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建设的再认识

2014-04-09 07:15曹武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建设文化

曹武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也正在引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更加着重强调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分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正确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内核作用

黑格尔曾经把哲学比作庙里的神像,以此说明,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一座神庙里没有神像一样,从而指认哲学在一个时代的重要地位。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以黑格尔的这个比喻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是可怕的,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诚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讲“技术创造人的活动方式,文化则使自然之物与给定之物得以完善”①[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5页。,对文化的作用评价由此可见一斑。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意识到文化的巨大社会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文化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软实力的体现,不论是在革命前还是革命中,都是革命总路线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路线”②《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99页。。在这里,毛泽东不仅强调了在一般社会领域中文化会反作用于政治与经济,而且更加强调指出革命文化在战争年代的作用。当前,社会和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在走向世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当然不能忽视我国的文化建设。可以说,在现今社会,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关键环节,“文化,曾经处在社会科学的边缘,而现在,它已急速地成为社会科学的中心学科了”③[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7页。。文化在促进着国际的交往与理解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内在品格的民族精神支撑,就很难在民族之林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定位。通过上述学者对文化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窥见文化之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在注重于“神庙”的恢宏巨大时,也别忘了铸造“庙中的神像”,在发展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内核,从我们最初接受的家庭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我们都将把对民族的认同感作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并使全民形成一种积极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建设的任务刻不容缓。

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来讲,无论承认与否,全球化都毫无疑问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作为一个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国际社会的成员,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冲击:不仅有来自政治军事的,更有来自西方的文化方面的,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文化霸权,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得以可能,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个别强势国家凭借经济军事上的优势推行文化霸权战略,它们对外大肆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把其所信奉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视为普世价值,企图使整个世界的文化同质化。不可否认,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使得各民族文化能在批判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可是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有些人不仅不能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反而抛弃掉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认为靠黄土黄河“已经孕育不了新文化”,不能赋予整个民族以一种强大的文明活力,“他们就这样审判了民族文化的死刑,把中华民族重新获得生机的希望寄托在全盘西化上面”①陈筠泉,李景源等:《新世纪文化走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03页。,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殖民主义倾向,与文化殖民主义相并的还有民族虚无主义,这是由于西方的入侵而造成的一种文化自卑心理。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种种对文化的误解,我们当然不可否认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现在的文化建设要是一种大文化建设,将是一种面向世界的科学文化建设。

虽然国际形势的发展引起我们对文化的反思,但国内的文化现状也令人堪忧:市场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拨乱反正,并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和高远的眼光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提出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伟大构想,由此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了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市场经济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精神的缺失,某些人沉浸在物质的欲望中不能自拔,物质和金钱利益成了他们最现实的生活追求。诚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导致了人的异化状态一样,现在有些人被金钱所异化,文化成了利益的附属,某些人的焦虑感、生活的荒诞、精神的无所归依感由此而生。德国学者科斯洛夫斯基曾指出:一个领导阶层如果只一味地追求直接的经济目标、实用主义的目标,它就不再是领导阶层,只追逐经济目的,不足以承担精神上的(或其他的)领导职能,因为单纯的经济目标不是文化的目的,也不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经济的目的,经济必须为提升人的内心世界,为文化的增长服务。面对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使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科学推进文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面临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难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极为精当地指出“在我们所推行的革命斗争中,有各种方法与途径,也可以概括为文化战线和武装战线,我们要取得胜利,不仅要依靠强大的人民军队,更要建设一支有文化素养的军事队伍”②《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523,532,747,783,529 页。,在这里毛泽东把文化提到了与军事同等重要的位置,并认为作为批判的武器的文化,同样是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同样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下,我们更应该处理好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态度,正确地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丰富的文学艺术瑰宝和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都是我们要批判继承的,但最终的价值取向是适合人民大众的需求”③同②。。我们应该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对于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取舍,做到学于古而不泥于古,取于西而不迷于西,面对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文化面临的挑战,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即使这种交流可能蕴含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摩擦,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对于西方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毛泽东曾具体地阐述了我们要如何吸收外国文化,以及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我们设定的未来世界文化的格局中,要有一种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使各民族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对我国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曾用极为生动的例子阐述了这一问题:“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一定说用刀叉的高明,科学,用筷子的落后,就说不通”①《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523,532,747,783,529 页。,无论东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东西,学了外国的就对中国的没有信心,那不好,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是为了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提高和跃进。而对于国内不同的文化,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同样对于我国国内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百”方针的提出,对我国的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一种释放的效用,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②同①。,所谓“南方为桔,北方为枳”,针对不同的文化,当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除了要处理好文化的古今中西的关系,不同文化内部的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强综合国力。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文化权力是由经济派生的科技、政治、军事等硬权力决定的,为了增强自己“硬权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软权力”,只有提高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才谈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市场经济中出现负面影响,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反思的结果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措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并发挥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整合作用,不断地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国的文化建设还要立足于本国实际,毛泽东指出:“我们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对所有问题的认知和把握不能只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在具体的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办法来。”③同①。在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不动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决不可偏废其一。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不能让有害社会、污染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所在,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发展。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三、结论

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追求理论创新,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的确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以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为源,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实践为流,充分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它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将会指引我们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猜你喜欢
民族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元民族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