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影射表达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影射历史性宇宙

杨 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英语系 辽宁大连 116023)

浅析中英诗歌中时间意象的影射表达

杨 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英语系 辽宁大连 116023)

古人云:“诗以言志”,因此诗歌可以表达各种主题,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时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诗歌在表达这类主题时,经常使用将抽象的时间同具体的事物,即所谓的意象,相影射来进行表达。所选用的具体事物可以是作者本人(自我),还可以是世间万物(空间)。而这种影射还可分为三个角度:即个人性、历史性和宇宙性角度。中英诗歌皆有此种影射表达时间的运用,但在意象的选择上略有不同。

相互影射;时间主题;空间;自我;个人性;历史性;宇宙性

一、时间的功能

时间要素在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时间作为一个要件使用在各种文体中;另一种是通过时间来表达某个主题,或者干脆以时间为主题。

所谓把时间作为一个要件放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主要是指时间被用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作为背景的情况介绍,时间的表达通常是非常中性的,其感情色彩不是很浓,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有时,作为故事线索,时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等中,还能够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并使作品的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线条清晰。

而所谓通过时间来表达某个主题或以时间为主题的文学手法,是说时间经常被作者用来表达其思想感情,或为其情感流露作铺垫。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时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通过利用时间的单向运动性,以励志类的角色出现,用以抒发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的思想感情。

二、时、空、我三者的概念及其关系

从理论上看,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来无影去无踪,所以人们很难通过对时间本身的理解来直接感受它的运动轨迹。因此,诗人常用一些具体的事物通过和抽象的时间概念进行相互影射来达到抒发思想的目的。而用来和时间进行影射的具体事物大多是“空间”和“自我”。所谓空间,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或者说是自然;而自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中国传统的诗歌观是“诗以言志”,换言之,诗歌主要是用来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的,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自我”。而诗人在表达自我时是通过想象扩展现实,而这想象的世界必然存在于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因此,搞清楚时间、空间和自我的三者关系对理解诗歌中的它们三者之间的影射表达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时间和自我的关系上曾有过这样的解释:“语言学有所谓的‘运动着的自我’和‘运动着的时间’,这两个概念在中国诗歌中也经常碰到,如以旅程比人生,以流水、飞箭比时间。诗中的自我与时间,有时相向而行,有时同向而行”[1]。也就是说时间和自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相互影射。例如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两句中就体现了自我的静止以及时间的运动。

三、选择时间的角度

诗歌中描写时间的角度分为:个人性的、历史性的和宇宙性的。从个人角度表达时间所运用的意象通常是房舍、花园、道路等。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2]二首的第一首: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

诗中并没有一字一句跟时间有关的字眼,诗人只是通过对本人经历的描绘反衬、烘托时间的变迁。作者并没有着意描写时间,而是通过诗人的由“小”到“大”,又“离家”到“回乡”的个人经历,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拉长,由此抒发自己久客伤老的情感。这种时间的跨度让读者如身临岁月无痕、物是人非的情景一般。时间的变迁不是本诗描述的焦点,却成为了本诗的精华和主题,也印证了自我与时间的影射。

再者,以历史性的时间为主题的诗歌通常是一些描写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诗歌,这类诗歌所采用的意象大多涉及城市、宫殿、废墟等。比如,南宋抗金将军岳飞所写的《满江红》[3]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影射时间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3]

作者开篇首先引用了太史公写蔺相如的一句话:“怒发上冲冠”来表达他对敌兵的憎恨,接着在壮志凌云之后,又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将自我、时间和空间进行了交映。“三十功名”可以说既交代了岳飞当时的年龄,又是他的个人经历,因此这里便有了时间和自我的影射;而“八千里路云和月”则是作者用距离空间和时间相影射。作者以南宋血战匈奴的历史为背景,所以词中关于历史角度的时间影射自然主要体现在“匈奴”、“靖康”、“旧河山”等字眼上。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更是成为千百年来古今之绝唱,鼓舞、激励了不知多少英雄儿女。

最后,宇宙性的时间影射也大量地为诗歌所用。顾名思义,从宇宙角度出发表现时间的诗歌自然离不开天地万物,因此诗中的意象大多是山川、河流、星辰等自然现象。我们所熟知汉代民歌《长歌行》就是这样的一首宇宙性时间主题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混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跟时间进行影射的意象包括植物“青青园中葵”,天体“日晞”,自然现象“朝露”,季节“阳春”、“秋节”,河流“百川”等。多种宇宙性词汇的运用都是围绕时间展开的,所以归结到一点就是该诗的主题“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真可谓,“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由此可见,诗歌记述时间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从个人角度出发,可以体味自我人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可以展示历史画面;从宇宙角度出发,可以鼓舞人心。总之,各有千秋。此外,诗人还可以采用将两种描述时间的角度结合起来在同一首诗中进行影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二是历史性与个人性角度的结合;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个人性与宇宙性角度的结合;骆宾王的《渡易水送别》是历史性与宇宙性角度的结合。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更是将个人性、历史性和宇宙性角度一并结合在一起。

实例告诉我们:时间在中国诗歌中将时、空、我相互影射进行表达,那么英语诗歌是否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呢?从个人角度出发有关时间主题的诗歌可谓枚不胜举,英国作家John Milton就有一首这样的十四行诗“How Soon Hath Time”[4]。

How soon hath Time, the subtle thief of youth,

Stol’n on his wing my three and twentieth year!

My hasting days fly on with full career,

But my late spring no bud or blossom shew'th.

Perhaps my semblance might deceive the truth,

That I to manhood am arrived so near,

And inward ripeness doth much less appear,

That some more timely-happy spirits endu'th.

Yet be it less or more, or soon or slow,

It shall be still in strictest measure even

To that same lot, however mean or high,

Toward which Time leads me, and the will of Heaven;

All is, if I have grace to use it so,

As ever in my great Task master's eye.[4]

该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已经是23岁的成年人了,和同龄人相比,他更显稚嫩,也没有什么立业之本。诗中他把时间比作小偷,说它偷走了自己的青春,同时他又把时间比作主人,表明他又不得不受时间的主宰。作者通过自己的成熟过程和时间的流淌之间的影射,表达了自己伤逝的心情和将不断进取的信心。在这首诗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个人角度的时间观念。

西方十大著名诗人之一T. S. Eliot的诗作《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由四首组诗构成,每一首诗都是以作者曾经到过的地方命名。其中的第一首诗“燃毁的诺顿”(Burnt Norton)着重以时间为主题,阐述了作者有关时间与永恒、历史与现在、以及时间的暂存性与历史古迹——诺顿的永存性的辨证思想。由于诗中涉及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将来,所以诗人在表述这些时间的时候运用了从不同角度着手的方法:将个人性、历史性、宇宙性角度交叉使用,表现了时间的不同侧面,因此本诗可谓是以时间为主题的诗歌经典。

历史性角度的时间表达出现在本诗第一节,诗人来到诺顿后先是对自己的童年时代产生了回忆,在童年的回忆中“出现的是只能是过去的事”,而这“记忆只能是现在的记忆[5], 从中既展现了时间的个人性,又展现了时间的历史性:

Memories of childhood

Down the passage which we did not take

Toward the door we never opened

Into the rose-garden

英国著名的革命诗人Percy Bysshe Shelley同样曾以时间为题,赋诗“Time”[6]。

Unfathomable Sea! whose waves are years,

Once of Time, whose waters of deep woe

Are brackish with the salt of human tears!

Thou shoreless flood, which in thy ebb and flow

Claspest the limits of morality,

And sick of prey, yet howling on for more,

Vomitest thy wrecks on its inhospitable shore;

Treacherous in calm, and terrible in storm,

Who shall put forth on thee, Unfathomable Sea?[6]

诗中大量运用了来自大自然的多种意象。先是把时间比作大海(sea),把岁月(years)比作波浪(waves),读完这气势磅礴的首句,很容易让读者联想那蔚蓝的大海波涛汹涌,无情地冲刷着礁石,就像时间匆匆而过,无情地带给人们老去的眼泪(human tears)一样。在潮涨潮落(ebb and flow)之间,人们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storm)。宇宙性角度的时间主题在这首诗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达。其意象的选择也与中国诗歌类似。

四、结语

综上,表达时间主题的中英诗歌都讲究映衬性,即时、空、我三者的影射。只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难免在意象的选择上略有不同。然而,意象选择的差异并不能影响我们对中英诗歌中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和具体的事物进行影射表达以时间为题的理解。诗歌通常是情由景生,景须带情,诗人的个人感情和具体的事物相互影射后可抒写出诗人的真正用意。那么,按此说法,以时间为主题的诗歌就很容易让诗人将时间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体现时间的变迁,物我交感。在充分理解时、空、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时间主题的诗歌就会更加运筹帷幄了。

[1]王洪,田军,主编.唐诗百科大辞典[М].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萧涤非,程千帆,等编.唐诗鉴赏辞典[М].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周汝昌,夏承焘,等编.宋词鉴赏辞典[М].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Kingstоn, Е. F. еd. Роеms tо Rеmеmbеr[М]. Tоrоntо: J. М. Dеnt & Sоns (Саnаdа) Limitеd, 1959.

[5]史惠风.论“燃毁的诺顿”表达的现在时间观.外国文学研究,2003(4):82.

[6]江枫.英汉对照雪莱抒情诗选[М].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ime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Yang Yang

(English Department of Dalian Neusoft Information Institute,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The poetry can express a variety of subject, time is one of themes. Because of the time is an abstract concept, therefore poetry expression in this theme, often use the abstract time with the specific things, the so-called image, alluding to express. The selection of specific things can be the author (self), also can be the world (space). This mapp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personal, historical and universal angle. English poetry is the expression to use of time, but in the choice of image is slightly different.

mutual mapping; time; space; self; individual; history; the universe

I052

A

1000-9795(2014)03-0390-03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1

杨 扬(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影射历史性宇宙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宇宙第一群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宇宙
记得
新谢泼德火箭:历史性的垂直软着陆
“寻根文学”对乡土中国本体困境的影射与反思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浅析女性生存智慧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