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心理

孟 远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孟 远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二十世纪末,我国高校实施了大规模的扩招,学生数量显著增长,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分析存在这些心理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高职高专;就业;心理问题

一、高校规模扩招造成的影响

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1]。师资力量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教师总量偏少、生师比过高,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高职高专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到60%,有的甚至不到50%,不仅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水平,还低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水平[3]。

二、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

1.自负心理-就业期望值高。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学习被家庭视为一种荣誉和保障,这种来自家庭的影响让学生忽视了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大众教育,还一味地沉浸在毕业后就能顺其自然的好职位、高工资的思想中。

2.利益至上-价值取向功利。高职高专学生重视工作赚钱多于学习深造,因此把能赚钱来看作是能超过本科生的一种能力表现。因此他们将物资回报看得更重,忽略自己的喜好和理想,甚至忽视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价值取向上显得功利[4]。

3.诚信缺失-跳槽略显频繁。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工作单位始终不满,不安心工作,一心想着跳槽。频繁的跳槽,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更失去了自己的诚信,也造成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没有安全感,无形中给大学生就业增设了更多障碍。诚信遭到质疑,必然会使其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4.焦虑心理-角色转变艰难。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需要在短时间内转变角色,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就业问题上,就业憧憬与就业市场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感到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来源于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不准,或是面试遭受挫折,也或许是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恐慌等造成的。

5.不满情绪-自主竞争缺乏。有些学生缺乏独立的竞争意识,找工作时不从自身去努力,反而在就业失利后产生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比如对本专业就业前景不满;对家庭成员背景和人际关系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个别顺利就业的同学嫉妒,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的好,看低自己的选择。

6.自卑心理-弱化自身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只有专科学历,在择业时不具有学历优势,从而在面试时紧张,不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在屡次被拒后就悲观失望;有的学生因为来自农村,在城市就业时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受排挤、受歧视;有的学生在外貌和身高方面不占优势也会产生悲观情绪,忘记了自己本来应有的能力。

7.盲目从众-职业定位模糊。有些毕业生忽视自身的个性,忽视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呈现出扎堆就业的情况。一是多数人的选择应该没错的从众心理作祟,二是他们无法从学校集体生活中走出来,依旧喜欢与相熟的同学在一起。另外,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希望的职业、理想都很模糊,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的几年该会成什么样子的规划都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定位模糊。

三、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就业认知模糊。就业认知模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就业环境认知模糊;一个是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估不准。

2.就业准备欠缺。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师资力量储备不足,高校心理辅导人员数量的严重缺失,没能做好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四、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1.改进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应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能在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工作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6]。同时,要改善高职高专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并储备足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培训咨询的教师。

2.落实高职高专心理教育课程。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评价存在偏见,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一部分高职生过度自信,一旦在走进社会中遭受打击,在对社会的想象和现实中失衡也很容易让这些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心态,使学生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通过课程内容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职业压力,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解压能力,向他们传授心理调试方法,使他们客观冷静得看问题。

3.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定位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不断完善,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发展方向。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也避免他们在就业中的盲目选择,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就业发展进行规划,或是开展各种就业讲座让他们意识到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的重要意义。

4.建立完善就业保障体系。高职高专学生多属于技术类人才,要是能提早走进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来提高技能技术,这对他们将是一个优势。高校就业实训部门应当规避高职高专生的就业劣势,通过多方渠道加强校企合作,采用各类手段尽快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实训平台,让他们更多地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另外,对于刚毕业的高职高专生,要持续跟踪调查他们的就业情况,对于就业情况不好的学生,学校要继续主动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就业部门也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做好创业培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不断推动高就业率,好就业岗的实现。

5.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一些高职高专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不客观,不现实的情况影响了其就业状况,学校有义务教育学生客观认识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不同性质,了解高职生在职技能、动手操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7]。为了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学校有必要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反映学校或地区的学生综合素质、反映教育质量的状况,以发现成绩、比较差距、找出问题、寻找原因、寻求对策,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8]。最终使学生客观看待自身能力,增强对自身优势的认识。

6.加强职业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诸如夸大实际能力、伪造学历学位、签约毁约不断、跳槽频繁等现象屡见不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待就业缺乏严肃性和诚信度,这些现象只能导致毕业生在就业中更加困难。因此,学校要积极把诚信教育纳入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进行评价奖惩、形成“他律-自律”的氛围,鼓励诚信现象予以表彰、对于失信现象及时发现和制止警示,做到奖惩分明,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行为的一致性,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

[1]张荔.浅谈多校区大学的形成及管理模式[J].教育艺术,2010(8).

[2]中国高校扩招三年大盘点.httр://www.еdu.сn/20021106/3071663_7. shtml,2013,10.

[3]马欣,李志涛.扩招背景下高职生的择业对策[J].北方经贸,2011(2).

[4]赵云鹏.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解决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2(3).

[5]巴利娜.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应对方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6]金晓东,张鸣.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J].高教研究,2009(1).

[7]方林华.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探究[J]. 教育论坛,2012(6).

[8]马亮,何芳,马和民,陈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

Research on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ng Yuan

(Anhui Sanlian Institute, Hefei Anhui,230601,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cale is expand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lso bring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inevitab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given to solv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444

A

1000-9795(2014)03-0267-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2

孟 远(1982-),女,安徽合肥人,从事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

安徽三联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研究”,项目编号:2012009。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