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教学的改进研究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文化背景跨文化

周 辉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辽宁朝阳 122000)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教学的改进研究

周 辉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辽宁朝阳 122000)

在分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障碍时运用Hymers交际能力理论,对文化、文化背景;语言、语用障碍、行为能力障碍等多方面做出分析,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并对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以及缺陷提供了改进措施,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为学生灌输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培养非语言交际行为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跨文化;英语教学;交际;改进;措施

交际能力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交际能力通常包含了四个部分,即:(1)语法性;(2)可行性;(3)得体性;(4)有效性。之后,又有应用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做出了更加具体的描述,同样包括四部分,即:(1)内化知识、词汇、语法等多种语言能力;(2)使用英语谚语能力以及语言社会变体能力。(3)语篇能力,其中涉及到语言的连贯以及衔接。(4)语言交际中的各种应对手段,即英语使用中的应对能力,如怎样谈话、转移话题以及如何结束等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即:若想使用英语进行成功跨文化交际,则应当首先学会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一)文化背景障碍

文化和语言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若是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学好一门语言。文化是人们所想、所言、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态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由于地域、民族、信仰的不同,人们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背景,与此同时也被文化塑造。语言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只有首先从文化角度入手,才能逐渐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二)语言以及用法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应用能力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应用能力即是指:在一定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一种代码,同时也是有规则的系统结构,可用来表达词语或一段句子的含义。语言也是一种代码,可以具体指出抽象或是一样具体的东西。在现如今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以及应用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语法结构误用、英汉比喻差异、句子和词语之间歧义的影响、中英价值观的不同。

(三)行为能力障碍

非言语行为能力以及言语行为能力共同构成了行为能力。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语言能力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说以及说什么的问题;而行为能力则是要解决怎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指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成员交流中的得体性。对于行为能力来讲,其中也包含了非语言能力,同时也包括了除文字以外的一些信息传递,例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以及声音暗示、穿着打扮等等。

二、形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语言和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有着直接联系,思维模式是一种语言发展和形成的深层机制,语言可以帮助思维模式得以发展和形成。正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以及不同文化人们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形成了语言上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的不同,使中西方在表达同一思想或意思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词语,例如:轻而易举(as easy as pie)、一马当先(take the lead)、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等。同样也正是因为这种母语思维模式的干扰,使我国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造句时,会出现很多模棱两可的词语,令人捧腹,如:花茶(flowers tea)、好好学习(good good study)、天天向上(day day up)、红色电影(red movie)等。

(1)英语思维模式与汉语思维模式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主要注重经验,注重整体考虑,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我国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要求简单明了,但缺乏推理,轻论证而重直觉。西方思维模式则与我们大不相同,西方人主要重视科学、分析以及实证。例如“车内有一个人”这种语言模式属于先整体,再局部;而英文则是:“there was a man in the car”先局部再整体。再比如,西方人习惯用科学阐述事实,在表达“经济高度繁荣”的意思时,中国人会说“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而西方人则会说“经济比去年提升10%”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

(2)英语思维的对象与汉语思维的意向性

其中主要的区别是:汉语更加注重人称,而英语则注重物称;汉语更加主动,英语较为被动。

(二)价值观存在差异

(1)个人取向和群体取向。

比如,中文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以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而英文则是“need t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得帮助)。

(2)时间顺序以及时间取向。

在语言上可以将西方的未来取向和中国的过去取向表现出来。例如中文的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西方的未来取向主要表现在对时间的珍惜,例如:Time is monye。中西方在计算年龄方面存在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时间顺序的不同,例如在我国,当婴儿出生时就会被算一岁,然后每过一个新年再加上一岁,依此类推;而英、美人是过一次生日才会加上一岁,中国人使用的“周岁”,这说明英语单词中的“year(s)old”与汉语“岁”的意思也不相同。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改进措施

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发展,给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棘手的的问题。怎样才可以将英美文化灌输到英语教学中,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当代英语教师们共同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目标培养

要以“实用为主”为指导思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应当达到以下目标:

(1)要让学生知道英语的语言形式、内涵意思以及英语外延中所包含的其他意思。

(2)对方表达的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学生应当正确理解,与此同时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学会使用非语言或语言行为。

(3)培养学生文化适应性。

(二)学生培养途径

(1)首先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时,应当让他们充分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对英汉文化进行比较。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与英语教学是密切联系的,并不会脱离英语语言的实践教学,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英语、掌握英语,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使用不同结构的英语。英语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学生传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例如英语国家衣食住行习惯、民风民俗、主要节日活动、家庭关系以及礼貌用语和交际中应当注意的禁语等等。同时还应当告知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注意的禁忌话题或敏感字眼等等,避免引发对方的不悦。例如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最讨厌的动物是黑猫。避免使用歧视或辱骂性语言,如Nigger(黑人)、Jpas(美籍日本人)等等。

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与我国本土文化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出现“文化错误”,即语言交流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或语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比如,当我们在问“吃饭了吗?”,英语国家的人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礼貌和教养的体现,然而在西方会被认为是歧视或侮辱的行为,认为给他们让座是嘲讽,有嘲笑他们老了,不中用的意思。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文化差异,只有找出文化之间的不同点,才可以对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更加深层的了解。

(2)在不同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根据环境的不同,应当选择不同的话题以及谈话内容,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恰当的语体。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地区差别、口语与书面差别、非正式语体和正式语体之间的不同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注重对学生传授英语的核心部分,让学生了解不同语体的使用方法。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正确使用语体。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掌握更多的英语语言知识,从根本上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基本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是、行为能力、思想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将文化背景与英语教学充分融合,增强学生行为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225-228.

[2]杨秀秀.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2:123-126.

[3]彭娜.论英语教学中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D].重庆师范大学,2012:178-180.

[4]李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2:225-229.

[5]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J].苏州大学学报,2013,2:120-125.

[6]张延君.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文化误解[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52-156.

[7]黄菊芬.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三明学院学报,2012,05:151-155.

[8]杨慧.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А//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С].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3,2:118-119.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Zhou Hu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Chaoyang Liaoning, 122000, China)

Using the Hymer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he analysis of obstacl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culture, cultural background; many aspects of language, pragmatic disorders,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make analysis,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cross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vide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still certain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for students in cross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cross culture; English teaching; communicative; improvement; measures

H31

A

1000-9795(2014)03-0348-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5

周 辉(1967-),女,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从事跨文化交际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文化背景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基于行为能力培训的组织人才战略管理研究
通信部队作业人员电磁辐射暴露对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自然人诉讼行为能力欠缺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