意画法。单纯追求色彩与色彩、形与形的关系,运用意象的造型、意象的色彩,表现眼中的大自然。根据当时的感受,近处的东西也许会被处理得很虚、很弱,远处的天空、云彩却会画得很强烈,形成具有个性的热烈抒情的艺术格调。例如作品《寂静的山谷》用大面积的深色处理天空和远山,房屋做出新的造型组合,厚实的色彩、灵动的笔触、线条,形成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给人的视觉、心灵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意象风景油画的表现是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传统绘画与外来油画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结合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的同时又融入西方油画材质,成为中国现代风景油画独具特色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从传统绘画中汲取精华,不能只停留于形式语言的描摹上,要把对自然风景中的真情实感充分表现出来,寻找个性更加强烈的绘画语言。

[1]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M].北京:中国书店,2006:149

[2]傅璇琮,许逸民,王学秦等.中国诗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51-52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范迪安.戴士和油画写意集[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5]翟勇.“意象油画”之我见[J].美术,2006,(2)

[6]尚辉.意象油画百年[J].美术,2005,(6)

猜你喜欢
用笔油画风景
一张油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油画《塬下》
油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