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2014-04-17 08:14何丽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职

何丽君

(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葫芦岛 125000)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何丽君

(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葫芦岛 125000)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意义进行阐述,对其相关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促进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创新;发展;途径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科目之一, 开设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写、读、译、编等语文能力,以便于为其未来的自我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为:在高中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传授以及职业技能培养,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职学校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现状,可以发现,语文教学是以基础教学科目的身份而出现的,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特定的职业发展指向,使得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凸显,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致使语文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科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况。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培养目标的专指性,使得学生过于强调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于诸如语文等非专业教学科目的关注。其次,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主要体现为至今依旧沿用着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手段,仍以及格率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考核标准的弊端在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督促作用,但是,却严重当地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使得学生在缺少自主意识支配下的学习行为趋于被动与无趣,进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低下。第三,过于拘泥于对凸显强制性特征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择用。这种无视学生学习需求与自身兴趣取向的教学方法,严重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沿用至今的后果是制约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学、逃避甚至厌恶情绪与心理的生成。使得原本不为学生所重视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愈加明显的边缘化发展态势,因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造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现状的主要诱因。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对传统的凸显强制性特征教学方法的彻底摒弃,促使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着学生的“学”而转变。教师在择取教学方法时不再强调自我主宰意识,而是注重以启发、点化、引导以及唤醒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其自主学习的需求。此类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指向的教学方法,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应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方法手段的创新,必将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体系的变革。

2.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需求日趋强烈,由此引发了学校培养目标体系的重组与变革。而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相对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于修正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的社会职能涵盖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所有环节。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学更是其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愈加凸显。因此,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构建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与规范。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教学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受此影响,造成了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唯成绩论”思想泛滥,教学环境既凸显功利性,又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行为紧紧围绕着“60分万岁”这一狭隘的功利目标。因此,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摒弃“唯成绩论”的教学思想,树立起彰显“以人为本”内涵的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变革,以便于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诗人的千古绝唱,勾勒出的是一种清幽静雅的意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体验与遐想。同理,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亦可以达成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的心境起到积极的洗涤与净化,使得学生能够在保持心态平和、情绪松弛的状态下,开展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

2.实现地位互换,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教学活动为媒介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理想化的实现。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的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主要是指因师生间地位落差过大而难以形成彼此间平等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因此,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对于教学方法的择取也彰显出明显的强制性,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其自主意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以及语文教学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互换,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将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前提[4]。其原因在于:首先,师生地位的互换,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地接受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所给予的引导与辅助,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师生地位的互换,有助于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择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教学氛围进一步优化,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与依赖的关系自然生成,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愈加通达。这种建立在彼此信任以及真挚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达成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进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素质教育给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必然需求,适应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强制性因素,注重对人文化元素的引入,将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为点化、启示、引导、刺激以及唤醒等手段,来实现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这对于实现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与维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1]敖永红.关注人文发展,凸显教育本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10(06).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М].语文出版社,2002.

[3]孔庆东著.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М].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

[4]余家骥,林晨,李瑛等著.走进新世纪的语文教育[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a silent lubricant -- Reflec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He Li-jun

(Huludao City the First Secondary Occupation Technical School, Huludao Liaoning,125000,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innovation significance, the ways of its development related to explore, ai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necessary. This is to improve Chinese teaching social valu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valu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yste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way

G712

A

1000-9795(2014)03-0247-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05

何丽君(1966-),女,辽宁葫芦岛人,高级讲师,从事中职学校语文教研员工作。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职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