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壁垒贸易

张 琦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081)

论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张 琦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081)

农产品在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产品贸易也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备受瞩目的问题。随着传统的关税壁垒作用的逐渐弱化,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成为一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对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更好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损失。

非关税贸易壁垒;农产品;影响;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贸易竞争日趋激烈,非关税贸易壁垒逐渐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主要措施,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有必要对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非关税贸易壁垒综述

(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概念

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指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可以用于对出口和进口实行限制的手段,包括对商品、服务、资本等的流动起限制作用的措施,例如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海关任意估价、随意确定原产地标准、外汇管制、国内成分要求、故意拖延装运前检验期限、技术性壁垒、环境壁垒、海关通关手续、国内行政程序、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壁垒SA8000、贸易救济制度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下降,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成为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国内贸易的重要措施。

(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

从历史上看,非关税措施是在国际贸易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早在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筑关税壁垒的同时,就广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非关税措施以阻止国外商品的流入。把非关税措施作为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40%下降到7%。①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幅度下降。但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并不甘心放弃贸易保护政策。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导火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终于掀起了一场以非关税措施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浪潮。非关税措施从此成为各国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体,并愈演愈烈。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特点

1.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复杂多变性

在20世纪60年代,GATT曾尝试将所有缔约方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分门别类,制作一个目录,该目录表明各国采用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达到800多项。国内一些学者估计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更是高达上千种之多。非关税贸易壁垒本身不能准确统计说明了其复杂性,它比关税壁垒复杂得多,种类也更多,包括诸如繁琐的海关程序和海关估价制度、条件苛刻的技术标准、复杂的健康与环境卫生检疫、内容和手续繁杂的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外汇管制等,其最终都是为了达到限制外国进口和保护本国贸易的目的。

2.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关税是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海关对进出口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流转税。关税是一国法定税收的一种。所以,关税壁垒具有法定性。而非关税贸易壁垒相较于关税壁垒来说,大多数为行政措施,制定程序相对简单,出台迅速,可以适时、因事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非关税贸易壁垒更能直接限制进口

关税壁垒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以削弱出口商的供给能力或进口商的购买能力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减少国内对该产品的有效需求,进而间接地影响商品的贸易量,所以,关税壁垒是一种间接的市场作用机制。而非关税贸易壁垒则不同,其更具有直接性,例如进口配额制度,由于进口国事先确定了明确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当进口数量或金额达到该限额时,进口国自动停止进口,这样就可以把超出的商品拒之门外,消费者无法以多支付价金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产品,出口商也无法通过国内补贴的方式来抵消其限制。非关税贸易壁垒更能直接限制进口,达到保护本国产品的效果。

4.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

一国的关税是确定的,海关没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关税的透明度很高,易于衡量。而非关税贸易壁垒则具有隐蔽性,表面上是保护动植物、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等进而对某种进口产品规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实际上则是限制其进口规模,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5.非关税贸易壁垒具有歧视性

一般来说,关税措施对所有国家均是同等的,而非关税贸易壁垒则针对特定的国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例如美国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并且对我国的配额种类要求更多,也更加严格。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具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或相互给予免税优惠,其对非成员国则构成明显的歧视。

6.非关税贸易壁垒更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制定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主动权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不需要通过国际组织的批准,WTO虽然有相关的协议进行规范,但因协议本身含有诸多例外与保留,限制效果很有限。而且WTO对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进行调查和裁决的程序较为复杂,即使加以限制也难以及时补救。凡此种种使得非关税贸易壁垒操作更加便利。

二、主要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

(一)技术性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在实施法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面对进口商品规定了比本国商品更高、更严的技术、卫生检疫等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目的所形成的贸易壁垒,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验、检疫制度、绿色技术壁垒、信息技术壁垒。这种壁垒比以往的贸易壁垒手段更隐蔽,易于操作,也具有一定合法性,因而近年来逐渐备受推崇。

现在,技术性壁垒日益成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首要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是WTO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者, 据原外经贸部统计,1997年至2000年3年间, 因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而受阻的我国出口产品总值高达700亿美元, 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25%。

(二)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protection and barrier of trade)。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技术壁垒形式,其披着合理合法的外衣,具有隐蔽性强、技术要求高、灵活多变的特点,因而其保护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目前,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药残留量、认证制度、环境污染及绿色补贴等方面。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或区域之间,某些国家和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有关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享有税收优惠,其构成对非成员国明显的歧视。

三、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近年来受到了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很大挑战。特别是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非关税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在合法外衣的保护下被频繁地使用。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量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冻鸡肉出口总量减少了8万吨,出口额减少了2亿美元,鸡农损失2亿多元,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2006年,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致使2006年1月至7月,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为45.4亿美元,增幅较05年同期减少了13.5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之所以造成出口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减少的原因在于非关税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二)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

美国、欧盟等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对于我国出口到美国、欧盟的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以此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可以继续进入到相关国家的市场中去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标准,这将导致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此外,美国、欧盟等国家的检验检疫程序过于复杂,在农产品领域,一些卫生和植物检疫问题一直让外国出口商倍感头疼,尤其是与动物有关的疾病。这种对检验检疫的过度使用甚至歧视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产品进口的额外成本,限制了正常贸易的进行。

(三)降低了我国原有的竞争优势

我国在加入WTO之前,出口企业对于价格优势明显的诸如蔬菜、果品、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的出口,普遍认为出口前景光明。然而,入世后这些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得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不但企业出口量锐减,有的甚至还面临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我国的企业管理方式和农产品技术标准普遍落后于国际标准,并且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依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标准较低,农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监督。例如有的农民种植蔬菜时大量使用禁用农药、化肥;有的养殖畜禽时添加激素;有的养殖水产品时则时常喂食各种药物,致使出口产品不仅存在化肥、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甚至有的农产品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安全性上与进口国的标准相距甚远,使得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及瓜果难以进入日本,牛肉难以进入欧盟,猪肉、牛肉、龙眼、苹果、香梨等难以进入美国市场。我国绿色食品不论从生产标准上,还是从检查、认证管理上都难以被国际所接受。在绿色食品中,只有大约10%属于AA级的绿色食品与国外的有机食品相当,其标准才与国际标准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从而造成每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都大量受阻,降低了其原本具有的低廉价格的竞争优势。

(四)加剧了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

由于非关税贸易壁垒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采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很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例如据权威统计,在2002年仅3 -10月,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调查就达38起。并且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不断地利用反倾销、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措施对我国的农产品进行限制和调查,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五)降低了国民收入

非关税贸易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量减少,因此,国民收入也相应的随之大幅减少。例如据统计,从2002年前8个月的情况看,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入世前普遍较为看好的农产品,多数都遭到了进口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产品被拒之门外、退回的现象大量存在,2002年1至5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了23.3%。2002年初,欧盟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封关。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由于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影响,使我国对欧盟的畜产品出口降幅达33.5%。欧盟此举还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相继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封关,日、韩、沙特等国也相继提高了对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标准,致使我国同类产品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2002年1至5月,我国畜产品累计出口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2%,使得我国国民的收入大量减少。

四、应对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对企业的生产要求,严格把关,确立规范、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体系, 从根本上防止非关税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业造成的损害。我国还应积极地参与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争取制定有利于我国的标准。

(二)积极建立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和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组织应密切关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口相关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规定,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动向和检验检疫标准, 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 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 使出口企业更好地规避非关税贸易壁垒,减少农产品贸易摩擦和损失。

(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是最实际的应对措施。我国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在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以至于发达国家仅仅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标准限制就可以轻松的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保持优势的地位,必须对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高度的重视。

一方面政府应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出台更加严格且精细的标准,使企业对产品有明确的标准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还应加强相关主管部门,特别是质量监督部门对于产品质量的检查监管力度,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此外,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从而使得企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向前运行。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当务之急是提高企业自身的标准。企业要发展壮大,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同时还要应对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就要求其必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实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物美价廉的优势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想避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检验检疫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自觉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新产品,保持原有产品的特色等方式逐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运用WTO的规则,将贸易争端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并主动应诉。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商务部、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出口应诉工作机制。国家商务部要及时向有关中介组织、商会和企业提供相关程序的进展情况, 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1]杨树明.非关税贸易壁垒法律规制研究[М].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

[2]冯毅.非关税壁垒的新趋势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8(05).

[3]李志军.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М].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4]王贵国.国际投资法北京大学出版社[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超.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14).

注释:

①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М].人民出版社,2001.

②薛荣久.国际贸易[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On non tariff trade barrier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measures

Zhang Qi

(Law Schoo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our country's export products,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lso been a high-profil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the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tariff barriers, non-tariff barriers to trade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measure of a country's trade prote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fluence of non tariff trade barrier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better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duce the loss.

non tariff trade barrier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

F746.12

A

1000-9795(2014)03-0470-03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20

张 琦(1986-),女,2011级法学硕士,国际法学专业。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壁垒贸易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鱼与鱼缸
贸易统计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