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例文,让习作教学更精彩

2014-04-11 15:22曹英李燕
江苏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例文苏教版蜻蜓

曹英+李燕

一、就例文“用”例文

1.使好一把“钥匙”。

习作例文的巧妙安排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亮点之一,例文中同龄人的故事,在内容、形式、水平上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很多时候,例文本身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用好它,就能引出儿童的“相似故事”,点燃他们精神深处的言语“干柴”。例如苏教版五上习作4:“当你想对别人倾诉,却又不便当面说的时候,请拿起笔把心里话写下来。”《请您原谅我》就是编者为儿童精心准备的例文。例文内容非常贴合实际,就是学习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小故事,小作者因为曾经隐瞒了试卷上的错误而向老师认错。教学时,笔者直截了当地用例文来引出话题。真切生动的例文唤醒了学生的心里话:妈妈冤枉我,想要申辩;爸爸揍错人,想要解释;老师的激励语言,让我深深感动和感恩;和同伴发生了小矛盾,闹起了冷战,想要主动和好……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不便于当面说清的大小故事都被例文勾起了回忆,课堂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场面。在苏教版教材中,这样与儿童生活内容、表达方式、语言习惯息息相通的例文比比皆是。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钥匙”,用好它们,便可以打开一片片开阔明朗的言语世界。

2.用好一个“支架”。

“例文”之所以为“例”,就是因为它的可参照、可模仿性。从建构主义的理论来看,“例文”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学生以此建构起言语形式、文体结构的模型。可以说,例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学生借助它,可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搭设起属于自己的言语大厦。

例如苏教版三上习作6“介绍一种文具”,师生阅读例文《铅笔刨刀》,教学对话以后,一起罗列出例文的言语结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与主人的感情。这样真实而鲜活的写作支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生成的。但是,在对例文进行学习、模仿、迁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例文是“支架”而非“模板”。首先,应该抓大放小,不宜面面俱到。一般来说,要紧密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重点感受例文最鲜明的写作特色。比如苏教版五上习作2:“请你认真观察一种动物。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地打比方。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提供的例文是《鸽子》,面对这样一次习作,在学习例文的时候,就不能把重点放在关注小作者是如何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因为这在中年级已有过多次训练;也不应过多地关注打比方;而是应该从高年级的特点出发,将焦点集中到“段与段的衔接上”,围绕着例文中的“它不但有一身亮丽的衣服,而且飞行起来姿态优美”一句下足工夫。其次,应该粗略感受,不能精细探究。例文只能帮助学生建立习作的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应该是框架式的,具有整体感和方向性的,而绝不能成为细致入微的言语模板,让学生在模板中进行文字填空,把原本丰富灵动的语言和精神指向同一的方向,使习作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

二、就例文“超”例文

教材选取例文特别讲究:不能太好,让学生望而生畏;不能太差,使其失去了示范性。这样的折中选择,使得挑战和超越例文成为可能。

1.我要写得更好。

以苏教版三下习作6“对周围的事儿发表看法”为例。阅读完例文《保护蜻蜓》,笔者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讨论环节:如果让你来写这篇《保护蜻蜓》,你会有哪些新的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要在写完蜻蜓的好处之后,加一个小节,写写人类是怎样残忍地对待蜻蜓的,这样读者会觉得很惭愧;有的学生说,要在习作中写上“我”和爷爷的对话,因为爷爷很喜欢蜻蜓,他一直叫“我”保护蜻蜓的;还有的学生说,让读者和“我”一起畅想如果田间没有蜻蜓的后果,然后再呼吁大家保护蜻蜓……这样的思维碰撞,完全冲出了例文的束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以“超越例文”作为起点,指向的是习作时学生思维的更加开阔,表达的更加丰富。

2.我要飞得更高。

有的时候,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向例文“叫板”,让学生成为例文的“医生”,在批判中建构,在评论中提升,从而带动学生整体言语水平的稳步发展。例如苏教版教材三上习作2“我的自画像”。由于是起步阶段的第二次习作,教材安排的文章非常短小简单。一部分“先行者”在阅读后,满脸狐疑。笔者鼓励他们提出文中不妥的地方。质疑开始:(1)既然是自画像,图片上都画好了自己的脸,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标志——脸部的一些特征写出来呢?这样小朋友才会记住他;(2)自画像的重点是写自己长的样子,文章对外貌写得太少了;(3)从“我很活泼”开始,是小作者介绍自己性格的,应该另起一行……当然,学生的质疑并不都非常合理,但是在一次次勇敢的批判声中,我却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勇敢表达、积极建构的热情,听到他们言语素养拔节的声音。

三、就例文“改”例文

1.我的习作竞争上岗。

教材中,有一部分习作没有编排例文或者只安排了一个片段。譬如苏教版三上习作3“贴、画、写:美丽的风景”,只安排了一个描写鱼儿的片段,此外没有例文。在课堂伊始,笔者就安排了这样一段谈话:“这篇习作后面没有附完整的例文,所以今天,我们要来‘竞争上岗。我会把同学们写得好的文字印发给大家,贴在语文书上。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加油哦!”课堂上,我们一起选出几篇最好的范文片段,分别誊抄在方格纸上,并复印了发给全班。因为是小伙伴创作的“例文”,所以同学们格外珍视。

2.来篇“病文”又何妨。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既要读例文、学例文,也要识病文、识劣文,这样的训练非常有必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提供病文、劣文,学生通过对病文的修改、对劣文的完善,感受优秀范文的特点,体验其写法。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另类“例文”。

巧用例文,不但让儿童走近写作,而且引领儿童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对于例文,只有用得巧,这样才能发展儿童的言语、思维,建构儿童丰润的言语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例文苏教版蜻蜓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蜻蜓
蜻蜓点水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蜻蜓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