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与不确定因素分析

2014-04-16 02:28梁艳芬
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4期
关键词:失业率经济体欧元区

梁艳芬

一、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经历五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总体趋于好转。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稳固,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日本刺激政策收到一定成效,增长信心得到提振。特别是四季度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全球货物贸易回升更为明显。但世界经济整体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脆弱复苏阶段;新兴经济体的结构性调整,拖累世界经济整体增速。

2014年1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估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增速略低于2012年的3.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3%,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7%,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估计值较IMF更为乐观,2014年1月初世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估全球经济2013年将增长3.2%,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5.3%,发达国家增长2.2%。

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经济复苏总体步伐将加快,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望好于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加强,不仅表现在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财政抑制效应也将减少;欧债危机、中国经济软着陆和美国政府再度关门的风险基本可以排除;发达经济体增长强劲,外部需求增多令新兴市场受益,亚洲仍有潜力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IMF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可望持续,预计增长2.2%。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加快0.9个百分点;欧元区触底回升,增长率将达1%;日本后续动力可能减弱,增长率预计为1.7%,与上年持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1%,略好于上年,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经济增速从前几年的6%-8%左右回落到2%-3%。

联合国2013年12月18日发布的《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4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世界银行2014年1月报告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13年的2.4%,上升至3.2%。发展中国家2014年经济增速将从2013年的4.8%上升至5.3%;发达国家加速增长,预计增长率在2014年为2.2%,比2013年的1.3%有一定改善。其中,美国经济改善最为明显,2014年其经济预计会增长2.8%;欧元区经济在经历两年的萎缩之后,2014年预计将增长1.1%。从上述权威国际机构预测报告可以确定的是,2014年全球经济将走出最黑暗和最糟糕的时期,进入复苏通道。当然,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复苏进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一帆风顺。2014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启动再工业化进程,回归成为全球经济引擎,但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再度依赖金融资本或虚拟经济引领经济更为脆弱;二是美国实施退出量化宽松(QE)的政策,虽然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稳定,但对全球资本市场而言,将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的重新定价,导致资本流动加剧,引起资产价格、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变动,从而引发全球经济环境的动荡;三是新兴大国经济减速、金融风险上升,增长节奏仍将处于调整态势。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二、国际贸易期待曙光

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仍不乐观,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口萎缩,拖累全球贸易增长。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只有1.2%,其中能源贸易下降1.6%,欧盟进口下降2%严重拖累其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与过去两年平均12%的增速相比,新兴经济体虽然实现了5%的进口增长,但速度显然已经放缓。但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国际贸易回升步伐加快。其中,美国10月份出口达到前10个月最高规模;欧元区前10个月出口同比增长6.1%,10月当月进出口额均达到前10个月最高水平;中国11月、12月两月出口连续创全年月度出口高点,月度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

从荷兰智库“经济政策分析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13年1-9月世界货物贸易量指数缓慢徘徊在129-132。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月度平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截至9月份,世界货物贸易量环比仅增长2.2%。但自10月份起,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贸易量均呈温和上升态势。10月当月全球货物贸易指数达到134.6,高出年初2.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11月份继续增长0.2%,约合实际增长率2.1%,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增长速度。WTO报告估计2013年全球贸易量增长2.5%;2014年全球贸易量增长有望加快,预计增长4.5%,但仍将低于过去20年5.4%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2.8%,发展中国家增长6.3%,分别高于2013年1.3个和2.7个百分点。

国际贸易规模的恢复,一方面取决于世界经济基本面向好,另一方面也受到各国贸易政策的影响。尽管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数次延长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但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困难,继续想方设法限制进口,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产业,不利于国际贸易复苏。据世贸组织发布的第九次贸易限制措施监督报告,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09项贸易限制措施,覆盖全球进口商品的0.5%,其中新贸易限制措施数量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以反倾销调查为主的贸易救济调查仍是贸易限制措施的主要手段。由于贸易限制措施的撤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全球范围内贸易限制措施总量依然在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影响全球贸易复苏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年末,WTO打破十几年僵局,实现其成立以来首个多边谈判成果――“巴厘岛协定”,令人对“多哈回合”谈判重拾信心。协议的达成,对处于困难时期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无疑是一个鼓舞和可喜的转折。根据经合组织研究报告估算,巴厘岛协定“早期收获”安排有望降低10%至15%的贸易成本,其中贸易便利化协议将每年为全球创造1万亿美元的收益,2100万就业岗位,帮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10%,发达国家出口增长5%。另一值得关注的是,繁荣且活跃的区域贸易谈判不仅可能重塑国际贸易格局,而且将对国际贸易规则产生重要影响。如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将会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等区域贸易谈判也会成为影响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因素。

三、货币政策潜在差异性风险

2014年全球经济政策最明显的趋势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面临重大改变,而且错位实施、差异性特征明显加大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美联储已宣布将从2014年1月起开始将QE3每月的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表示从1月起,每月收购机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规模从400亿减为350亿;收购长期政府公债由每月450亿减为400亿,合计750亿。这意味着美联储局已开始审慎缩减QE规模,也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五年之久的三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进行时。而日本央行正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央行表示,只要走向摆脱通缩的目标趋势不变,2014年就将继续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则仍然面临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压力,在2013年11月议息会议后,欧洲央行意外宣布将欧元区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基准利率)从0.5%降至0.25%这一历史最低水平,隔夜贷款利率降至0.75%,隔夜存款利率维持在0不变。欧洲央行可能在2014年第一季度将再融资利率进一步降低15个基点至0.1%。英国央行在短期内也不会开始收紧政策。

从目前看,美联储以每次10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购债规模,可能直至2014年底才能完全结束QE。由于缩减QE直至退出的过程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其连锁效应无法估量。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新兴市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国家将是那些曾有过信贷泡沫史、资本账户开放、高额经常帐赤字和外债的国家。其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错位实施,无疑将改变全球流动性格局,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和金融资产价格,并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带来新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局面可能再现甚至加剧,面临更大的资金外流、货币贬值压力,资产负债表恶化。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本身也面临两难选择,若通过提高利率阻止资本外流无疑增加复苏成本、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若紧缩财政则有可能导致前期政策效率降低。宽松还是紧缩,这将是个问题。

四、全球财政失衡状况有待改善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但也给各国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近几年发达国家连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IMF预计,2013年美国、欧元区、日本政府债务率分别高达106%、95.7%和24.5%,2014年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削赤减债任务十分艰巨,财政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全球财政失衡未见明显改善。IMF预计2014年全球大多数经济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情况仍将持续,尽管平均赤字率(财政赤字/GDP)从2013年的4.13%降至3.85%,但赤字率仍将超过3%国际警戒线,且大幅高于危机前水平,财政失衡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其次,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相对恶化。IMF预计2014年,新兴市场整体的财政赤字率为2.25%,虽然绝对水平较发达经济体略低,但相对2012年上升0.54个百分点,相对2008年更大幅上升了2.92个百分点,表明新兴市场的财政失衡风险有所加大。如金砖国家印度,2014年财政赤字率排在第七位,达到8.49%。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的变化趋势要劣于发达经济体,2014年新兴市场的财政风险相比发达经济体更值得高度关注。

五、降低失业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目标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不仅抑制居民收入增长,也严重打压消费能力和意愿,在内生经济动力(包括个人和企业投资)真正活跃之前,2013年个人消费尚未再现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景象。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未能改善全球劳动力市场,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较上年增加近500万人,全年累计大约2.02亿人失业。整个欧元区失业率已达到12%,西班牙为26%。年轻人失业情况更糟,欧元区平均水平接近24%,一些国家已经超过35%。美国失业率尽管已由金融危机后的10%降至目前的7.0%,但仍远高于6.5%的目标水平,其他发达经济体失业问题短期内也无明显改善迹象。

IMF预计201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水平仍保持高位。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全球失业率将大致维持不变,总体水平较危机前高出0.5个百分点。欧洲高失业国家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仍将高于50%。因此,各央行纷纷将未来政策目标与改善失业率挂钩。美国QE政策退出的目标指引之一就是失业率降至6.5%;英国央行也推出了将央行利率政策与失业率挂钩的前瞻指引,称央行在失业率降至7%之前不会考虑加息和缩减QE规模。将失业率指标引入新的政策前瞻指引,无疑令市场投资者增加对于失业率水平降低的关注,同时也有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六、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

美国: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复苏势头较为巩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政府关门并提高债务上限,避免了债务违约,但美政府面临整固财政压力明显。IMF预计2013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9%。2014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国内工业逐渐企稳、页岩气革命提升其竞争力,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进一步巩固。IMF预计,2014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2.8%,美联储预计美国经济增速为3.0%,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由于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低于历史水平,劳动力市场持续僵化,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核心动力-个人消费不大可能骤然加速,引领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投资后续乏力。随着QE政策的退出,长期利率上升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将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投资增长面临压力;三是财政束缚压力。尽管奥巴马政府签署的2014-2015财政预算协议,化解了政府关门风险,但债务上限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医改遭遇挫折,总统、政府、两党以及国会的支持率都处于下降趋势,政治格局出现分散化趋势,未来美国财政危机常态化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这无疑将长期干扰美国经济复苏,拖累其经济复苏势头。

欧元区:2013年欧元区呈现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摆脱债务危机的紧急状态,走出长达18个月的经济衰退。目前,欧元区通过政策行动减少了主要风险并稳定了金融形势,但外围经济体增长仍受制于信用瓶颈,导致欧元区内部经济复苏势头出现分化。此外,部分国家金融体系仍很脆弱,高企的失业率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财政形成较大的压力,居高不下的私人债务有待继续清理,调结构任务依然严峻。IMF预计欧元区2013年GDP下降0.4%,2014年将重返增长,增速为1%。特别是德国经济有望迎来“黄金时期”-失业率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增速不断提高。2014年欧元经济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银行系统依然脆弱,金融修复尚未完成;二是持续的、大范围的高失业率;三是整体内需不足,持续低通胀成为欧洲央行心头大患。

日本:2013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失业率下降,私人消费上升,工业生产以温和速度增长,安倍经济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通缩状况有所改善。日元贬值(2013年全年贬值20%)带来日本企业以日元结算的海外收入增加,企业盈利得到提高。安倍政府在出台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宣布2014年4月起按计划将消费税税率从目前的5%提高至8%,引发经济下行担忧,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前两季度私人消费将下降一成。IMF预测,日本经济2013年将增长1.7%,随着财政紧缩政策落实,2014年预计增长率与上年持平,仍为1.7%,日本的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不力也会带来财政风险。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四年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先锋,它们贡献率全球GDP增长的四分之三。但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较2010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其中2/3来自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障碍,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金融市场动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型的干扰等。从内部看,经常账户和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减缓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市场发生剧烈震荡,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急剧下滑,债券收益率攀升,资本加速外流。2014年新兴市场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亮点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原先经济停滞的墨西哥有望成为拉丁美洲最具有潜力的经济体;菲律宾经济增长可能超过7%,是现在世界最热的经济体之一;巴基斯坦金融系统重现稳定迹象;而引发欧债危机的希腊,自被降级为“新兴市场”后,经历了残酷的政府预算和工资削减,其出口又开始具有竞争力。新兴市场中的秘鲁和泰国也表现不俗。

总之,2014年的世界经济,仍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调整期,虽然出现了经济复苏,但复苏的势头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形式错综复杂。“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更需要把握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机会。

三、货币政策潜在差异性风险

2014年全球经济政策最明显的趋势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面临重大改变,而且错位实施、差异性特征明显加大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美联储已宣布将从2014年1月起开始将QE3每月的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表示从1月起,每月收购机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规模从400亿减为350亿;收购长期政府公债由每月450亿减为400亿,合计750亿。这意味着美联储局已开始审慎缩减QE规模,也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五年之久的三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进行时。而日本央行正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央行表示,只要走向摆脱通缩的目标趋势不变,2014年就将继续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则仍然面临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压力,在2013年11月议息会议后,欧洲央行意外宣布将欧元区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基准利率)从0.5%降至0.25%这一历史最低水平,隔夜贷款利率降至0.75%,隔夜存款利率维持在0不变。欧洲央行可能在2014年第一季度将再融资利率进一步降低15个基点至0.1%。英国央行在短期内也不会开始收紧政策。

从目前看,美联储以每次10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购债规模,可能直至2014年底才能完全结束QE。由于缩减QE直至退出的过程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其连锁效应无法估量。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新兴市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国家将是那些曾有过信贷泡沫史、资本账户开放、高额经常帐赤字和外债的国家。其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错位实施,无疑将改变全球流动性格局,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和金融资产价格,并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带来新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局面可能再现甚至加剧,面临更大的资金外流、货币贬值压力,资产负债表恶化。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本身也面临两难选择,若通过提高利率阻止资本外流无疑增加复苏成本、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若紧缩财政则有可能导致前期政策效率降低。宽松还是紧缩,这将是个问题。

四、全球财政失衡状况有待改善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但也给各国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近几年发达国家连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IMF预计,2013年美国、欧元区、日本政府债务率分别高达106%、95.7%和24.5%,2014年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削赤减债任务十分艰巨,财政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全球财政失衡未见明显改善。IMF预计2014年全球大多数经济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情况仍将持续,尽管平均赤字率(财政赤字/GDP)从2013年的4.13%降至3.85%,但赤字率仍将超过3%国际警戒线,且大幅高于危机前水平,财政失衡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其次,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相对恶化。IMF预计2014年,新兴市场整体的财政赤字率为2.25%,虽然绝对水平较发达经济体略低,但相对2012年上升0.54个百分点,相对2008年更大幅上升了2.92个百分点,表明新兴市场的财政失衡风险有所加大。如金砖国家印度,2014年财政赤字率排在第七位,达到8.49%。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的变化趋势要劣于发达经济体,2014年新兴市场的财政风险相比发达经济体更值得高度关注。

五、降低失业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目标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不仅抑制居民收入增长,也严重打压消费能力和意愿,在内生经济动力(包括个人和企业投资)真正活跃之前,2013年个人消费尚未再现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景象。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未能改善全球劳动力市场,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较上年增加近500万人,全年累计大约2.02亿人失业。整个欧元区失业率已达到12%,西班牙为26%。年轻人失业情况更糟,欧元区平均水平接近24%,一些国家已经超过35%。美国失业率尽管已由金融危机后的10%降至目前的7.0%,但仍远高于6.5%的目标水平,其他发达经济体失业问题短期内也无明显改善迹象。

IMF预计201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水平仍保持高位。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全球失业率将大致维持不变,总体水平较危机前高出0.5个百分点。欧洲高失业国家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仍将高于50%。因此,各央行纷纷将未来政策目标与改善失业率挂钩。美国QE政策退出的目标指引之一就是失业率降至6.5%;英国央行也推出了将央行利率政策与失业率挂钩的前瞻指引,称央行在失业率降至7%之前不会考虑加息和缩减QE规模。将失业率指标引入新的政策前瞻指引,无疑令市场投资者增加对于失业率水平降低的关注,同时也有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六、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

美国: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复苏势头较为巩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政府关门并提高债务上限,避免了债务违约,但美政府面临整固财政压力明显。IMF预计2013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9%。2014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国内工业逐渐企稳、页岩气革命提升其竞争力,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进一步巩固。IMF预计,2014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2.8%,美联储预计美国经济增速为3.0%,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由于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低于历史水平,劳动力市场持续僵化,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核心动力-个人消费不大可能骤然加速,引领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投资后续乏力。随着QE政策的退出,长期利率上升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将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投资增长面临压力;三是财政束缚压力。尽管奥巴马政府签署的2014-2015财政预算协议,化解了政府关门风险,但债务上限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医改遭遇挫折,总统、政府、两党以及国会的支持率都处于下降趋势,政治格局出现分散化趋势,未来美国财政危机常态化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这无疑将长期干扰美国经济复苏,拖累其经济复苏势头。

欧元区:2013年欧元区呈现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摆脱债务危机的紧急状态,走出长达18个月的经济衰退。目前,欧元区通过政策行动减少了主要风险并稳定了金融形势,但外围经济体增长仍受制于信用瓶颈,导致欧元区内部经济复苏势头出现分化。此外,部分国家金融体系仍很脆弱,高企的失业率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财政形成较大的压力,居高不下的私人债务有待继续清理,调结构任务依然严峻。IMF预计欧元区2013年GDP下降0.4%,2014年将重返增长,增速为1%。特别是德国经济有望迎来“黄金时期”-失业率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增速不断提高。2014年欧元经济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银行系统依然脆弱,金融修复尚未完成;二是持续的、大范围的高失业率;三是整体内需不足,持续低通胀成为欧洲央行心头大患。

日本:2013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失业率下降,私人消费上升,工业生产以温和速度增长,安倍经济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通缩状况有所改善。日元贬值(2013年全年贬值20%)带来日本企业以日元结算的海外收入增加,企业盈利得到提高。安倍政府在出台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宣布2014年4月起按计划将消费税税率从目前的5%提高至8%,引发经济下行担忧,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前两季度私人消费将下降一成。IMF预测,日本经济2013年将增长1.7%,随着财政紧缩政策落实,2014年预计增长率与上年持平,仍为1.7%,日本的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不力也会带来财政风险。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四年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先锋,它们贡献率全球GDP增长的四分之三。但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较2010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其中2/3来自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障碍,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金融市场动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型的干扰等。从内部看,经常账户和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减缓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市场发生剧烈震荡,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急剧下滑,债券收益率攀升,资本加速外流。2014年新兴市场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亮点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原先经济停滞的墨西哥有望成为拉丁美洲最具有潜力的经济体;菲律宾经济增长可能超过7%,是现在世界最热的经济体之一;巴基斯坦金融系统重现稳定迹象;而引发欧债危机的希腊,自被降级为“新兴市场”后,经历了残酷的政府预算和工资削减,其出口又开始具有竞争力。新兴市场中的秘鲁和泰国也表现不俗。

总之,2014年的世界经济,仍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调整期,虽然出现了经济复苏,但复苏的势头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形式错综复杂。“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更需要把握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机会。

三、货币政策潜在差异性风险

2014年全球经济政策最明显的趋势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面临重大改变,而且错位实施、差异性特征明显加大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美联储已宣布将从2014年1月起开始将QE3每月的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减至750亿美元。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表示从1月起,每月收购机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规模从400亿减为350亿;收购长期政府公债由每月450亿减为400亿,合计750亿。这意味着美联储局已开始审慎缩减QE规模,也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五年之久的三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进行时。而日本央行正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央行表示,只要走向摆脱通缩的目标趋势不变,2014年就将继续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则仍然面临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压力,在2013年11月议息会议后,欧洲央行意外宣布将欧元区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基准利率)从0.5%降至0.25%这一历史最低水平,隔夜贷款利率降至0.75%,隔夜存款利率维持在0不变。欧洲央行可能在2014年第一季度将再融资利率进一步降低15个基点至0.1%。英国央行在短期内也不会开始收紧政策。

从目前看,美联储以每次10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购债规模,可能直至2014年底才能完全结束QE。由于缩减QE直至退出的过程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其连锁效应无法估量。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新兴市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国家将是那些曾有过信贷泡沫史、资本账户开放、高额经常帐赤字和外债的国家。其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错位实施,无疑将改变全球流动性格局,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和金融资产价格,并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带来新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金融动荡局面可能再现甚至加剧,面临更大的资金外流、货币贬值压力,资产负债表恶化。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本身也面临两难选择,若通过提高利率阻止资本外流无疑增加复苏成本、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若紧缩财政则有可能导致前期政策效率降低。宽松还是紧缩,这将是个问题。

四、全球财政失衡状况有待改善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但也给各国政府积累了大量债务。近几年发达国家连年财政赤字,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IMF预计,2013年美国、欧元区、日本政府债务率分别高达106%、95.7%和24.5%,2014年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削赤减债任务十分艰巨,财政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全球财政失衡未见明显改善。IMF预计2014年全球大多数经济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情况仍将持续,尽管平均赤字率(财政赤字/GDP)从2013年的4.13%降至3.85%,但赤字率仍将超过3%国际警戒线,且大幅高于危机前水平,财政失衡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其次,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相对恶化。IMF预计2014年,新兴市场整体的财政赤字率为2.25%,虽然绝对水平较发达经济体略低,但相对2012年上升0.54个百分点,相对2008年更大幅上升了2.92个百分点,表明新兴市场的财政失衡风险有所加大。如金砖国家印度,2014年财政赤字率排在第七位,达到8.49%。新兴市场财政状况的变化趋势要劣于发达经济体,2014年新兴市场的财政风险相比发达经济体更值得高度关注。

五、降低失业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前瞻指引目标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不仅抑制居民收入增长,也严重打压消费能力和意愿,在内生经济动力(包括个人和企业投资)真正活跃之前,2013年个人消费尚未再现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景象。国际劳工组织《2014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复苏疲弱未能改善全球劳动力市场,2013年全球失业人数较上年增加近500万人,全年累计大约2.02亿人失业。整个欧元区失业率已达到12%,西班牙为26%。年轻人失业情况更糟,欧元区平均水平接近24%,一些国家已经超过35%。美国失业率尽管已由金融危机后的10%降至目前的7.0%,但仍远高于6.5%的目标水平,其他发达经济体失业问题短期内也无明显改善迹象。

IMF预计201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水平仍保持高位。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全球失业率将大致维持不变,总体水平较危机前高出0.5个百分点。欧洲高失业国家西班牙和希腊的青年失业率仍将高于50%。因此,各央行纷纷将未来政策目标与改善失业率挂钩。美国QE政策退出的目标指引之一就是失业率降至6.5%;英国央行也推出了将央行利率政策与失业率挂钩的前瞻指引,称央行在失业率降至7%之前不会考虑加息和缩减QE规模。将失业率指标引入新的政策前瞻指引,无疑令市场投资者增加对于失业率水平降低的关注,同时也有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晴雨表。

六、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

美国: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复苏势头较为巩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政府关门并提高债务上限,避免了债务违约,但美政府面临整固财政压力明显。IMF预计2013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9%。2014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国内工业逐渐企稳、页岩气革命提升其竞争力,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进一步巩固。IMF预计,2014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2.8%,美联储预计美国经济增速为3.0%,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一是由于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低于历史水平,劳动力市场持续僵化,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核心动力-个人消费不大可能骤然加速,引领经济快速增长;二是投资后续乏力。随着QE政策的退出,长期利率上升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将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投资增长面临压力;三是财政束缚压力。尽管奥巴马政府签署的2014-2015财政预算协议,化解了政府关门风险,但债务上限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医改遭遇挫折,总统、政府、两党以及国会的支持率都处于下降趋势,政治格局出现分散化趋势,未来美国财政危机常态化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这无疑将长期干扰美国经济复苏,拖累其经济复苏势头。

欧元区:2013年欧元区呈现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摆脱债务危机的紧急状态,走出长达18个月的经济衰退。目前,欧元区通过政策行动减少了主要风险并稳定了金融形势,但外围经济体增长仍受制于信用瓶颈,导致欧元区内部经济复苏势头出现分化。此外,部分国家金融体系仍很脆弱,高企的失业率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财政形成较大的压力,居高不下的私人债务有待继续清理,调结构任务依然严峻。IMF预计欧元区2013年GDP下降0.4%,2014年将重返增长,增速为1%。特别是德国经济有望迎来“黄金时期”-失业率下降、可支配收入增加、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经济增速不断提高。2014年欧元经济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银行系统依然脆弱,金融修复尚未完成;二是持续的、大范围的高失业率;三是整体内需不足,持续低通胀成为欧洲央行心头大患。

日本:2013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失业率下降,私人消费上升,工业生产以温和速度增长,安倍经济刺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通缩状况有所改善。日元贬值(2013年全年贬值20%)带来日本企业以日元结算的海外收入增加,企业盈利得到提高。安倍政府在出台5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宣布2014年4月起按计划将消费税税率从目前的5%提高至8%,引发经济下行担忧,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前两季度私人消费将下降一成。IMF预测,日本经济2013年将增长1.7%,随着财政紧缩政策落实,2014年预计增长率与上年持平,仍为1.7%,日本的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不力也会带来财政风险。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四年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先锋,它们贡献率全球GDP增长的四分之三。但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较2010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其中2/3来自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障碍,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金融市场动荡,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型的干扰等。从内部看,经常账户和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减缓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市场发生剧烈震荡,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急剧下滑,债券收益率攀升,资本加速外流。2014年新兴市场仍将保持一定增速,但亮点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原先经济停滞的墨西哥有望成为拉丁美洲最具有潜力的经济体;菲律宾经济增长可能超过7%,是现在世界最热的经济体之一;巴基斯坦金融系统重现稳定迹象;而引发欧债危机的希腊,自被降级为“新兴市场”后,经历了残酷的政府预算和工资削减,其出口又开始具有竞争力。新兴市场中的秘鲁和泰国也表现不俗。

总之,2014年的世界经济,仍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调整期,虽然出现了经济复苏,但复苏的势头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形式错综复杂。“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更需要把握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机会。

猜你喜欢
失业率经济体欧元区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