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外地德育工作道德

何 璐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何 璐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在一次由我们学院举办的“东莞市行业协会与东莞高校深度校企合作座谈会”上,一些企业老总提出,他们在招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时,不怕他们的专业和技能不强,就怕他们的道德品行不好,很多90年后大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让他们很担忧,这就给我们高校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学生为本;本地学生;教育管理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高职院校仅仅培育技能型人才是不够的,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高素质高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以及本校特殊情况综合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许多偏差,主要如下:

1.学校疏于德育管理。多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忽视了德育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层次等都有所不同。然而,在评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时,往往以就业为准绳,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自然而然就成了很多高职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培养学生内在道德品格与人格气质的德育,因其周期长,实效性低,必然被漠视。一些高职院校看似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但对实施的效果完全不加理会,还有一些院校甚至没有开设这一课程。

2.德育教育并没有切中“要害”。以我校为例:我院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东莞,只是各自镇区不同,但仍有一小部分来自外市或外省,这部分学生来到我院,因地区的差异,适应起来稍微有点困难。宿舍中如果只有一个外地人,每天听到的都是当地土话,很自然地就被划分出外,颇感孤寂,只能在室外寻找朋友,一般外省同学心中已有准备,现实还能接受,比较不能接受这种境况的更多的是来自潮汕和湛江茂名地区的同学,来自这些地区的同学,大多家中经济贫困且自尊心强心中不甘,在心理上自然地就和本地同学产生对立。而学校的德育课程并没有以这些实际情况为考察,却以比较空洞的教材为标本,未能切中“要害”,上课效果自然不理想。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没有落实到实处。

3.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大部分学生为90后,这个年龄群体的学生,是在万般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相对于其他年代,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而且道德意识低。部分高职学生,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暴自弃,对人生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而且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心理较脆弱,抗压能力低。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低,遇到困难挫折不知所措,或者走向极端,以暴力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同学因对周围环境现状的不满,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扭曲。德育工作进行的难度大,任务重。

在我看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应该抓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1.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其本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而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生活、学习、发展等各个方面切实关爱学生。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理论学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常常被当作落后生看待,自尊心和上进心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就要避免触动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慢慢转变这种厌烦甚至抵触的情绪,德育教育也相对容易开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是德育开展的“起步点”。

2.结合实际出发进行德育教育。在我校,本地学生占71.75%,外地生源占28.25%,生源基本都是本地人。相对于小部分的外地学生而言,从心理习惯等方面更应该留心。外地学生在学校更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感,远离家乡亲人朋友,内心会比本地学生脆弱。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要关注到这一小部分群体的存在,在使他们自身变得坚强、自信之外,还应该把本地学生拉入到帮助外地生的队伍中,让这群外地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中去。对于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有所区分。

3.学校的良好管理是德育开展的条件。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我院学生以本地学生为主,周末不在学校的学生居多数,那么学校在对学生住宿分配管理时,就应该考虑到这点,尽可能的使得外地学生住宿在一块,或者在学校的活动中提供外地学生一些老乡相识的机会,尽量使外地学生减少或消除这种节假日宿舍空无一人的不适应感与孤独感。同样,即使在本地学生中,良好的管理分配也会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减少障碍。一些来自外地偏远地区的同学,大多家中经济贫困且自尊心强心中不甘落后,在心理上自然地就和本地同学产生对立,在每年新生开学分配宿舍时就要能考虑到这一点,酌情安排学生的宿舍,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德育工作的开展,就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方面的矛盾,转变态度。

4.追求德育教育的实效。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阶段,而要看其时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和学的有效结合,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握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客观实际,从教育的层次性,从人生价值标准角度去探讨、设计、建构德育的科学性。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德育教育不仅要有自己的理论结构和特色,而且在许多重大问题的探讨上要体现实实在在的效果。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就要积极创新德育教育途径,通过课堂讲座、党团组织建设、道德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多种途径,促使学生身体力行。通过社会实践、道德教育资源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通过让他们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处理人际关系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以培养他们宽容礼让,相互理解和情感融洽的品质。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也能使学生的道德学习更加贴近社会, 更加贴近生活,促进学生逐渐了解和内化成自己内在的道德意识,形成一种自我内心的道德约束。

5.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观教育。高职院校以培养第一线人员为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职业观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包括维持生活、完善个性、服务社会,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而且,也是要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什么职业岗位,只要勇于进取、艰苦创业,都是可以干出一番成绩的,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有思路才能谋出路,有眼界才能有远见,我们应在德育教育时教育学生要勇于拼搏创新,敢于发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个人也就能获得更大成就。要注意,在进行职业观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观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现代化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从事的劳动,不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同样需要有奋斗、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要磨炼学生敢冒风险、勇于面对挫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对自己遇到挫折失败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被困难压倒,有个健康强大的心理。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谢明荣,邢邦圣.浅谈高职培养目标.

[3]宋俊骥,李莲英,王安邦.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4]王公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价值工程,2010-4.

[5]伍建国.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涵义的体会.2011-12-16.

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e Lu

(Dongg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In a US college "discussion cooperation of Dongguan City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Dongguan college depth enterprise", some enterprises mister, they recruit university graduates now, not afraid of thei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bility is not strong, but their moral conduct is not good, many college students do not negative after 90 years a responsible attitude let them worried, this gives us higher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an important advic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students; local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G711

A

1000-9795(2014)03-0054-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4

何 璐(1984-),女,湖南永州人,中教二级,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外地德育工作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借伞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