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意理论的视角探讨太极拳武术文化的英译策略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派太极拳原文

刘 刚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辽宁阜新 123000)

从释意理论的视角探讨太极拳武术文化的英译策略

刘 刚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辽宁阜新 123000)

以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在其理论指导下太极拳武术文化翻译中运用的策略,从而为武术文化的翻译提供一种理论框架,进而推进释意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互结合。

释意理论;太极拳武术文化;翻译策略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论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对人类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太极拳运动已经传播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为更好地指导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的交流,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文翻译至关重要。然而,国内武术翻译研究及其匮乏,多为琐碎技巧的探讨,未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运用法国释意学派翻译理论来探讨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文翻译,同时也希望纵深推进释意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一、释意学派翻译理论概述

释意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笔译原理教学的学派。该学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译者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释意理论摒弃逐字翻译和脱离语境的句子翻译,而将篇章层次的翻译称为真正的翻译。它认为:成功的翻译应在篇章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因为句子是语法上的单位,篇章才是语义单位。翻译所译的是意思,而不是语法,不是单个的字词句。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该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就是翻译的过程。释意理论认为把源语言变成目标语言要经过三个阶段:1.话语阐释(interpretation or exegesis of discourse):通过分析和理解,搞清语言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并弄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脱离语言外壳(deverbalization):立即自觉地忘记这些语言符号的结构,以便只记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语言符号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此步骤的重点是抓住原文的内容,而不是陷入原文作者所使用的词句。3.原文信息内容重组(reformulation):用另一种语言的符号造成新的话语,并使这些话语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要表达出原话语的全部内容,二是要易于目标语的受众听懂读懂。概括来说,释意理论不是把翻译看作一个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

二、释意理论处理太极拳武术文化的翻译策略

1.音译加注解,处理民族性、文化性词汇

太极拳中独有的一些术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如“太极”,“无极”,“阴阳”,“气”等。这些词汇即使中国人也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因此与其让外国人一知半解,不如直接教他们中国文化的音译,让他们自己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单纯的音译让人不易理解,因此Newmark在关于翻译具有民族特色词汇的论述中说:“译者在决定必须翻译某一个目的语读者陌生的词汇时,通常除了传译之外,还需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释意理论认为:意思或交际意义的产生取决于交际参与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认知。译者的工作是用目的语唤起储存在目的语受众头脑中的认知知识,从而产生交际意义。因此,译者在对音译词汇作补充说明时,要考虑到西方人的认知知识,努力用西方人的英语文化来解释太极文化。如用《圣经》思想注解中华文化中的“无极”一词:“无极”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无穷无尽的混沌状态,是古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圣经·创世纪》一章提到上帝创造万物之前是一片混沌空虚的状态,即“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and void,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由此可判断,“无极”类似《圣经》描述的“混沌空虚”,因此可译为:Wuji(the same meaning of the scene in the Bible that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再如运用杠杆原理注解“四两拨千斤”。

2.直译加注解,处理太极拳动作名称术语

释意理论认为话语的形成是为了表达原文作者的思想意图。推演开来,太极拳动作名称的形成则是为了便于习练者记忆动作形体,理解动作含义。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原文与译文在效果上的等值。太极拳传统动作有很大一部分以动物、自然现象、神话传说来命名,以形象思维来启发读者对于动作形式及动作含义的理解,因此采用直译加注解的翻译方法较好。因为直译可以保持原文的形象性,所加的注解可以起到解释动作含义的作用,以此便达到了中文动作名称与英文动作名称在功能上的等值。以杨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左右打虎”为例:在杨班侯《全体大用诀》中,“左右打虎”的口诀是“左右披身伏虎精,上打正胸肋下用。”此势先退后进,两拳忽开忽合,忽上忽下,手法、身法、步法变化多端,打击的是对方的要害部位,气势凶猛,所以叫做“打虎”。因此,“左右打虎”可译为“Hit the tiger from left side and right side.(Hit the head or chest of the opponent above and beat ribs or waist below. Two fists act in 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from up and down,left and right. Because of the fierce and powerful attack,like fighting with a tiger,its name from the above.)

3.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对象,遵循翻译程序来译太极拳文本材料

太极拳文本材料的语言风格以文言文为主,有些还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这些写作方式对英译造成了困难,突出地表现在翻译时受原文语言影响大,译文形式死板不易懂等。释意理论强调以话语篇章为翻译对象,避免了逐字逐句的对译;以理解原文内容,忘掉原文结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原文内容为翻译过程,避免了受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而产生的译文死板、不易理解现象。现以《太极拳论》中的一段文字做具体说明。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译文1:Taiji is born from wuji; it is the mother of yin and yang. If it moves ,it divides; if it is at rest,it unites. Not overpassing(wuguo),not falling short(buji).let bend(qu),then extend(shen).

译文2:Taijiquan,taking the void and quiet (wuji) as the noumenon,is guided by the old Chinese dialectical thought,such as yin and yang. On this view,the opponent and I are a unified whole. When the opponent moves,I move; when the opponent is at rest,then I am at rest. If he bends(qu),I extend(shen); if he extends,then I bend. In this process,there should be neither excess nor deficiency.

分析:译文1选自“The Tajiquan Classics: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译文的特点是原文与译文字词对应,结构对应,但笔者认为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西方人很难读懂这段英文表述,对太极拳的习练也起不到指导作用。以释意理论分析整段文字作者表达的其实是太极之理,即太极拳是一种什么样的拳法,以什么为指导,有什么特点等。具体来说就是:太极拳是以虚静(无极)为本体,以动静,阴阳等辩证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武术。它将敌我双方视为个统一的整体,敌动我动,敌静我静。由于我变化的幅度和快慢是根据对方动作的幅度和快慢产生的,所以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在理解整段文字的基础上,忘掉中文的文字表达,将心中所理解的原文内容用通顺易懂的英文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译文2的表达形式,个人认为译文易于理解,对西方人习拳也会有指导意义。

三、释意理论的缺陷

由于释意理论强调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脱离语言外壳,摆脱原文的语言形式,那么译文的正确与否,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则完全依赖于译者对原文如何理解,如何表达。对原文内容理解的深浅和缺乏原文语言形式的参照,译者在表达译文时往往随意性较大,对原文改动较多,甚至出现多译、漏译和错译现象。因此对译者能力素质的要求就尤为重要。释意学派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释意学派要求译者除应具有完备的语言知识外,还应不断扩充自己的认知知识,即语言外的、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因为认知知识同语言知识一样,同为正确理解原文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交际意义只有在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相结合后才会产生。对于翻译太极拳武术文化的译者来说,对太极拳的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都是译好太极拳武术文化必要的认知补充。

综上所述,释意理论为太极拳武术文化的翻译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理论框架,恰当地利用释意理论可以有效地翻译太极拳文献,为太极文化的传播铺平道路。

[1]М.靳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М].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

[2]D.吉尔.笔译训练指南[М].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08.

[3]王壮弘.上善若水—王式水性太极拳讲记[М].海南出版社,2009.

[4]Ваrbаrа Dаvis.Thе Tаijiquаn Сlаssiсs[М].Nоrth Аtlаntiс Вооks,2003.

[5]段平,郑守志.汉英英汉武术词典[М].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6]莫敏.释意理论下跨文化翻译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7]安鲜红.太极拳英译的缺陷及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8).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aijiquan martial art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Liu Gang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Fuxin Higher Training College, Fuxin Liaoning, 123000, China)

Based on the 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theory, discusses the use of the theory of Taijiquan martial arts in cultu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martial arts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n advance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Taijiquan martial arts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y

G852.11

A

1000-9795(2014)03-0417-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11

刘 刚(1980-),男,吉林梅河口人,讲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派太极拳原文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42式太极拳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