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语用学对现代修辞研究的影响

2014-04-17 08:14唐小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言语话语

唐小玲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260)

解析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语用学对现代修辞研究的影响

唐小玲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260)

语用学以及修辞学是两个有密切联系,但是又有所不同的学科,尽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方法,但是都对言语交际有所涉猎。语用学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修辞学,反过来说,语用学尤其是语用学理论方面的发展,会对修辞学理论以及实践起到一定的丰富作用,推动修辞研究硕果累累。但是因为语用学以及修辞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现象。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说,由于西方语用学阐述了语言使用的规则以及基本原理的构思,所以现代修辞理论以及其研究方法均可以从其借鉴一二。本文主要说明了语用学研究的三个侧重点以及修辞学研究“人本主义”研究说明,然后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了对于现代修辞研究来说,西方语用学影响以及借鉴意义。

跨学科;语用学;现代修辞研究

语用学以及修辞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这两者都会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都比较关注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选择使用的语言手段。然而因为语用学以及修辞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现象。修辞学比较重视研究该怎样使用语言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以及最佳的表达效果;语用学比较关注与在一个语境范围内语言的使用,在听话者以及说话者两者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以及理解进行解释。在跨学科的角度来说,语用学以及修辞学的研究应当是互补的,是共同发展、相互补充的,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推动语言运用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但是在研究的广度以及深度角度来说,西方语用学阐述了语言使用的规则以及基本原理的构思,这对现代修辞理论以及其研究方法均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一、语用学的研究侧重

(一)研究表达者的意义

研究说话人的意义指的是说话人怎样利用特定的话语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比较侧向于研究影响该意图理解以及表达的语用、语言以及语境因素。说话人的意义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怎样确定像道歉、建议、请求或拒绝等间接或者是直接表达的言语的施为用意;为了达到某特定言语行为,该怎样使用哪种语用策略;怎样对说话人进行信息添加或者是信息减省的利弊分析;对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信息而进行的感情回应进行研究;礼貌策略和该策略的运用条件等等。

(二)研究接受者意义

研究听话人意义也就是研究听话人该怎样理解说话人所说出的话语。该研究的侧重点应当为:听话人通过语境因素理解或者是感知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意图;导致听话人误解说话人所说话语的因素以及这些话语影响不同听话人或者是相同听话人的不同程度;对说话人特有的话语特征进行研究。这个课题主要会关系到言语交际方面的认知问题,现在与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践相关联的内容正是这个侧重点的研究重点。

二、修辞学“人本主义”研究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哲学之一)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哲学的奥妙所在,认为应当用人为尺度对世界中的一草一木进行衡量,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哲学上所说的人本中心论给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以及认识论等方面的支持。

1.修辞哲学

修辞是语言的存在方式之一,前者所体现出来的我们国家民众的中心思想重要理论以及基本思想主要来自于西方哲学思想中所倡导的人本主义,从具体些来说就是人本主义比较重视人类中心论;可以从研究对象或者是从比较传统的研究本体开始,即为语言向着语言使用的主体方向逐渐转换,重视语言所具有的工具属性等方面的体现。修辞学以及思想哲学之间的密切结合作为基于现代逻辑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理论而重建的一种传统的劝说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论证、认知以及文化艺术的过程。

修辞哲学基于语言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众多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探讨修辞以及文化之间、修辞以及认知之间、修辞以及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辞的美学观、个性以及对话性等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的修辞理念看做是一种把修辞当做有针对性、有目的以及有意识的语言运作情况。这种语言运作认为所有的话语均为为其他人而创设的,所以的话语都有其特定的指向性,比较重视强调修辞观的交际目的论。一个有效的话语应当是非常的富有感染力的,这样才可以让听话人深受感染,说话人的话语才有可能得到听话人的认同或者是接受,这样说话人的话语才会富有意义,根据这一观点,所有的话语创设都需要以对方的接受和认同为坐标。现在的很多修辞学研究都比较看重交际对方这一重要因素,基于对方的有效接受程度的大小,认为修辞行为不仅是一个有意识以及有目的和对方建构话语的双方互动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表达者在适应具体语境、照应对方统觉以及心理的前提下体会接受者响应或者是回应的活动。

2.思维以及修辞的对话性

思维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人类主要的生活特征了。思维运行作为一个采用“概念”这个符号当做基本单位的理念,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思维对象所暗含的特有属性以及所隐藏的本质属性。同时“概念”作为我们获得的知识,是由“语言”而提出命名的,一旦脱离了语言,那么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修辞的一般运作原理以及思维的工作机制大致相同,都是将对话看作是手段、将选择看作是基础、将相关性看作是原则、将语言看作工具。而且修辞本身就是一项认知活动,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修辞主要包含了表达者以及接受者这两方面的认知模式以及经验体系,主要与受动以及施动双方进行心灵对话以及精神沟通。通常主体所认知的事物可以转化为理念在大脑中长时间地保存,还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藏”在记忆中得到很长一段时间保存,其中后者就是使用了修辞话语对内容进行的保存,这样这些内容就会慢慢地融入主体的经验意识之中,然后在某种程度上对主体所要进行的修辞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而认知就是根据现在已有的已经用语言命名的概念来做逻辑分析或者是推理行为,从而可以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认识新事物,也就是从已知转化为未知的一个思维过程。这里所说的“逻辑分析”或者是“推理”指的是判断或者是对比用语言命名的概念的过程,不仅是对话的认知机制,而且还是思维的选择历程,其中的“认知机制”指的是对世界中所有的事物进行修辞性表达或者是认知性思考的方法。这些可以说是现代修辞学现在正在研究的主要的内容。

三、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对于现代修辞研究来说,西方语用学的影响以及借鉴意义

(一)让现代修辞理论变得更加丰富

1.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三分,也就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以及言后行为。这种理论把语言的使用层次上升到了行为层面,如此语言就不单单是工具了,而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以及各种行为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修辞实践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也能被称作是修辞行为。美国的著名学者豪斯所著的《修辞理论基础》一书中明确指出,修辞是一定语境下所产生的言语行为,或者是互动行为,而不仅仅是符号行为。而且修辞实践关注的重点是词汇、语音以及句式这三者的变异运用情况,偏向于研究语言风格修辞方式、同义结构等内容。

2.语境理论

通过对使用中的语言进行研究,语用学研究认为话语表达以及话语理解是不能离开言语环境的。就像是《当代语用学》(陈新仁、何自然)中的一句话,描述听话人是怎样为了更好的理解话语,而寻找的一种可以做出恰当解释的语境,这也是语用学理论构建核心问题之一。在威尔逊以及斯珀伯看来,所谓的交际语境是在交际过程中具有选择性的产生的,而不是既定的。对话语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交际双方共同所有的一个认知环境,而不单纯是个人的某种认知环境。而交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双方的认知环境进行改善或者是改变。语境效果是关联的重要标准之一,关联是人类认知的主要目标。

语境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话语理解来说,语境可以提高听话人充实语义、确定指称的正确率;对于话语表达来说,语境会对说话人在表达方式和手段选择,以及说话内容方面产生影响。在修辞学角度来看,修辞学是基于语境而建立起来的,语用学之中的语境理论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所以修辞语境是基于语用语境而成立的,语用语境可以构成修辞语境。

(二)推动了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逐渐的进步以及完善

无论是语言学还是修辞学都会对语言运用方法以及动态语言学这两方面进行研究,语用学不仅会在编码的角度进行研究,也会在解码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修辞学只会在解码的角度进行研究。语用学研究在各个不同的语境条件之中语言的理解以及使用,是一个编码以及解码的过程,听话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根据解码获取信息,明白说话人的话语所包含的的更深层次的意思,该部分主要是通过推理分析手段以及理解方法进行研究的。该处所说的“推理分析”除了含有结合动态的语境分析之意外,还包含着解码修辞这项意义,如此就可以全面细致的理解话语了。

同时修辞学是语用学的分支学科,前者主要是对在使用中语言单位所体现出来的修辞效果以及效果取得的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修辞学的研究目的就已经决定了其需要比较和对比语言修辞效果和其功能效果。这种比较以及对比一般会在表达的角度,偏向于信息的发送以及解码,再经过选择恰当的语言,合理的运用句式、有效的编排语段等过程,就可以将交际的意图真实而又正确的表达出来的,交际效果就会变得非常的成功。修辞实践是一种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包含说话者以及听话者双方的互动行为。所以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以及听话者双方需要互相制约以及积极配合共同通过互动的方式将交际任务完美的完成。所以说,修辞研究不仅要重视表达层面,同时也要重视起理解层面。所以在双方的角度来看,利用某个具体而又全面的语境分析对修辞效果以及技巧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仅是现代修辞研究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修辞研究方法得以不断完善的有效途径。

四、总结

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一定会提高人们了解以及使用语言的深度。现代修辞学除了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还要同时吸收更多的、更深层次的西方语用学的理论,不断的完善研究方法,时刻充实研究理论,那么现代修辞学的未来研究道路一定会畅通无阻、一片光明。

[1]林大津,毛浩然.不是同根生,聚合皆因缘——谈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区别与联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韩晓英.并列学科观与综观论——两种语用学研究的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3]彭建武.语用研究的新视角——女性主义语用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朱磊,郑新民.语用学应以宽广的认知、社会和文化视角来考察语言和语言使用——著名语用学家Jеf Vеrsсhuеrеn教授访谈录[J].外语电化教学,2010(03).

[5]高亚军.浅谈话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修辞表达功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o look at pragmatic effect on modern rhetoric study

Tang Xiao-l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The pragmatic and rhetoric are two closely related, but also has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although each has respective research object, scope, method, but the verbal dabbling.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of both pragmatics cannot do without rhetoric,conversel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theory, to enrich the effect on rhetoric theory and practice, promoting the rhetoric research fruits. But because of the pragmatic and rhetoric are two different academic fields, emphasis o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larger phenomenon.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ecause the Western pragmatics explains the rules of language us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so the modern rhetoric theory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are from reference one or two.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nd rhetoric studies three key points of "humanism" studies show, and then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alysis for modern rhetoric study, Western pragmatic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interdisciplinary pragmatics; pragmatics; research on modern rhetoric

H030

A

1000-9795(2014)03-0122-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20

唐小玲(1964-),女,广东广州人,讲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言语话语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