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策略的探讨

2014-04-17 07:28雷忠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校企院校

雷忠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对政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策略的探讨

雷忠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政府、高职高专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三方重要力量,三者的协同作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高技能型人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政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一系列策略,分别介绍了政府部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为深入开展政校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政校企合作;高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迅猛发展,然而,要想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犷形向集约型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亟需一批拥有高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正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然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多都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政府、高职院校、相关行业企业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三者应该结合起来,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制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案,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技能型人才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科学理论和知识在人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出现了“高技能型人才”这一说法。与其同义的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高级蓝领、高级技工、高端技术工人、金蓝领、技师等。第一次给出高技能型人才定义的是2005年的《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它指出高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获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相应职级的人员,如,高级模具钳工、高级车工、火箭装配技师、汽车维修技师、高级美容师、加工中心操作技师、烹饪高级技师等。职业领域涉及各行各业,包括商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服务等行业的操作人员。

高技能型人才是拥有较高技能,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才,在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各方面体现着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具有较为高超的生产技能,掌握了高端的操作技能,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脑力劳动的比重多于体力劳动,可以较为轻松顺利的由技能操作岗位转向生产管理岗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是以低利润的的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国际产业的分工中处于较低地位,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遭到了重大污染,我国想要发展可持续经济,迫在眉睫的是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众所周知,要实现这一转变,亟需的就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的职业工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就是培养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高职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据有关专家预测,2009年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有1280人,到了2015年在校生将会达到1390人,而2020年会突破1500大关。

二、政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策略

1.建立“政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流程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到高校教育人才方案实施工作中的保证,政、校、企三方分别应该发挥其职能,参与制定详细而又操作性强的“政校企”制度和流程规范。第一,政府从宏观上发挥对“政校企”合作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加强宣传力度,进行政策引导,根据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政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全面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制定促进两者合作的相关法规和条款,在政策、法规、资金和安全保障各方面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得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得以深入开展。最后,政府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监管力度,公正地落实企业应该享有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第二,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政校企”合作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资源,着眼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科研、学生实训等实际工作,在“政校企”协同下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参与合作的行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制度,加大对“政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企业投资力度,对参与实训的员工进行培训、管理,为校企双方共赢创造机会。

2.建设和落实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1)政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职能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规划纲要》中曾经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政府在高等职业和继续教育两方面应该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

首先,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因此,政府应当把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划纳入到国家、地方经济发展范畴,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相符合。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投入。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其投资比例大,实现周期长,效果显现慢,因而这需要政府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做出决策,从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考虑,加大投资力度。对进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企业提供财政政策方面的有利支持,制定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适合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政治环境。再次,应该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目前,我国对高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多数人以为高技能型人才是较为低层次的专科,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层次地位有所偏颇。政府应该针对此情况制定政策,改变不合理的招生体制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并且尽快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高等教育中不仅包括专科教育,还应该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认识。另外,还应该努力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对有突出技能和贡献的高技能型人才进行表彰,扩大榜样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2)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就业型”人才为导向,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勇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社会适应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首先,高职教育的专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应用都应该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技能证的考核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条件之一,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实习和实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应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师不同,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应该拥有较强的技能实践能力,不仅应该持有教师资格证和其他的专业资格证,还应该对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及时更新。再次,高职院校教育在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把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开发学生实践课程,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增加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机会,在制定理论课程标准和大纲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课程标准,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纳入课程考核范围。

(3)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是经济微观主体,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基础作用。行业企业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是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者和使用者。对于企业来说,能否从高职院校中获得大量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行业企业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参与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本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本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高级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起来,参与制定本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实验实训建设等。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参与对高职院校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其次,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果最终要受到企业的生产一线的检验,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和定岗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未必都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此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对企业进行一定补偿。同时,教师实践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的实践机会,充实教师的技能实践经验,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总之,在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形势背景下,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三方重要力量,三者应该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案,并紧密配合,协同发挥作用,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政府应该在宏观上提供政策支持,创造适合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实训,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平台,三者合力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1]陈健巍,初晓梅.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论坛,2009(12):148-149.

[2]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62-65.

For the political college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discussion of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strategy

Lei Zhong-lia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China)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urgently ne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Gover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s on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force in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the synergy of the thre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work.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strategy 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govern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 rol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talent training work, for further political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provide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political-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 skilled talents; collaborative culture; strategy

G640

A

1000-9795(2014)08-00009-02

[责任编辑:鲍 雨]

雷忠良(1964-),男,江西临川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管理。

本文系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四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知识共享视阈下政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2Y10。

猜你喜欢
技能型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