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2014-04-17 08:14王元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学校教育

王元元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061)

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王元元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061)

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偏重中小学,高等院校人员聚集,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较高,而高校对突发性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人员不足、重视不够、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结合高校教育特点,探讨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实践的健康教育意义及现状,并提出了可行建议。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高等院校

2003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自2003年以来,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高等院校人群聚集性高,生活范围相对较小,学生普遍缺乏相关防范知识,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较高。针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学校健康教育,预防为主。但是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身心正常发育。[1]我国大学生年龄绝大部分在为18-25岁之间,注重这一重要时期的健康教育将对一生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2]学生学到相关健康知识后,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告知身边人群,对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的邻居、伙伴等的健康行为均可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可影响整个社会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1]

2008年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较7月和前3年同期明显下降,专家认为,与全国学校放暑假以及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各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工作有密切关联。[3]这些资料表明,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的健康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十九世纪起,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学校个人卫生和卫生教育。卫生教育的雏形在北美早期的课程中和北欧国家的继续教育运动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学校教育学术化倾向发展和基础教育入学人数的急剧扩大,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学校卫生设施方面的建设,却忽视了对学生健康至关重要的教师培养、学校的组织需求和学生卫生教育需求。[4]

目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标准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册等,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生特点开展,高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不够,很多高校不开展或很少开展健康教育。许多学校缺乏专职的卫生保健人员,现有卫生保健人员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近年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非典、禽流感考验了高校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能力。据辽宁省卫生厅2005-2006年统计,辽宁省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而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

200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学校立足于防范,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实践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实践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5]

但是,高校卫生工作普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只有少数院校配备有经过全科医学或传染科专科培训的医务人员。绝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每学期开办几次讲座,不仅缺乏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而且对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功能、体制及定位距离新形势下的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医疗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已不符合高校卫生工作的宗旨。

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周期短,人口流动大,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很高。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

三、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建议

1.完善高等院校医院的人员配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的专项培训

高校应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制度,改善相关设施条件,加强对教师、炊事员、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应逐步完善高校校医院的专职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备,对已有的预防保健人员应定期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可结合高校特点,针对高校校园内发生率较高的食物中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群体性心因疾病以及意外伤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开展专项培训,对于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危害、健康教育措施、处理技巧等均应重点培训。

2.优化高等院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国家教委颁布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条例以来,全国许多高校已开设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门的培训缺失,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学生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应对措施、个人义务知之甚少。因此可以考虑编写针对性教材或讲义,邀请疾病控制中心的专门人才来校授课,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出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可以通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辩论、征文、图片展、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动画短片展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增强制度保障,建立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政府在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时,应考虑到高校这一特定区域。从人事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将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落在实处,学校该项工作应接受省、市疾控中心的领导。

各高校均应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将本校的应急预案作为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向学生传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的职责,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防可控。

另外,学校还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健康教育场所、人员、资金及设备等方面,要保证落实到位。学校的校医院、后勤、宣传等部门要形成合力,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诸如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的地区的,重点防控。

[1]范锦勤.刍议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114-115.

[2]王成刚,唐惠艳,薄海美.从大学生甲型Н1N1流感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谈高校健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58-5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公布2008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ЕВ/ОL].[2008—09—11].httр://www.mоh.gоv.сn.

[4]张宝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17(3):52-56.

[5]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ang Yuan-yuan

(Hefei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61, China)

At present,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gathered, sudden public health events at higher risk, and the university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staff shortage, inadequate attention, single mode etc..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college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situ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G640

A

1000-9795(2014)03-0302-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3

王元元(1981-),女,安徽人,讲师,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学校推介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