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极法处理六硝基茋生产废水

2014-04-12 01:52任雅琴李瑞博朱晓宏
化工环保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产废水硫酸钠极板

任雅琴,李 峰,李瑞博,朱晓宏

(1. 兰州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北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六硝基茋(HNS)是一种具有较高能量和良好爆炸性能的低感度耐热单质猛炸药[1]。HNS生产废水具有成分复杂、COD高、毒性大、色度高和排放量大等特点,是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2]。电化学法具有易于控制、易建立密闭循环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3],被称为清洁处理法或环境友好技术[4],在废水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7]。三维电极法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法,它是在传统二维电解电极间装填粒状或其他碎屑状工作的电极材料,使其表面带电,成为新的电极,从而大幅增加工作电极的比表面积,减小反应物迁移的距离,提高电解效率[8-10]。该法具有电流效率高、处理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常被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1-21]。

本工作以不同初始COD的HNS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三维电极法处理HNS生产废水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废水处理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废水为山西某火炸药厂的HNS生产废水,COD=312 000 mg/L,色度为37 500倍,pH=5。

浓硫酸(98%(w))、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分析纯; 颗粒状活性炭:工业级; 玻璃珠;蒸馏水。

CS型电化学工作站: 武汉科思特仪器有限公司; 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新泾仪器有限公司; PG4002-SDR型电子天平: Mettler Toledo仪器有限公司; DF-1型恒温电加热器:上海楚波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采用500 mL烧杯作为电解槽,阴极为Ti板,阳极为Ti/IrO2-Ta2O5电极,每块电极尺寸均为40 mm×30 mm ×3 mm,阳极和阴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电极间距可调,在电解槽内设置磁力搅拌器。将活性炭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后,在蒸馏水中浸泡24 h后烘干。称取一定量的活性炭置于废水中浸泡直至其达到吸附平衡,排出废水。

将400 mL经稀释的一定初始COD的废水加入电解槽中,调节电解槽中硫酸钠的质量浓度,加入一定量的m(玻璃珠)∶m(活性炭)(活性炭的质量为5.0 g),调整极板间距,在电极上施压,进行电解反应,测定电解反应后出水COD,计算COD去除率。

1.3 分析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22]。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2.1.1 极板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初始废水COD=3 120 mg/L、ρ(硫酸钠)=500 mg/L、电解电压8 V、电解时间4 h的条件下,极板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见,随极板间距的增大,COD去除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相同的电压条件下,极板间距越小,则极板间溶液的量越少,极板间电阻越小,电容越大,电极所能提供的反应电子数量越多,COD去除率也就越大。但极板间距太小时会导致电场过强,通电瞬间可能引起电场击穿,降低电极的使用寿命。因此,选取极板间距为5,10,15 mm进行正交实验。

图1 极板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2ρ(硫酸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初始废水COD=3 120 mg/L、电解电压8 V、极板间距5 mm、电解时间4 h的条件下,ρ(硫酸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见:随ρ(硫酸钠)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渐提高;当ρ(硫酸钠)>500 mg/L时,COD去除率的增幅趋缓。综合考虑,选取ρ(硫酸钠)为250,375,500 mg/L进行正交实验。

图2 ρ(硫酸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3 电解电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初始废水COD=3 120 mg/L、ρ(硫酸钠)=500 mg/L、极板间距5 mm、电解时间4 h的条件下,电解电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随电解电压的升高,COD去除率逐渐升高;当电解电压高于8 V后,COD去除率的增幅减缓。这是因为,电解电压越高,则填充粒子被复极化的强度越高且数量越多,形成的微电极就越多,电解反应面积越大,COD去除率就越高。因此,选择电解电压为8 V较适宜。

图3 电解电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4 电解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初始废水COD=3 120 mg/L、ρ(硫酸钠)=500 mg/L、极板间距5 mm、电解电压8 V的条件下,电解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见:随电解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逐渐升高;电解时间超过4 h后, COD去除率的增幅趋缓。因此,选择电解时间为4 h较适宜。

图4 电解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2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三维电极电解HNS生产废水工艺中初始废水COD、ρ(硫酸钠)、极板间距、m(玻璃珠)∶m(活性炭)4个工艺参数的最佳实验条件,并考察不同工艺参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各因素的水平已由单因素实验确定,而m(玻璃珠)∶m(活性炭)的水平则通过相关报道[23-24]确定为1∶1,1∶2,1∶3。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极板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废水COD、ρ(硫酸钠)和m(玻璃珠)∶m(活性炭)。最优方案为A1B3C3D3,即三维电极处理HNS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极板间距5 mm,初始废水COD=3 120 mg/L,m(玻璃珠)∶m(活性炭)=1∶3,ρ(硫酸钠)=500 mg/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36.5%。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表2 正交实验结果

3 结论

a)以Ti板为阴极、Ti/IrO2-Ta2O5电极为阳极,采用三维电极法处理HNS生产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电压8 V、电解时间4 h。

b)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极板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废水COD、硫酸钠质量浓度和m(玻璃珠)∶m(活性炭)。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极板间距5 mm,初始废水COD=3 120 mg/L,m(玻璃珠)∶m(活性炭)=1∶3,ρ(硫酸钠)=500 mg/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36.5%。

[1] 王建华,刘玉存,刘登程,等. HNS的临界厚度测试研究[J]. 含能材料,2008,16(2):146-149.

[2] 王敏,柴涛,林凡聪,等. 六硝基茋生产废水的微生物脱色实验研究[J]. 火工品,2010(6):46-49.

[3] 常凌飞,刘有智,高璩. 电化学方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2011,40(1):85-87.

[4] Marco P.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polyaromatic organic pollutants[J]. Water Rec,2000,34(9):2601-2605.

[5] Gandini D,Mahe E,Michaud P A,et al. Oxid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at 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J]. Appl Electrochem,2000,30(11):1345-1350.

[6] Ventura A,Jacquet G,Bermond A,et al. Electro chemical generation of the Fenton’s reagent:Application to atrazine radation[J]. Water Res,2002,36(2):517-522.

[7] Shen Z,Wang W,Jia J,et al. Catalytically assiste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dye red B[J]. Water Environ Res,2002,74(1):117-121.

[8] Saracco G,Solarino L,et al. Electrochemic oxi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at low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J].Electrochem Acta,2000,46(2):373-380.

[9] 孙秀丽,凤颀,张宏林. 复极性三维电极处理硝基苯废水中各影响因子分析[J]. 辽宁化工,2006,35(3):265-269.

[10] Vlyssides A G,Loizidou M,et al.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a textile dye wastewater using a Pt/Ti electrode[J]. J Hazard Mater B,1999,70(1):41-52.

[11] 肖智,陆雪梅,徐炎华. 复极性三维电极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647-2650.

[12] Comniellis C. Anodic oxidation of phenol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J]. J Appl Electrochem,2001,21(3):703-708.

[13] Comniellis C.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phenol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using SnO2anodes[J]. J Appl Electrochem,1993,23(1):108-112.

[14] Comniellis C. Anodic oxidation of phenol in the presence of NaCl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J]. J Appl Electrochem,1995,25(1):23-28.

[15] 高建平,陈庆彩,李翔美,等. 电解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77-178.

[16] 王汉道,梁耀开,冯爱娟,等. 三维电极-混凝法处理酵母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7(4):86-88.

[17] 何国建,刘晓波. 三维电极法处理印染废水[J]. 化工环保,2002,22(2):124-127.

[18] 郝丽,董彦莉,崔永兴. 三维电极电化学法处理茜素红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2):4-9.

[19] 张鹏娟,买文宁,赵敏,等. 三维电极法深度处理维生素生产废水[J]. 环境工程学报,2013,7(3):897-902.

[20] 管荷兰,储金宇,蔡笑笑,等. 活性炭三维电极流化床处理洗车废水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37-1040.

[21] 杨瑞霞,毛存峰. 三维电极电解硝基苯废水处理实验研究[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l):29-31.

[22]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 GB/T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211-213.

[23] 李婧,柴涛. 三维电极对六硝基茋生产废水的脱色实验研究[J]. 化工中间体,2013(l):31-35.

[24] 赵瑾,王静,张雨山,等. 三维电极处理含盐废水的实验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11,28(4):55-58.

猜你喜欢
生产废水硫酸钠极板
高COD二噻烷生产废水预处理研究
一种新型微球聚焦测量极板设计及应用*
毛锑生产废液制备硫酸钠的工艺研究
电容器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测试题
燃料电池双极板制备工艺及其热压机设计研究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
草甘膦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探讨
关于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栅溶解问题的研究
过氧化硫酸钠在洗衣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