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校读札记(一)

2014-04-16 17:45
江海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点校文帝墓志

黄 楼

中华书局标点本《周书》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主持的“北四史”点校工作之一,堪称正史点校的典范,广为海内外学者所称引。由于年代稍久,近几十年新出墓志文献等皆未能利用,且受检索条件及校勘体例等局限,偶尔亦存有错漏情况。今不揣浅陋,略举数条,以就教于方家。

1.“改东雍为华州,北雍为宜州,南雍为蔡州。华州为同州,北华为鄜州,东秦为陇州,南秦为成州,北秦为交州……南豳州为宁州……凡改州四十六。”(《周书》卷二《文帝纪》,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34页)

《周书》本条史料不见他书。《周书·文帝纪》云废帝三年正月改“南豳州为宁州”,检《太平寰宇记》卷三四邠州条:“后魏大统十四年分泾州之新平县置南豳州,以北别有豳,此为南。废帝三年废北豳州,此遂去‘南’字。”又《魏书·地形志》宁州条:“至废帝三年改邠(豳)州为宁州,以安宁取称也。”则废帝三年,改南豳州为豳州,豳州为宁州。非为改南豳州为宁州。郭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卷一“北地郡”条亦疑此处有误,但未指明其致误原因。今按,《周书·文帝纪》本条云“凡改州四十六”,但细数前文,所列州数仅四十五州,其中必脱一州之名。盖“南豳州为宁州”处,原作“南豳州为豳州,豳州为宁州”,《周书》在传写过程中,写者不明豳州、南豳州为两州,径作“南豳州为宁州”,导致中间“豳州为豳州”五字讹脱,此五字可补足。

2.“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第265页)

“十州”,《北史》卷六一《独孤信传》作“十一州”。《通志》卷一五六《独孤信传》,《册府》卷三〇九、卷三四五、卷三九三、卷八二四并同,《周书》此当脱一“一”字。

3.“魏废帝元年,又以父勋,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长安郡公。”(《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附独孤善传》,第267页。)

“长安郡公”,《北史》卷六一《独孤信传》作“长城郡公”。按,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所收《独孤信墓志》云:“长息善,字弩引,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河州刺史,长城郡开国公。”墓志与《北史》相互印证,故《周书》“长安郡公”乃“长城郡公”之讹误。

4.“以功除讨夷将军,进爵内官县子。”(《周书》卷一七《王德传》,第285页)

“内官县子”,四库全书本《周书》、《北史》卷六五《王德传》作“同官县子”。按“内官县”不见记载,“内”当为“同”之形讹。

猜你喜欢
点校文帝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罗文帝剪纸作品
止谤妙招
古籍点校成果著作权探析
赋与唐代墓志
清代台湾研究资料整理的新成果:评刘荣平、江卉点校《黄鹤龄集》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