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2014-04-17 14:07窦欣彤
剧作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志电影剧本钟离

尹 露 窦欣彤

试论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尹 露 窦欣彤

微电影是经过专业策划和系统制作,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小的电影。根据优酷提供的预测,今年会有超5000部微电影诞生,总播放量将达到30亿。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互动影视的重要内容,其市场规模早已超越百亿大关,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销、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并迎来了更加成熟的规模化纵深发展。从2010年到2012年,微电影从零散无序的萌芽状态到爆发式的持续增长,经历了关键期的蜕变,朝着更加清晰明朗的产业方向成长,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微电影的剧本创作是微电影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与电影剧本创作又有着多层面的差异。故事核的饱满,故事情节缔造的凝练,剧本主题简单到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更为扎实的人物三角结构关系……这一切构成了微电影特有的剧本创作要素。而我在微电影创作中,觉得微电影剧本创作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切入视角。

我在创作央视唐诗微电影作品《渔歌子》时,就是在充分了解作者本人和原作后进行的。张志和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他的词仅存《渔歌子》五首。

了解作者与原诗由来后,我按照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要求,在原诗史料背景记载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张志和为主线的3个故事。其一,张志和之兄张鹤龄作诗劝张志和出仕,志和回诗拒绝,引出此诗由来。其二,张志和与渔翁的相遇与相知,点出此诗的创作过程。其三,日本出唐史对张志和的求师过程,延续出此诗对后世之影响。通过这三个事件为影片组成一条主线一条辅线一条暗线,描述了诗人张志和大智大慧背后的挣扎与无奈,以及悟道后与世间万物相融相亲的情怀,体现了作者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创作中,我秉承了词作中唯美的美学风格,用闹市的喧哗和山畔湖边的宁静相称,诠释出诗中要呼之欲出的内涵。

而在创作央视唐诗微电影作品《梧桐影》时,我又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梧桐影》是唐末诗人吕岩的一首经典之作。吕岩字洞宾,在我国民间的神仙传说中,他是家喻户晓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懂剑术,善诗词,云游各地,是个避乱的隐士,被誉为“剑仙”“酒仙”“诗仙”。他的诗作自然会有出奇之处。“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这首《梧桐影》便是吕岩尚未脱尽烟火味的诚挚动人的经典代表作品,寥寥二十字,在有限的空间内渲染出了绵邈不尽的景象和情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创作剧作伊始,我就找好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写一部中国古代版的“盗梦空间”,突出诗作的“象外之意”。 本片在原诗史料及其野史记载的基础上,以吕岩“一锅粥、一场梦、一辈子”引发出的彻悟之意,以及梧桐树下等待故人的过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彻悟”的故事。吕岩久试不第,再次上京赶考,途中遇到隐士真人钟离权,吕岩不听其教化之意,继续完成自己立世之追求。随后在继续赶考的路上遇到大雨,躲进寺庙,再次遇到正在熬黄米粥的钟离权,钟离权借枕头给吕岩,吕岩“黄粱一梦”,彻悟人生,遂欲追随钟离权而去,钟离权但笑不语,飘然而去。吕岩追至寺外梧桐树下,不见钟离权,苦等一夜,继而真正领悟到“黄粱一梦”的真谛,经钟离权点化成仙。剧本描绘出诗人吕岩在梧桐树下的等待过程中,对梦境与现实交错无法分辨的心态,而诗人这种对世间熙攘追求的醍醐之感也正像是国画中所渲染的“象外之意”,诠释“禅意”的同时,也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微电影剧本创作的核心是视点的切入能否阐述剧本的中心,人物关系能否为主题服务,剧本讲述的故事能否在3分钟至50分钟之内讲述清楚……微电影剧本创作既是理智的又是感性的。理性分析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一个的环节缔造,感性表达自己胸怀的情感抒发,反反复复直至剧本创作结束。微电影剧本创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作为编剧的我们了解它、分析它、熟识它、掌握它,更是必须学习和不断加强的。

责任编辑 王彩君

猜你喜欢
张志电影剧本钟离
张志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电影剧本创作的艺术性分析
养生漫画:持之以恒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大葱栽培技术
钟离春“送”脑袋
老家的葫芦枣
“张爱玲电影”