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能源企业舆情处置机制

2014-04-13 04:18宋立新
中国石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 宋立新

销售华北分公司管辖运营的成品油管道3000多公里,其点多线长的特点,给管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舆情处置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公司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加深社会对企业的理解度和认知度,会聚舆论正能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完善舆情监测机制

公司本着尊重公众话语权的原则,建立了一套舆情监测机制。安排专人进行舆情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舆情的监测、上报、研判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

明确重点监测领域。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调查,网民和网络认证用户通过互联网自媒体首发曝光(爆料)的事件远远超过市场化媒体和体制内媒体,网民成了事件的“第一报道者”,论坛、微博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阵地”。尤其是微博,往往是形成舆情事件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为此,公司把主流网络媒体、社区论坛和微博等自媒体作为重点监测领域,加密监测,及时发现不良舆情,为公司舆情处置赢取有利时机。

常规监测和定向监测。公司对日常舆情危机和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区分对待,分别开展日常监测和定向监测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公司机关及各基层单位设立兼职舆情监控员,对与公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形象的媒体事件进行日常监控,发现具有危机倾向的舆情;另一方面,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24小时值班,开展定向监测,有针对性地对事件、人物进行定向搜索,随时了解媒体反应,发现不良舆情,为公司应急处置办公室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完善企业发声机制

福建PX项目、昆明大炼油项目、彭州石化等舆情事件说明一个道理,能源企业长期关门搞管理,社会公众由于缺乏对能源企业的了解,部分公众会对能源企业有偏见,从而误解、误读,影响企业声誉,阻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就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主动发声、主动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增信释疑,搭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赢得公众对企业发展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 销售华北分公司在管道泄漏演练中设置新闻信息发布环节。刘玉妹 摄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开放办企,开门办企”。积极开展媒体进企活动,主动加强正面宣传。公司邀请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包括新媒体)记者团走进企业参观考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加大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公开和宣传力度,公司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面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信息,普及知识、答疑释惑,搭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公司结合管道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固定新闻发言人和指定新闻发言人,根据突发事件信息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安排,应对涉及管道管理事件的新闻媒体质询、采访等事宜,妥善协调、处置相关事件。同时,明确各基层输油处负责人为本单位指定新闻发言人,及时通报突发事件,处理本单位突发事件新闻危机。

完善舆情引导机制

面对突发事件引起的不良舆论,公司在积极发声的同时,还应善于借用媒体、政府、意见领袖等关键话语权力量,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重建企业话语权。

借助地方力量,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公司强化纵向配合与横向联系,建立与各地方的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联动机制。一是属地负责,企地联动,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地缘人脉优势,积极加强与当地媒体和管道沿线政府机构、公安系统的联系。二是纵向配合,不断加强与所在地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

借力主流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在整个舆论体系中,市场化媒体作为一股“专业”力量,在信息的二次传播中占据着“舆论领袖”的位置。公司采用“金字塔”策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发生舆情时,能第一时间与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沟通,发布真实信息,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近年来,公司开展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主流媒体零距离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与媒体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了解渠道,为舆情引导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借力意见领袖,发挥“定海神针”作用。公司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在开放日活动中,积极邀请网络大V进企业,对企业进行监督,加强彼此了解,为舆论引导畅通渠道。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