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解析

2014-04-17 08:14刘燕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日本文化

刘燕青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7)

关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解析

刘燕青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7)

本文主要基于日本文化发展的视角,从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良性特质的外向性发展特点及择善而取之的文化本土化等文化发展趋向出发,解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概述了日本文化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日本文化;发展;探究

日本文化发展对日本国家整个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已基本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但目前对日本文化的本质探究依然并无定论,有部分学者认为日本文化同属华夏分化的分支,同样也有相当多一部分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受到我国先进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它是融合欧美世界化与文化传承两者相结合的产物。以下主要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转变的过程探究,进而解析日本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良性特质的外向性发展特点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推移,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与拓展。相较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文化而言,日本文化具有其显著的动态性特点,其文化的发展与延伸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良性特质的过程。部分学者将日本文化的发展定位于外向性发展特点。

日本古代社会处于农业文明的辐射时期,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其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各方各面均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由于受到其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日本一个属于相对较为狭长的岛国,其土地资源有限,且资源较为贫瘠,同时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台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频发,在一个方面,锻造了日本人极度敏感的危机意识,同样也造就了其应对任何变局的灵活性、适应性能力,构建了整个民族的团结意识,另外也使其对外来文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客观地理因素与外来文化影响造就了日本民族十分显著的特点,便是为了迅速挣脱危机、摆脱束缚,而将任何可利用之条件运用。同时此类特征也较为鲜明地体现于其文化发展方面。

全面观察其文化发展史,基本上任何一种对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产生过较深刻影响的文化,在日本文化发展中均有其明显的反映。但究其影响力而言,日本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来自于西方文化及中国文化。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由于较大规模的汉人东渡,同时也带去了我国较为先进的农耕文明。发展至公元7世纪初,日本已开始大范围引进我国传统文化,包括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学。它是推进日本大化改新运动的主要动力,日本广大革新派以我国唐朝时期的基本律令制度作为主要模板,并综合其旧习俗,实现了从经济到政治的全面革新。

发展至19世纪中期,西方强国以武力强力征服了日本封闭式发展的大门,日本文化便渐渐朝西方国家靠拢。源于类似的目的,为发展国家经济与文化,挣脱相对落后的经济地位,日本便在19世纪系统地引入了西方较为先进的科技与文化,这一时期属于日本历史发展阶段中第二次全方位引进外来文化,同样也属于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碰撞的阶段。其基本文化发展的内容主要以兰学为主,它属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对日本的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反封建思想的树立均产生过重大影响。促使日本打破了原本封建的思想藩篱,突破了封建制度的影响,其文化发展方向逐渐转向了相对而言较为先进的西方文化,脱离了传统的农耕文明,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过渡,同时也为其明治维新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受到了以美国为主的战胜国联盟改造,西方盟国为了使日本从属于西方,并彻底根除了其军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实施了较为彻底的改造,对日本现代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受到美国先进企业文化的影响,日本引进了西方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但此次引进并不同于初期原始的全面引进,而是突出其先进的文化内涵,吸取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彻底根除了日本农业文明的残留,并推进了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促使其以先进的文化发展特点踏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二、“取精华、弃糟粕”的择善文化发展特点

若将日本文化的发展仅仅当作是外来文化的混合物,同样是较为片面且简单的观点。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各国,虽然并没有能与日本大规模接受外来文化的文化发展形势进行媲美的国家,然而日本的文化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吸收,而重在于有针对性的改造与完善,通过取精华、弃糟粕的择善处理,将外来文化本土化。首先将其同化为本国文化,进而在其基础上实施改造与创新,结合本国特点而营造出具对照性的文化制度。

但日本并非原封不动地直接采纳我国文化,而是采取择善的方案,虽曾仿照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构建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摒弃了两大落后观念,即封建落后的科举制度与宦官制度。究日本具体国情特点而言,科举制度及宦官制度与其较为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并不相符,因此,日本选择了适当的扬弃。同样在吸取我国儒学文化特点的同时,也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分析其具体国情特点,选择了以忠为主要文化特点。同样我国的儒学文化与日本的儒学文化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我国的儒学文化强调的是人道主义的内涵,而日本的儒教则偏重民族主义。相较我国而言,日本儒学文化中囊括着更多的集体主义内涵,同时对我国儒教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延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儒教文化较为偏重轻易而忽视利益,而日本的儒文化则是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将道德与利益结合起来,将义利整合为发展工商业的有力文化基础。

同时对于我国较为推崇的孟子的主要思想文化,日本同样也实施了扬弃处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日本等级制度并不相符,且孟子观念中弱化管理、休养生息等观念也与日本传统集权制的发展特点格格不入,甚至孟子的代表性禅让思想会对日本世袭的君主制度造成严重的威胁,是日本君王无法接受的。因此,日本便对孟子思想实施了扫地出门的处理方式。同时在文字书写方面,日本在引进我国汉字文化时,同样也采取了择善而取之的方案,在汉字草书偏旁的基础上创造了具备日本文化特点的片假名。

在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虽曾出现笼统西化的文化发展趋势,日本许多政治家门对我国传统儒教及佛学等思想进行了全盘否定,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意识到笼统西化也是不可行的措施,与其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均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明治政府迅速实行了改善策略。在西方文化的引进过程中明确其文化选择、把握引进重点,去粗取精。首先,从其国情出发,引进了推动其快速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先进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西方大部分达到国家已耗费10倍时间来发展的结果。其次,在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等较为主观的思想意识方面,在引进的同时也伴随着其对国情的基本考虑,将各国发展经验作对比,择出最佳领域推行计划。总之,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的主导理念是吸取外来国家各方面的优势,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而引进外国的各类技术与文化,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择善本土化的文化发展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解析日本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对日本文化发展的整体看法。首先,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其发展完善主要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先进外来文化的滋养下逐步形成与完善,日本文化发展的特点具有十分鲜明的外向性特点,但同时并非简单化的全盘引进与吸收,而是去粗取精,取精华弃糟粕的择善选择观念,将优秀的外国文化本土化。其次,构建日本文化主体的两种文化为其本国的神道与我国的儒学。两者是构建日本文化本质内涵的主要方面。另外,逢日本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便是其文化变革的主要时期,日本习惯于将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作为变革的重要思想指导,进而推动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缓解经济发展危机。由此可知,日本文化的发展在日本整个民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影响力是不可估量、无比伦比的。日本之所以能够跻身于非西化的现代化发达国家之列,日本文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总之,日本文化的发展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了较多有益的发展启示,值得借鉴。

[1]王毓.外来文化影响与日本文化的演变机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刘丹.日本文化中外来文化本土化现象探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08).

[3]孙冬梅,胡志华.从日本翻案文学中解读日本文化特质[J].作家,2009(05).

[4]王青.从日本电影看日本文化的颓废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姚奇志,胡文涛.日本文化外交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以国际形象的建构为中心[J].日本学刊,2009(09).

[6]甘旭峰,一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10(06).

[7]唐向红,李冰.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J].现代日本经济,2012(07).

[8]李海霞.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探析[J].天府新论,2010(11).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culture

Liu Yan-qing

(Oriental Institut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350017,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apan, from the fusion of foreign culture virtuous qualities extrovers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the culture such as the cultural localization of choosing and following what is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es the essence of Japa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 summarizes the Japanese cultur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Japa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G11

A

1000-9795(2014)03-0490-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17

刘燕青(1987-),女,福建龙岩人,助教,从事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