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基础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群体

邓 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浅谈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基础

邓 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650000)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宗教活动无疑成为了历史进程中最久远,分布最广,影响最深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它都是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因。

民族宗教活动;社会心理基础

一、前言。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信仰本是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明确了各民族宗教文化传承的社会心理基础,就找到了作为国家共享文化传承的基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格局的改变,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成果相当显著。然而,还是存在着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分布不均、多民族聚居等现状,这些都成为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长期以来,为了消除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相互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成为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由此也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照搬照套汉族地区发展模式,有的民族甚至开始讲汉话,写汉字,将自己的文化抛之脑后。可见,实行资源开发导向型的传统工业化战略,使得人们在重视经济开发的同时容易忽视民族文化多样化和生态环境多样化的特点,如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相互隔离,不仅不能真正带动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和变革,而且还会付出了自然环境被破坏,民族文化退化,民族边缘化程度加剧等沉重代价。

三、宗教作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直伴随在社会发展的左右,它以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载着人类的某些需要以及个体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它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下,改变着人类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民族宗教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内在基础在于民族内共同的心理需求,其发展和演化又形成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定,构成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促成民族新的需求;民族宗教文化对于解决民众日常生活规范、心理冲突、群体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宗教现象的心理起源、宗教的心理功能,诸多学者从人类的需要、潜意识、精神冲突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国外对社会心理的研究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心理理论;黑格尔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视角提出了 “世界精神” 和“民族精神”的概念;普列汉诺夫将社会心理作为一个中介环节,探讨其对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之后,勒庞,涂尔干、麦独孤等人都对社会心理进行了研究。国内对社会心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社会心理学著作的译介。沈德灿认为,社会心理是群体背景影响下,个体心理的主观感受和变化;左军认为,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情感、风俗、习惯、信念等,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情感、态度、言论和行为之中;尹可丽将族群的社会心理分为族群个体水平上的社会个体心理和族群群体水平的群体心理两个层次。马林诺夫斯基提出,凡有文化必有宗教……尽管文化对于宗教的需要完全是派生的、间接的,但是归根结底宗教却植根于人类的基本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文化形式。早期的心理学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心理分析等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宗教体验、探讨宗教现象的心理起源。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现象起源的心理起因,认为宗教起源于俄狄浦斯情结。其观点之偏颇受到诸多批评,但这一从潜意识和深层心理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宗教现象的思路对后来者起到重要启示作用。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表现为由宗教经验带来的神秘感、依存感、超越感等复杂感受,促使人们转变生活态度,还表现为慎重与信赖的态度,并经过长时间而建立起信条或者教义这样的信仰群体的表达形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则认为“个人的宗教体验”是宗教体验的基本成分,在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体现了人类对终极精神或真、善、美的追寻。这些研究为后人理解和研究宗教文化的心理基础给予了重要启示。当前国外关于宗教的心理学研究,主要从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三个层面展开,采用测量、作品分析、实验、访谈等方法探讨精神性与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宗教体验的跨文化比较、宗教行为如祈祷的神经心理机制与社会心理效应等。国内关于宗教信仰的心理学研究在近十多年来也逐渐增多, 但这些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为初步的理论探讨,少数为调查实证研究。有的学者对信仰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认知特点进行探讨;有的学者从宗教信仰的心理基础来探讨,主要从心理需求角度展开思考;也有学者对宗教信仰的心理与社会功能进行研究,普遍认为宗教信仰具有心理慰籍、满足归属感、社会整合等功能;还有研究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宗教信仰现状。此外,在很多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系统遇到了来自宗教教育的挑战。在生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民众的支持等方面,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存在冲突。基于宗教信仰的民族认同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之间存在潜在冲突。宗教文化在形成民族认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特强的组织功能也存在着某种危险性,宗教易成为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导火索或催化剂。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影响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文化的传承既包括显性可见的、物质和行为的传递和延续方式,更重要的还是内在隐性、为民众所内化的观念、态度、价值观的传承。从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来思考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五、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存在于社会中。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宗教缺少了解,将宗教视为迷信,对宗教文化持消极评价,对长期以来宗教文化为何能得以传承更是难以理解。事实上,任何宗教都是对既存的人类生存条件做出的反应,尽管形式不同,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宗教,也许人们在研究宗教活动的时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一些宗教形式分门别类,甚至进行比较,这是因为人们感觉它发挥了更高层次的心理功能,激发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感悟,包含着更多的概念,这些概念中感觉和意象的成分很少,和人类的生活更加贴进,安排得更加合理,似乎已经溶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无论如何,宗教就是宗教,就像所有生物一样,不论是最简单的生物还是人类都是生命,无高低之分,无先进和落后之别,它们都是同样的重要,值得重视。因为它们满足了同样的需要,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取决于同样的原因;它们能够把宗教活动的本性展现出来,唯一不同的是人类的需求,人类扮演的角色。

六、人是社会的人,是文化的人,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给予人以安全、自尊、认同、延续,其发展和演化又形成民族共同的价值认定,这对民族的形成、民族特征的形成,包括民族心理、思维模式、社会习俗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是特定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认同体系的典型代表,是这些民族的精神皈依,它因此成为特定民族的民族认同基础。它是少数民族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紧密联系的内在动力,也是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形成和存在的内在基础。反过来,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又可以满足少数民族的心理需要,促进少数民族个体或群体新的需要的产生。这对解决少数民族群体成员的心理冲突、维系少数民族间的群体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1][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М].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德]兰德曼.张乐天,译.哲学人类学[М].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爱弥尔.涂尔干.渠东,汲 ,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М].商务印书馆,2013.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in the minority religious activities

Deng Hua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Kunming Yunnan,650000,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evolution, religious activities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longest historical proces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the most complex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both to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whether domestic or foreign, i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nation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social psychological basis

C912.6

A

1000-9795(2014)03-0028-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6

邓 桦(1979-),女,广东南海人,博士,从事民族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