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思与培育

2014-04-17 08:14杨康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杨康贤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思与培育

杨康贤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他们能否确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且对推进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理想信念淡漠、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因此,创新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的力度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十分迫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自觉的追求。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能否确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越来越大,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转型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不同程度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广泛利用,西方的价值观念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当前大学校园当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识淡漠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

(一)政治上积极与消极并存

大部分大学生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利益”的价值观念,认为只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但是少部分同学却对国家政治漠不关心,认为关心政治是共产党和领导人的事情。认识肤浅,认为政治很空洞也离自己太遥远,与自己无关,因此很少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更有很多同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以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远远低于专业课。甚至在部分同学当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等等这样一些不良的思想。

(二)理想信念呈现模糊化的倾向

在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下,目前在大学生当中没有理性信念,理想信念模糊的人比比皆是。当前大学生是85、90后的同学,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离开家庭来到大学求学,很多同学无法适应,以自我中心思想严重,自私自利。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关心别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本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想法做事,完全忽视了人际关系在一个人的成长、学习,生活及以后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得过且过,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物质享受,把金钱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尺度,把现实中的高收入和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为了实现这一追求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违背良心。而有的学生一开始能有明确的理想目标,但缺乏毅力,往往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放弃了。

(三)诚信问题堪忧

大学生主观上期待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实践和找工作的过程中希望有一个公平、正义的氛围。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身上出现了理想与实践相脱节,诚信缺失的现象,例如考试作弊,抄袭别人论文,毕业推荐材料作假,找工作当中随意违约等。而有的大学生则对诚信、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规范在内心是认同的,但是当关系到个人利益或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评奖、求职的时候,便使行为和意识相背离,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风向标,高校同学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思潮。通过教育,在大学生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广泛的共鸣并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发挥高校大学生在引领社会思潮当中的积极作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必须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方式和途径,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2]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主渠道,加大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教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播者,思政课教师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信、真懂、真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避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3]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当中,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凝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训。在校训的凝炼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校园景观设计和布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次,在校园内,可以布置道德楷模的雕塑,可以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和校园网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时时刻刻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觉的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开展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可以利用高校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开展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征文或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榜样和楷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否自觉践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和践行。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首先,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教师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不是一个部门或思政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学校内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针对教师不能完整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性的认识一知半解的状况,学校需要通过开会或者集中学习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其次,引导高校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知行统一

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和衡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既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实践养成。理论如果不回到实践,不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必然会失去生命力。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习惯,变为自己的行动。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单纯靠学校教育,靠理论的灌输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中。专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采用的方式。在校内、校外实践过程中,学校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和习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觉地精神追求和实际行动,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积极探寻和拓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的通俗化、大众化,通过有效载体来传播、灌输、渗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自觉。

[1]杨红英.素质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丁科,艾兵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J].教育探索,2012(12).

[3]周向军,王瑜,高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六大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4]蔡丽华,李中新.试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And nurture the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Yang Kang-xian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Kunming Yunnan, 650106,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young in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transcendental awareness groups, they can establish and consciously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a characteristics can truly become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but also has a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China dream.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positive, but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indifference, mammonism, individualism though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the basic ways of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ractice efforts for socialist core value culti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urgen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 cultiv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3-0058-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6

杨康贤(1979-),女,云南大理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2XKS025)、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B2012002)和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y453)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