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地方戏曲怀梆艺术研究

2014-04-17 08:14申桂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海神源流唱腔

申桂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9)

关于河南地方戏曲怀梆艺术研究

申桂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9)

怀梆是流行于河南“古怀庆府”一带古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怀梆戏曲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地方色彩的唱腔韵味,在2006年5月,成功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成功的扩大了怀梆的艺术影响力。本文详细的研究了怀梆艺术的起源和形成,论述了怀梆戏曲艺术的形成特色,为科学的保护和传承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河南地方戏曲;怀梆;艺术研究

一、怀梆艺术源流

1.怀梆艺术概述。怀梆是梆子腔体系中的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的戏曲艺术,主要分布在旧时的河南怀庆府所管辖的地区,其戏曲多用地方方言来进行演唱,所以又叫做怀庆梆子、老怀梆、小梆(班)戏、怀调。

怀梆作为怀庆府民间文化的代表,更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是当地的老百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引用了周边地区的戏曲音乐、民间小调及说唱艺术并结合当地的特色而逐步发展、演变和完善起来,其唱腔风格和音乐艺术都很符合怀庆府地人民的听觉审美需求,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

怀邦艺术产生的年代,至今并没有直接的书籍可参考,据当地的老艺人回忆,距今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始于明末清初。根据建国初期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纪念册中记录:“早在150年前,怀梆著名的老艺术家银成就以旦角名扬怀府”。步入中国近代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让民不聊生,当时的怀梆班社由于难以维持其生计,大都被迫解散,怀邦戏曲的许多艺人都纷纷流落他乡,自谋生路,怀梆剧种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危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百花齐放”的鼓励政策后,怀梆剧种得到了重生,并借助政府的支持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在1956年,河南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怀梆剧团,并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看家戏”,比如《葛嫩娘》、《薛刚反朝》、《碧血扬州》等等。在二十世纪末期,河南沁阳市怀梆团在“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凭借着《灵堂私访》一举荣获了三项大奖,并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为“天下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此后,该团努力进取,并先后创作出版了《怀梆艺术》、《怀梆论坛集锦》等,大力推动了怀梆艺术的影响力。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怀梆艺术的发展,成立了朱载堉戏曲学校,专门培养怀梆艺术人才,对怀梆艺术的保护与研究也逐渐走向专业化阶段;在2004年的河南省濒危戏曲抢救保护研究讨论会上,怀梆被视为首批重点保护和抢救的戏曲剧种之一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提出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对怀梆艺术进行保护和扶持。在2006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怀梆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怀梆艺术在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媒体的关注宣传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2.探究怀梆艺术的源流。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所形成的社会环境,是由边缘化的民间话语方式来决定的,整个戏曲艺术中涵盖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节庆娱乐等各个方面,这为中国戏曲艺术的萌发与开拓起到重要的影响。明朝年间,民俗活动繁盛,这为怀梆艺术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土壤。我国自古都有“礼以行之,乐以成之,无乐不成礼,有乐才圆满”的文化传统,这促使了戏曲艺术与怀庆府当地风俗的相融合,除此之外,当地的节庆娱乐、元宵灯会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为民间艺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农村的演出活动中不断的融合与创新,促使民间职业戏班的发展与繁荣。但有关于怀梆艺术源流的说法却众说纷纭。本文在前辈们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几种说法。

(1)怀梆艺术的源流——海神戏。古时的怀庆府所管辖的地区有黄河、沁河、济水穿过,据史料记载,这里经常会有水灾发生,受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当地老百姓都认为是“河王”在兴风作浪,怀庆府又背靠南太行山,旱灾也时常发生,百姓也认为是“河王”的作怪,为了能够风调雨顺,增加收成,百姓便采用“敬海神”、“求海神”的古老方法来祈求神灵的保佑,久而久之,怀庆府的老百姓们便形成了祭祀“海神”的风俗,即在敬海神的时候,在神像面前摆设贡品桌,桌子上摆放着一条水蛇,人们视为海神的化身,围着“海神”表演,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便被成为“海神戏”,其唱词的主要内容大多都是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演变而来,比如《刘胡子打渔》的剧本主要采取民间的一则故事,据说古代打渔的刘老翁因为黄河泛滥,然后不顾自身性命救人而落水献身。这种“海神戏”在经过广为的传唱过程中,又受到当时梆子腔的影响,怀梆戏曲艺术逐渐出现。因而,也可以说,海神戏是怀梆艺术形成的基础条件,这种祭祀海神的活动,为怀邦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文化和物质依托,而民间祭祀又为怀梆戏曲提供了永久性的舞台,这些为怀邦戏曲的形成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2)怀梆艺术的源流——上党梆子。据古书记载,怀梆和上党梆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的济源县是东西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当时的山陕商人经商活动分布很广,并且在贸易往来的同时,山陕商人为了看自己家乡戏和招待客人往往会带戏班出去,所以,凡是他们经商的地方,往往会建设会馆、搭戏台,而山西的上党梆子戏曲就是通过商路而传进中原各地,融进当地的音乐、语言、风俗中,便改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梆子剧种。怀邦戏曲不仅能够满足常年在外经商的山陕商人的心里需求,更是山陕商人拓展商业的重要手段。

(3)怀梆艺术源流——宗教影响。根据《济源县戏曲志》中记载:怀梆的声腔、音乐充分体现出它是源于道教的劝善经、佛教的求神经、麻姑经等各种民间宗教经曲。众所周知,南太行山一带是古代道教活动繁盛的地方之一,也是传播音乐文化的胜地,至今位于济源市的“王屋山”也是众人皆知的道教圣地。但由于这方面的史实资料很少,所以,无法断定是否起到重要的影响。

综合上述,怀梆的形成过程是吸收和借鉴了多种艺术形式,它既是怀庆地区文化艺术传承的沉淀,更是同一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的艺术代表。

二、怀梆戏曲艺术研究

1.怀梆戏曲剧目。怀梆具有典型的朴实、粗犷、激昂、豪放的艺术特色,所以大多都是争打类的历史戏,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至今,怀梆剧团演出的剧目大约380余部,这些剧目都是经过老艺术家的实践,筛选出来的文化代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剧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反映重大政治和军事斗争的传统历史剧;反映民间生活的家庭伦理剧;反映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的婚姻爱情剧;反映古代宗教思想的神仙道化剧。

2.怀梆艺术研究。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里面融合了当时老百姓真实生活,因而,各地、各流派的唱腔音乐、格局中的声控音乐都不尽相同。怀梆的戏曲音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唱腔音乐、念白、弦乐曲牌和击乐锣鼓经。

首先,从唱腔音乐来分析,怀梆的板式、唱法、旋律、和节奏都与上党梆子有着相同之处,而且怀梆唱腔融合了当地的方言土语,所以,通俗易懂,怀梆的唱腔大致分为:上韵和下韵,这是怀梆音乐板式结构的基础,即上下对偶相互对应,并且在剧中的每个唱段都是由许多这样的上下句循环反复而成的。

其次是从念白来看,怀梆曲调质朴简洁,高亢清婉,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更加凸显了当地地域性文化的独特魅力。怀梆的唱腔音乐和念白与怀庆府的方言土语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稀有戏曲剧中,其语言的大众化,更是表现在通俗易懂的唱词上,这些唱词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充分的表达出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故怀梆又被亲切的称之为“百姓戏”。

3.从弦乐曲牌方面来看,所谓曲牌音乐,即怀梆艺术的配曲音乐,大多数是改编一些现有的曲牌,这些曲牌和击乐锣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渲染环境,烘托气氛,展现戏曲的意境。

4.从击乐锣鼓经方面来看,打击乐在整个戏曲伴奏音乐中以其节奏声响、贯穿全局就,起着主导作用,打击乐中的许多鼓锣点就是我们俗称的锣鼓经,在戏曲音乐中,锣鼓的配合与渲染,能更加烘托全剧的情节和气氛。

[1]徐曼.怀梆源流考证[J].四川戏剧,2007(04).

[2]杨玉东.怀梆源流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3]赵书峰.河南怀梆戏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艺术探索,2007(05).

[4]赵丽娜.怀梆唱腔艺术及其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6.

Research on huaibang Arts of Henan local opera

Shen Gui-hong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Zhengzhou Henan, 450009, China)

Huaibang is popular in Henan "ancient Huaiqing palace drama", formed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dating back more than 300 years of history, the Huai Bang opera art with its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e unique local color aria charm, was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protection heritage" in 2006 May,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huaibang ar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huaibang arts,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ai Bang opera art,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precious cultural wealth.

Henan local opera; huaibang; arts study

J617.5

A

1000-9795(2014)03-0136-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9

申桂红(1984-),女,河南沁阳人,助教,从事音乐教育声乐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海神源流唱腔
《源流》前进
河神与海神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干” 字源流浅析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