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研究述评

2014-04-17 08:14郭赫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对联角度

郭赫佳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4)

对句研究述评

郭赫佳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4)

对句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对句”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对句的研究做综述整理,力争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借鉴。

对句;述评

对称是美的主要结构原理,而这种对称美,在语言文字上的表现为对句。纪昀称骈偶于文家为下格,然其体则千古不能废,其“体”就是对句;冯胜利称骈偶与对仗是汉语之绝唱;王尚文提出属对是人们认识、学习汉语文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对句进行了研究,成果丰富。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还托维尔《对句散文的某些特征》将对句分韵律、语法、声音三种;空海《文镜秘府论》将对句分29种;橘守部《唱个撰格》论长歌的对句、对叠句;浸田左右吉《论语与孔子的思想》论孔子语言中对偶和同形句的重叠;安岗正笃《汉语的表现·对偶》论对句在酒店、旅店、服装店中运用;西脇顺三郎《诗学》论对句的本质;清水茂用对仗与重复分析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艺术手法;古田敬一《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对句艺术做系统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定义。《中国文学大辞典》《古汉语知识辞典》《宋词大辞典》《王力语言学词典》《中国词学大辞典》《中国对联大典》对句是诗学术语,是律诗一联中的下句,与出句相对;《中国对联大典》定义为对联的上联;《古代汉语大词典》《逆序类聚古汉语词典》定义为诗文中字数相同、意义相对的句子;《中国对联大典》定义为对联的别称。

2.对句成因。第一,徐通锵(1997)吕叔湘(1985)殷丽霞(2002)公木(1987)刘克敌(2000)丁芒(1999)汉字的特点是对句产生的土壤。第二,对称规律。刘勰《文心雕龙》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丁芒(1999)宇宙万物全都存在着相对的比较关系。第三,认识根源。公木(1987)于景祥(2002)认为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反映到诗文中,便形成对句艺术。第四,社会根源。丁芒(1999)公木(1987)对句艺术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

3.对句特点。殷丽霞(2002)丁芒(1999)对句特点是字数一致,相对应的字、词对仗,句中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反,尾字平仄与诗一样。

4.对句形成。蒋平(2007)借鲁迅“从三言到五言,终到七言”的对课,论述对句的形成过程;崔学古“自一字可曾至数字”的对子训练是通文理捷径;蔡元培“对课大约由一字到四字”。

5.对句分类。刘勰《文心雕龙》将对句分为言对、事对、反对、正对;王力将对仗分为十一类、二十九门。

6.对句价值。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对课是比较好的母语训练形式,是语言的综合能力的练习;陈寅恪(1932)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可以检测高材生及专攻吾国文学之人;丁芒(1999)指出的对句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王尚文《対韵新编》指出对联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优越性和表现力,是我们认识汉语的最佳途径之一。

7.对句应用。蒋平(2007)对句应用于古典小说回目;殷丽霞(2002)对句应用于新闻标题学;对句应用为对联,成为一门完备学科;徐剑(1996)任诚刚(2010)刘红梅(2008)董励(2009)分析对联的翻译问题;张勇波(2011)陈顺宣,吴惠青(1989)沈玉皎(2010)毛力群(2004)张利利(2009)将对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8.对句的句法研究。李学文(2003)探讨了对联中体现的句式;肖大志(2007)从对仗工宽的角度,分成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王志娟(2008)在语用视角下对对联语音、词汇和句法选择进行研究;杜泽兵(2008)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正对和反对进行研究;沈云佳(2005)分析了对联创作中的类义词连用手法。

综上所述,第一,对句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更成为热点,对句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当代广告、标语、规章、报刊、电视、网络的新闻标题中对句应用比比皆是。第二,学者们在对句的研究上,多集中在文学的角度,对对句的特点、分类、价值、形成过程角度,而对对句的语法研究的较少,在语法的研究中,大多数是研究对联的句式的。第三,在对句的研究成果中,大多集中在四六体骈文、唐宋诗词、元明清的曲剧和章回小说的回目中以及对联等具体文学样式上,这些要集中从道的角度的研究对句的,对于对句本身的形成及生成机制的研究很少。

[1]古田敬一,著.李淼,译.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М].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2]殷丽霞.论新闻标题中对句对联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10).

Review on the study of couplet

Guo He-jia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130024, China)

Couplet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and are studi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is paper reviews on other studies do, str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later researcher.

couplet; commentary

H02

A

1000-9795(2014)03-0075-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05

郭赫佳(1990-),女,辽宁西丰县人,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对联角度
神奇的角度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