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2014-04-17 08:14段常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商务商务英语

段常瑞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外语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段常瑞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当前,我国外语类高校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大学将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理解为商务专业知识教学与普通英语语言教学的简单相加。目前该专业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课程体系实施办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为巨变格局中我国外语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一定有益的思路。

外语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建设

一、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商务英语一直被称为外贸英语,这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的全面开放,外贸英语的概念已显陈旧,商务英语的概念包括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等专业的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的名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高校的专业名录之中。根据中国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2010年统计,我国开办国际商务英语学科 (专业) 的高校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300所增长到目前的近800多所。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字,反映出市场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也意味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

到目前为止,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培养模式已形成一个共识:即英语+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然而具体该如何有效的实施该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课程体系实施办法。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了解外贸函电写作和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误区,国内许多高校将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理解为商务专业知识教学与普通英语语言教学的简单相加。因而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外贸英语函电,BEC等几门英语与专业无法分离的科目外,通常将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分开教学,各自为政: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都全部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教学的模式;而英文教学则停留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式上,即围绕着语言点组织教学,把主要时间、精力用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子及课文的翻译上,而不是系统地以英语的形式讲授经贸知识。这种模式的后果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憾。有的虽然掌握了一大堆单词、短语与句型,但应用英语进行商贸磋商与解决专业知识的能力却很差;而有的虽掌握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却无法用英语进行沟通,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产物,是英语教学与商科教学的交叉,是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有效可行的途径。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结构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在专业内容中,对“商务”一词的内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务”一词包括众多含义,以致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懂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实践证明,仅仅几年的大学教育要造就这种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选修课。核心课程可再细分为基础商务英语课程与专门用途商务英语课程两类。基础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以是比较固定的,因为它是专门用途商务英语课程的基础,包括英文版的经济学基础等;涉及专业内容的专门用途商务英语的课程的设置应该是有限的、动态的。有限即体现“专”字,不能与“商务”沾边的内容都包括,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较系统地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动态则是指选择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选择国际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或者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各个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和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侧重点。同是,开设核心课程的同时,应辅以大量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以丰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衡量一所高校是否具备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的资格,一是看其英语教学的基础,二是看其商务课程(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的基础。

三、外语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

当前,开设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外语类高校具有三种资源,(1) 英语专业老师;(2)商务专业老师;(3)其他语种专业教师。面对三种资源,可考虑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鼓励英语专业老师,除教好一般英语课程外,可向跨文化交际领域发展;而对商务专业老师应鼓励其在自己专业领域加强研究,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利用空闲时间参与企业实际运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真实的情况,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与职业路径的设计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外语类高校具有多种语言教学的优势,这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拓展第二商务外语的定向学习奠定基础。这三种资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三种资源的有效搭配。

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主体:即大学在校本科生和企业在职培训的员工。针对没有经验的大学在校本科生,可着重对其商务与英语共同加强学习,对一二年级加强日常英语的学习,在三四年级加强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就业为方向,增加商务专业课程比例,适当降低一些一般英语课程的比例;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由于这类培训人员都有很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对其培训可着重强化商务英语交际的培训,英语培训包括两块:(1) 日常交际英语;(2)商务专业英语。

为实现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把握专业知和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双重目标,可将讲授方式分为两个阶段: 英文教材 + 英文板书+ 中英文双语授课和英文教材 + 英文板书 + 全英文授课。第一阶段适合初次开展双语教学的课堂,而且中英文讲授的比例可视学生的能力而调整,第二阶段适合完全适应双语教学的课堂。而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都储备不足,势必会造成教学的两个目标都无法现,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应循序渐进地从第一阶段推进到第二阶段,最终实现充分发挥外语工具职能,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并用外语去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真正将外语作为一门灵活运用的工具。

为此, 需要把握两种教学阶段所对应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两种阶段转换的具体约束条件。首先,两种教学授课方式所对应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各有不同。英文教材 + 英文板书 + 中英文双语讲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词汇的理解能力,即通过对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的讲解,提高学生将来从各种媒介中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信息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中英文双语授课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文授课与英文授课的使用时间要各占50%,而应取决于学生对用英语来讲授商务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合于本科低年级教学); 英文教材 + 英文板书 + 全英文讲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培养跨文化的思维能力,使英语真正变成一种国际商务交流的工具(适合于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教学)。其次,两种教学的授课方式转换是有条件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水到渠成,首先应从第一种过渡到第二种,关键是看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能否突破从一般到精通之间的门槛。而外语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两种教学方式也是依次递进的。

同时,由于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如欧美日等国的经济停滞倒退,日益显现疲态,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以等。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国际商务交流以及新兴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务往来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中国与俄语国家、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以及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这也为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该因素的重要影响,在专业设置上可考虑由“商务英语”向“商务外语”转向,在切实学好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同时,应考虑在大学二年级至大学四年级设置第二商务外语及相关文化的课程,并使其成为必修课,第二商务外语及相关文化的定向课程应以学习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为目标,如设置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或法语等,这些都为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由“商务英语”向“商务外语”转向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真实需求,是大势所趋。

此外,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合,当前,中国经济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世界各国在与中国进行商贸往来的时候,也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日益对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产生兴趣,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增加有关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课程,从而使学生接受中西两种商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进而使学生在以后涉外经贸往来的工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双向交流。

四、师资培养

多渠道提高教师商务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语言功底扎实,商务知识丰富,具有相应商务实践经验与组织指导能力的稳定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应该通过为教师提供继续深造机会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教学水平;其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或者假期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与工作,与企业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从而丰富教师的商务阅历,提高商务实践能力;再次,积极派遣教师参加各类与商务相关的专业研讨会,提高其科研水平;最后,学校应主动聘请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到校作经验交流讲座,让师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现实的商务活动情况,使商务人才培养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各外语类高校应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各行业的特点,在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注意发挥自身特点并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大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建立并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从而完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由“过分学术化”向“职业化”教学转型,认真研究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1]邱璐轶.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软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1).

[2]王兴孙,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1(5).

[3]佘群芝,丘兆逸.基于双语教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1(1).

[4]王友鸿,顾宝珠.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

[5]侯秀杰.商贸英语教学与企业人才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10).

[6]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jor

Duan Chang-rui

(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of simple addition to business knowledge teaching and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lacks a set of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the authorit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deas for the change pattern of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market-oriente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H31

A

1000-9795(2014)03-039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06

段常瑞(1977-),男,讲师,从事国际商务英语、大学教育方向的研究。

本文是2012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

“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相关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C03-0502。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